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业科技发展情况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1]。2009年6月,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作了精辟概括,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2]。回良玉副总理对新时期林业承担的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我国林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林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祖国腹地,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是我国的林业大省、湿地大省,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2009年伊始,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两圈一区”的宏大生态文明建设构想。2009年9月,湖北林业工作会议确立生态立省战略,湖北林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1湖北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1.1自主创新研究取得新突破
“十五”以来,全省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林业科研项目200多项,林业技术支撑与示范项目100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推广及科技支撑项目30项,全省“十五”以来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余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获国家专利5项,制订林业技术标准22项。
1.2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新进展
“十五”以来,我省共组织推广林业科技成果70多项,辐射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新增产值190亿元。每年组织千余名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现场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示范2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万册(份),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林农50万人(次)。活动范围遍及全省近1000个乡镇。
1.3科研、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现有县级以上林科院所78个,其中省级1个,中外合作科研机构1个;各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94个,其中省级1个,即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市(州)级13个,县(市)级推广站80个,建站数比率达96%。国家级、省级科技兴林示范市(县、场)3个,林业中等专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
1.4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十年来,先后与日本、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先后派出科技考察、培训、交流等团组35批300人次,邀请国外来访专家200人次,引进用材树种、经济林木、花卉品种等230余种。2001年以来,与中国林科院合作承担林业科技支撑项目5项。2005年5月,省林业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了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0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在京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建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正式启动我国首个以城市圈为核心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
1.5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
近年来,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挂牌成立、武汉城市圈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挂牌成立等科技攻关平台相继搭建,科研条件得到改善,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林业科技支撑项目、“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等一批国家、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1.6林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跃上新台阶
“十五”以来,湖北省共颁布实施林业地方行业标准22项,建有林业科技示范县2个,林业标准化示范县5个,质量检验监测机构1个,林业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省级速生丰产林工程中心1个。2008年6月经国家林业局的评审和授权,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正式在湖北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挂牌成立。
2当前湖北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林业科技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林业普遍被视为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只是“挖坑栽树”而已,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对科技工作缺乏应有的思想重视和资金支持,以至对科技工作是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35%左右,科技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仅为30.12%,大大低于同期浙江省50%,49%[1]的水平。
2.2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林业科研经费和林业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各级财政对林业科技投入较低,省级财政投入不足,大多数市、县基本没有预算安排,林业科技推广单位负责人主要精力用于解决职工吃饭问题,无力抓科技推广;二是林业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是林业科研项目经费较少,课题研究深度不够,成果质量不高。据统计,我省林业科技总投入在700万元左右,仅占全省林业总投入的0.4%。
2.3科技项目重点不突出
目前,省内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仅停留在一般的常规应用水准,有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长期的科学规划。
2.4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是科技成果总量不足。随着林业重大工程的迅速推进,现有科技成果已难以满足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科技成果产出速度更赶不上林业建设任务的增加速度。二是科技成果结构性短缺。优秀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数量偏少,服务于生态建设的技术严重不足;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尤为缺乏。三是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连续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
3湖北林业科技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湖北林业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湖北省林业科技“十二五”的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圈一区”的中心工作,实施林业科技事业振兴计划和六大林业科技工程,全面推进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为湖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建立起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符合林业科技发展规律和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实际的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形成有力科技支撑;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体系构建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林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到2015年,全省林业科技进步率达到4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0%(其中,重点工程达到100%),使我省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先进水平。到2020年,林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0%(其中,重点工程达到100%),使我省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领先水平[4]。
3.2振兴科技事业,实施八大林业重点领域及重点学科研究项目
3.2.1湖北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滞后、林业生产良种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在加强湖北主要栽培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基础上,加大种质创新力度,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3.2.2森林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研究针对全省每年木材缺口大,木材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经济林产量不高质量差等问题,在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2.3重大森林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我省森林资源的病害、虫害及森林火灾等,重点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研究,以指导防火工作和防火力量的安排。加强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动态监控和预警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控制重大森林灾害。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疫源疫病预警能力,防止传播危害,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饲养动物卫生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3.2.4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针对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峡和丹江口库区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我省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2.5林业生物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开发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固体成型燃料等能源产品及技术,提高林业生物质的创新能力,培育林业生物质新兴产业。
3.2.6数字林业应用技术研究
以服务林业资源监测与利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省数字林业应用网络系统。
3.2.7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紧紧围绕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林业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林业建设技术水平。重点开展湖北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快繁及集约栽培、森林资源培育、困难立地造林、非木质资源高效利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启动“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行动,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县(市、区),实施百万林农培训计划。
