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范文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1实现富源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富源县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当前,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制约富源县经济发展的进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对控制水土流失和国土石漠化、净化空气和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为主要任务的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立县”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富源的需要林业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重任,还承担着产业发展的要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全面的社会主义和谐。富源县是山区县,林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加快林业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一方面,林业为农业安全、粮食安全提供生态屏障,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发展林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再一方面,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可以拓宽农村就业空间,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2富源县林业发展现状

2.1富源县基本情况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03°58′37″—104°49′48″、北纬25°02′30″—25°58′22″之间,素有“入滇第一关”和“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的东大门。全县辖10镇1乡159个村委会(社区),国土面积3251km2,总人口75万人,境内97%是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同时也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富源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乌蒙山支脉纵贯全境,境内最高海拔2748.3m(墨红镇营盘山主峰),最低海拔1110m(古敢特土),相对高差1648.3m。据2005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县林地面积15.0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2%;非林地面积17.49万hm2,占53.8%。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9.53万hm2、疏林地366.9万hm2、灌木林地4.8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2579.8hm2、苗圃地2.1hm2、无立木林地323.0hm2、宜林地2845.1hm2,全县森林覆盖率38.41%,林木绿化率44.82%,活立木蓄积275.06万m3。全县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8.55万hm2,占林地面积的56.9%;商品林6.46万hm2,占43.1%。全县有国有林场、乡镇林场、村委会林场、村组和个体林场141个,经营森林面积3.92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6.1%。

2.2富源县林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富源县克服了雨雪冰冻、霜冻、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各项林业建设任务,为富源县实现“生态立县”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1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3.67万hm2,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0.27万hm2,荒山造林0.17万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0.38万hm2,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29万hm2,完成其它造林2.57万hm2。区划界定以保护国土生态安全为主的国家级公益林7.71万hm2和省级公益林0.81万hm2。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3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38.41%提高到2009年的43.51%,提高了4.9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从2005年的44.82%提高到2009年的48%,提高了3.1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2万余口、新型节能改灶5000余户,为有效降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2.2林业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栽植核桃2.01万hm2,发展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1.07万hm2,建立了一批以培育大河紫竹、红花木莲、光皮桦为主的乡土优良树种的育苗基地,扶持发展了1个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企业。

2.2.3林业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在县木材公司改制、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思路,于2007年7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09年底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确权发证工作,使全县基本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县结合各地村情和林情,完成集体林地确权发证13.50万hm2,确权发证率97.9%,林权档案均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2010年全县已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林权流转服务中心成立,林权管理工作开展顺利。

3富源县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全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3.1.1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富源县山高坡徒,山体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7923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5.5%。水土流失情况见表1。

3.1.2岩溶区荒漠、石漠化进程加剧据2005年《富源县石漠化监测报告》,全县岩溶区土地面积2049.33k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601.1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5%。石漠化情况见表2。

3.2自然灾害影响突出近年来,雨雪冰冻、霜冻、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既给全县林业造成巨大损失,又加剧了森林病虫害、森林火险等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安全。

3.3林产业效益差林业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状况,林种、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低下,林业产值和林农收入增长缓慢。

3.4保护管理难度大一些地方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林改后,经营主体分散、数量剧增、规模缩小,管护难度加大。

3.5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国家补助期后,农民收入可能急剧下降。富源县林业产业较弱,龙头企业少,农民自身退耕还林后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退耕还林补偿期满,势必造成退耕户收入下降,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亦将面临严峻挑战。

4富源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4.1大力实施生态植被保护和恢复造林项目

4.1.1退耕还林工程按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富源县山高地陡的实际,实施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0.67万公顷,优先安排城镇面山、公路沿线及主干河流两岸。选择光皮桦、直干桉、银杏、核桃、竹子等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又能发挥经济效益的经济林、速生丰产林。

4.1.2石漠化治理工程重点治理区域为富源县石漠化程度在中度以上的生态脆弱区域,治理规模0.67万hm2。选择光皮桦、旱冬瓜、云南松等乡土树种,以造林恢复生态植被为建设内容,对石漠化山地进行生物治理,有效治理石漠化,减少流入河流、水库、塘坝的泥沙量。

4.1.3珠防工程以块择河、黄泥河、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长河和木浪河等珠江流域生态脆弱区为治理重点,推广光皮桦、旱冬瓜、云南松等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实施人工造林0.2万hm2。

4.1.4低产林改造工程结合富源县灌木林地基本属原生次生林,林分质量普遍较差,生态功能差的状况。重点选择0.4万hm2低产、低效林,选用光皮桦(阔)、旱冬瓜(阔)、云南松(针)、麻栎(阔)等乡土树种,宜针则针,宜阔则阔,采用人工补植方式进行改造,提高林分质量,逐步推进全县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4.1.5封山育林立足富源实际,实施封山育林1.67万hm2。选择立地条件好,具备一定自然更新能力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及低效林地,进行封育管护。一是对林中小片空地进行补植,对需要抚育的中幼林进行抚育;二是安排管护人员,落实管护措施,加强管护。

4.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一是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二是加大对森林防火、核桃产业发展、杉木林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以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载体,认真落实林业抵押贷款和信贷政策,在贷款数量、期限、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四是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筛选合适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引进和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五是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和“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投资和受益主体,全力推动林业建设资金筹措。对全民受益的以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对已均山到户和承包到人的商品林经营区域,林地使用权属者是投资主体,政府据情予以适当扶持。

4.3注重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动员群众和社会各届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与改革。把林业宣传贯穿于全县林业工作全过程,坚持舆论先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标语、专栏、宣传手册和工作简报、林业信息等载体的作用,深入宣传林业政策、法律法规,使全县广大林农、干部职工和社会各届充分认识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和主要目标任务,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性,主动支持林业建设与改革,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与改革。通过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林业建设与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