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防护林带林业固沙造林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季蒙郭永盛单位: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1自然概况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我区境内,介于狼山与黄河之间,东北部地区处东经106035‘一107“10产,北纬40”9产~40“59产,面积33.3万hm“,为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的1/3。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13.3万hmZ,占40%,流沙14.7万hm“,占44%,土质平地5.3万hm么,约占16%。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从巴彦高勒到狼山至巴音乌拉山逐渐降低,为2051一o3om,故可引黄灌溉,是整个沙漠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本区属温带荒漠气候,具有气候干早,冷热变化剧烈,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大沙多,夏季干热、早晚温差大,秋季凉爽,冬季干冷,日照时间长,积温高,蒸发量大等特点。年均气温7.6℃,1月平均气温一10。8℃,7月平均气温23.8℃,全年》10℃积温3100℃~3400℃,光热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时数3100~330。小时,适于抗旱作物和林木、草本植物生长。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53.69千卡/。mZ,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年均降水量为142.7mm,多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2372.lmm,是降水量的16.6倍,地表蒸发量大,形成地表返碱,对幼树生长不利,相对湿度47%,无霜期14。~160天,全年平均风速3.lm/s,最大风速24m/s,以西北风为主。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原是中更世末期盆地上升,湖水外泄,并接受后期黄河水系的沉积物所形成的洪积、冲积与湖积平原,由于黄河长期淤积,留下了大面积的土质平地,其紧接河套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土壤属灰棕荒漠土,表层主要由第四纪河湖相红棕色粘土层组成,为中细沙、亚粘土和粘土互层的湖相沉积物,厚度达0.5~2.om以上。
现在的风积沙丘是经过looG多年来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沙丘链、灌丛沙堆、古河床洼地与粘质间层的多相沙地相间的分布特征。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据测定100m深度内,地下水静伫量达1674亿m3,动储量每丰约46亿m“,潜水埋深1~3m,黄河流繁沙摸东缘,年径流量189亿m“。自1962年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建成后扩大了灌溉面积,现有的乌申干渠、建设一、二干渠和东风渠已将黄河水引进沙漠东北部,总长达139.4km,引水量77m”/s,支渠17条,长193km,引水量59m3/s,整个灌溉渠系总长在l000km以上,控制灌溉面积7.7万hmZ,每年可灌既5•7万hm,。
2林业现状
2.1植被资源
沙漠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以高位芽植物的灌木,地上芽植物的半灌木和隐芽类植物为根茎性禾本科草类为主,生态型以超旱生、旱生植物为主,覆盖变达33%~l,%,其植被区系为36个科,124个属,193种。形成沙质荒漠的主要科为黎科(Chonopodiaeeae)、怪柳科(Tamarieaeeae)、蒺藜科(Zy-gophyllaeeae)、萝科(Polygonae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代表植街有梭梭(Holoxylonammodendron)沙米(Agriophyllumsquarrosum)、碱蓬(Suaedaglauea)、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红沙(Reammuriasoongo-riea)、怪柳(Tamarixehinensis)、白刺(Nitrariatangutorum)、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on)、沙拐枣(Calligonummongolieum)、油篙(Arternisiaordosiea)、旋氦屯(InaSa15oloides)、沙芦草(Agropyronmongolieum)、沙竹(Psammoehloavillosa)、芦苇(phragmitesaostralis)、沙冬青(Aomoplptanthusmonli-eus)、甘草(Glyeyrrhizauralensis)、苦豆子(Sophoraalopeeuroides)、柠条(Caragan、korshinskii)等。
2.2林业现找及评价