3.2.8碳汇林业
为适应和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固碳林业这一新型研究领域,以江夏区中国首批绿色碳基金石油碳汇造林项目为基础,研究森林碳储量测定技术与林业碳汇计量方法、减排增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木材碳密度的基因调控以及速生高碳的林木分子育种技术等。开展我省碳汇市场的规模与潜力、市场准入与交易原则、管理政策与影响评价研究,积极争取国际碳汇交易,争取在CDM项目上有所突破。
3.3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3.1林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积极推进与中国林科院的省院联合共建,以协作攻关、支撑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开放、协作、共享、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鼓励和推进我省林业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外省林业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地方农业科学院等开展科研协作;组织全省林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提高我省林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我省林业院校与国内林业大学、省内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积极探索拓宽我省林业科技省国际合作领域和范围的途径,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省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工作,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
3.3.2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以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优势企业(集团)为依托,充分挖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和成果储备,产、学、研相结合,建设若干个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强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3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以省、市、县、乡四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林业技术协会、林业合作组织、培训基地、信息服务网络为依托的技术服务体系,组建全省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3.4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
加快林业标准化修订步伐。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将现有国家的林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机地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促进林业生产按标准设计,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逐步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指标体系,推进林业“种苗—造林—管护—监测—采伐—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
3.3.5林业科技管理体系
以科技立项机制和制度、科技项目评价和成果管理两个平台为突破口,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加强林业科技管理,促进湖北林业现代化建设。
3.4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3.4.1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新建森林资源培育、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提升我省林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切实加强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建经济林木种苗繁育、森林灾害防控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我省林业的工程化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3.4.2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
根据国家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综合研究站建设规划布局,结合我省实际,拟在神农架林区、星斗山、后河、九宫山、大别山、大洪山、洪湖、龙感湖、三峡、丹江口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区建立10个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并依托这一体系在省林科院建立起湖北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与管理中心。
3.4.3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进一步完善省林产品质检站基础设施,拓展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功能,全面提高湖北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和技术探索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4.4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建设
重点开展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技术标准研制,规范林木种质资源界定、分类、编码、描述、数据采集、信息化和共享。实现资源保存、数据管理与资源共享,同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及其资源信息平台,为抢救保存、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提供服务平台,成为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3.4.5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开发各类科技信息资源,通过开办服务热线、科技刊物、计算机网络、林业科技成果库和建立咨询专家库等多种形式,建成面向基层、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林农推广传播林业科技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供可靠的技术咨询服务。
3.5加速成果转化,引领新兴产业
3.5.1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通过组织林业科技单位和林业科技工作者送科技下乡,把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迅速介绍到林农手上,推广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兴林、科技扶贫、科技富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推进科技下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把科技下乡活动真正办成一个大品牌。
3.5.2切实加强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推广与示范工作,着力研究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问题。在重点工程管理上,实施科技支撑与工程立项、拔款、验收三同步,提高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
3.5.3加快创建林业科技产业园
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是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鼓励绿色产业发展有利时机,加大对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并通过园区的建设,使之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技术集成、人才集聚、产品关联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
3.5.4创新成果推广模式
借鉴浙江省的先进经验,开展“林业科技周”活动,为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搭建一个平台。该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把现行的重点项目年会、科技下乡活动、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会、年度“科技兴林”奖表彰,以及省院林业科技推介会等多项活动整合在一起,有主题,有主办地,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科技推广活动,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以武汉城市圈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县、林业科技示范点、示范林、示范基地为载体,在全省形成星罗棋布的科技示范网络,辐射带动项目区域整体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使一大批林业新成果、新技术在全省迅速推广。
3.6强化措施,为林业科技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3.6.1提高对林业科技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作来抓,及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林业科技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咨询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层次和水平,把各类科技计划、科技政策落到实处。建立林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横向协调机制,强化林业科技进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通过建立与实施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实现林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活动的相互促进。
3.6.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对林业科技投入的力度
加大省级林业财政预算对林业科技的投入,设立“林业科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科研实验条件;“林业重点学科研究与科技攻关”专项资金,主要针对全省林业生产建设和生态安全中关键性技术开展研究;“林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重大林业科技成果、实用性林业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林业人才教育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林业技术人才教育与培训。以上专项资金来源及筹措:一是整合现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二是积极争取省财政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三是省林业局调增部门年度预算科技专项资金。通过以上努力,使省级林业科技总投入由现有7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其中科研500万元,人才教育与培训500万元,林业科技推广500万元。
3.6.3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将资源共享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条件,以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助完成的大型林业科技设施、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和林业调查数据,改善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突破部门、地域和单位界限,针对不同类型林业科技资源的特点,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和以用户为主导的市场机制,实行灵活多样的资源共享模式,提高林业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形成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林业科技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