5)年代沿沙漠前沿营造了南起瞪口县、北至流冷后旗长t75km,宽一00一500m的防护林带,并在林带西沿划出skm宽的封沙育草区,有效地控制住了风沙灾害,阻挡了乌兰布和沙漠东侵,保护了包兰铁路、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和河套平原,发挥着“一挡三保”的重要作用。60年代相继建成了四个国营林场,一个治沙站,进行植树造林和沙漠治理;70年代末造林面积已达0.94万hmZ,在造林同时于1959年、1960年进行了两次飞播固沙,面积达0.8比mZ。1979年中国林科院组建橙口实验局,已形成了3200hmZ开发区,并在绿洲上进行研究工作。1985年建立了乌兰布和速生丰产林基地,1991年已开发2800hm2。这些工作的开展使沙漠东北部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变化,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来,也为开发乌兰布和沙漠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但30年来,林业只在一段时间受到了重视,现有的大多数片林是1963~1965年栽植的,林木趋于老化,林业资源基本上保持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发展缓慢。6。年代中后期由于大规模垦荒种地、移沙造田,滥垦酷牧,致使树木和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林业机构被撤销,生产停滞,林木植被得不到保护,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生产活动受到影响。因此,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牧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开发治理中显得极其重要。
3发展林业的优、劣势条件
3.1有利条件
3.1.1土地资源丰富,现有的宜林地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土质平地,总面积达5.3万hmZ,加上固沙防护林带和四旁植树的土地,可用于造林的面积在9.3万hm“以上。
3.1.2水资源充足是一本地区的优势,近几十年修建的渠道已将黄河水引入沙区,这是竞展林业的重要保证。
3.1.3光热资源丰富,能满足许多树木、果树和草本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内蒙古中、西部的主要阔叶树种都能在这里正常生长。
3.1.4沙漠植物众多,有封育保护天然林约条件和基础,近几竿加强了对梭梭休、柠条丛林、沙冬青、沙篙、白刺灌丛等植被的封育保护,恢复扩大了天然沙生灌木林池。
3.1.5积累了固沙和风沙地造林经验,已建起的科研、生产单位,经过儿十年实践证明,总结出的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飞播草种固沙、封沙、引水灌沙、植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等一整套治沙技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流沙上设立粘土方格沙障、柴草方格沙障(工程措施)能有效阻止沙丘流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的1.smx1.5m、ZmxZm两种规格粘土沙障,其网格内栽植早生植物(生物措施)后及时浇水15kg,成活率可在75%以上,2、3年后即可郁闭。在治沙的同时总结了埋杆、开沟、带状等适合沙区特点的造林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效果极佳。
3.2不利因素
3.2.1大面积垦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6〕年代后期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大量毁林开荒种植粮食作物,弄得宜林不林,宜牧不牧,虽生产了一些粮食,但林木和植被遭到破坏,使本来就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80年代中后期许多单位或个人又一次掀起推沙造田、垦荒种植经济作物的浪潮,沙区环境日趋恶化,风沙日呈遂年递增趋势。
3.2.2树种单纯、纯林过多,管理粗放,病虫严重。过去多营造成片高密度乔木纯林,由于不能及时疏伐,单株营养面积不足,树势生长衰弱,引起病虫害蔓延,危害杨、柳、榆、沙枣等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白杨透翅蛾、柳蚊壳虫、榆尺镬、沙枣木虱害虫猖撅,使林木早衰和死亡,个别地区树种选择不当,抚育管理差,出现“小老头”树,防护效益降低。
3.2.3造林成活率低,采伐量大限制了林业发展。以往造林前的育苗、整地等准备工作不细,造林后忽视经常性的保护和管理,以致成活率、保存率不高,成林成材的更少。某些集体、个人随意采伐,使林木数量越来越少。
3.2.4土地次生盐渍化大量发生。不合理的大水漫灌,渠道严重渗漏,耕作粗放,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出现了大面积次生盐渍化上地,在已弃耕的0.7万hmZ土地中,半数以上是盐演化造成的。新垦区有灌无排,将多余的水无节制地退入沙漠,长期积水,使土地次生盐渍化急剧发展,使东北部地区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3.2.5过量放牧、樵采,使未开垦的大面积土地沙化。近年来植被较多的地区过量超载、放牧,沙区群众利用农闲季节抢挖梭梭、白刺、沙篙等,乱挖甘草、锁阳(Cynom。-riums。ngarieum)等中药材,严重破坏植被,加速沙化进程。
4林业开发利用对策
4.1坚持以林为主、封沙育林育草的方针,根据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特点和过去发展农、牧、林的经验看,今后应将发展林业放在首位,坚持以林为主,提高覆被率,发挥林木的生态效益,抑制流沙蔓延,逐步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自然面貌,不断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开展各项生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安排林种、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草结合;植树造林、种树种草、封沙育林育草相结合,以保护自然植被、防治风沙危害为主,打破行政界线,制定统一规划,区别轻重缓急,做到由近到远,先易后难,逐步发展。林种以防风固沙林、护渠护路林、农田牧场防护林为主,结合当地条件,营造速生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在自流灌溉区以杨、柳、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等阔、针叶乔木树种为主;无灌溉的地方种植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沙冬青、怪柳、花棒(Hedusarumseopariuln)、杨柒(Hedysarummongolieum)等灌木为主;在盐碱地上,以耐盐碱的红柳(Tamarixramosissima)、胡杨(Populumeuphr-atien)、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为主。固沙造林以生物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同时种草养牧,轻封轻放,发展农、牧业,将其建成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
4.2加快更新改造现有林带,制止大面积垦荒造田和对沙漠植被的破坏。50年代营造的防护林带前沿已堆积起高达几米至十几米的流动沙丘,同时由于树龄偏大,管理不善,病虫害严重,许多林木已枯梢或死亡,出现缺口86处,窄的20m、宽的2~skm,整个林带的防风固沙效益急剧下降,局部地区流沙又迅速向东侵袭。杭锦后旗太阳庙乡新建七队,林带断缺后,风沙20年间东移400m,因此,当务之急应有计划地更新复壮,尽快补齐缺口,使林带继续发挥作用,同时要坚决采取措施,绝对禁止盗伐林带树木,垦荒造田,破坏植被。近30年的实践证明,种树种草就是种粮,否则导致生态恶化,大片农田被毁。要逐步让沙区群众认识到林业的重要性,保护林木、保护植被、保护草原,在重点封沙育草区,严禁放牧、刨药材和樵采。
4.3营造大型骨干防护林带,封育灌木林,形成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结构合理的防护林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河套平原。
4.3.1新建两条大型防护林带。第一条由黄河起向西北至巴音乌拉山山前洪积扇地带,采取乔灌草结合建成林带、林网、绿地多带相交错的大型防沙林带,有效阻滞流沙东侵,成为保护东北部的屏障,切断威胁第二线防护带的流沙沙源。第二条,主要是原有的沿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及林带前缘的封育区,在全面更新原有防护林带同时,对林带前缘的流沙采用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营造灌木林为主,乔、灌木相结合,禁止过渡放牧和樵采,使林前沙地成为稳定的固定沙地。
4.3.2两条林带间要营造护渠林、护路林、用材林、农田牧场防护林,并积极绿化居民点。沙地中的下湿地要营造灌木林,流动沙丘营造固沙林,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防护林网体系。
4.4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本区大部分宜林地有引黄灌溉的条件,只要立地条件适宜,树种选择合理,灌溉适量,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可以成林成材,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根据杨树等乔木树种生物学特性,为保证其长势旺盛,每年应补水5250~6750m,/hmZ,毛引水量约为15000~ls75om“/hm“,有条件的可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使林木速生丰产,应施用大量有机肥和化肥,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渠道系统,营造护渠、护路林,实行林草或林农间作,这种防护用材林体系,不但可节约用水,减少渗漏,又能防止渠道两侧的盐渍化发生,获得防护、取材的双重收益,达到速生丰产而减少投入的良好效果。用材林面积以占本区可灌溉总面积的30%左右为宜。
4.5提高旱地造林技术,营造混交林,重视造林质量,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早作造林主要是利用丘间低地、下湿地。盐渍化土地营造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以灌木为主间有小乔木的饲料林和薪炭林及固沙灌木林。由于本区早作造林技术尚未真正解决,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发展,尤其是非灌溉区。为使林木稳定生长,减少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应大力营造混交林,根据地区特点,可利用不同地段的立地类型特点和乔、灌、草植物种的不同生态习性,进行小面权团、块、带状水平混交,发挥混交林的多种功能。今后必须改变重造轻管,片面追求面积高指标的作法,对林木实行集约经营,作到保栽、保活、保成材。
4.6积极发展以梨、苹果为主的经济林。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大量的土质平地,充足的水、热资源及其变化较大的日温差,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于发展经济林。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选好地块,加强水肥、树种管理,只要管理得当,产量较高,如橙口县夹道村果园平均产量15300kg/hm“,苹果单株最高产量200kg。本区应利用资源优势以发展苹果梨及国光、金冠等大苹果为重点,可占经济林的70%一80%,其余20%一30%发展葡萄、桃、李、杳、枣等果树。经济林的发展,可使东北部地区逐步建成大型水果生产加工基地,这必将推动本地区乃至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