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求林业困境破解之道范文

探求林业困境破解之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求林业困境破解之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求林业困境破解之道

林业投资是林业投入要素的货币表现,必然地划分为产业性投资和生态性投资,是影响和推动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林业经济的发展,应有利于全社会林业投资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因此,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应有进一步的认识。

1对林业投资和林业发展概念的认识

投资是一个较有争议的概念,一是投资包括生产经营性投资和非生产经营性投资,当投资与资本联系在一起时,指资本的形成,指投资在一定的资本形成率下形成的资本,而且投资并不单纯指资金的注入,还包括非资金的注入而形成的资本,比如林业中以劳代资所培育的人工林所包含的资本量。二是投资既用来指将一定数量的资财(有形的或无形)投放于某种对象或事业,以取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又指为获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而投入某种活动中的资财。

因此,可以将林业投资定义为将一定数量的资财投入林业以取得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活动;或指投入林业的全部资财。林业投资由经营性投资和非经营性投资共同构成,且后者越来越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我们将我国林业发展用函数关系来表达,毫无疑问,林业投资就是影响和推动林业发展函数变化的主要变量。显然,对林业含义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关系到对林业发展函数及其自变量林业投资的描述和界定。林业的概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需求的改变,变化发展到今天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而是持续林业、生态林业以及社会林业。林业含义的不同决定了林业投资范围的不同,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我国的林业实践中还未真正搞清应从国民经济角度,还是应从林业部门角度来认识林业,往往把这两者混为一谈,造成林业投资来源不清、投资不足、林业发展困难的局面。林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林业部门发展,林业投资的涵义是与林业的涵义相对应的,是随之而变化的。

在谈到林业发展之前,有必要对增长和发展这两个词的涵义加以区别。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国民产出的增加,而衡量产出的指标主要是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系统更高的产出水平,更大的生产能力,它不同产出量的简单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出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上的变革。就发展而言,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而且包括社会制度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按照这种观点,应将林业发展定义为,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角度看,由林业投资(增量和存量)及相关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后一时点对前一时点林业综合效益的合理变化。

所以,从合理性出发,应将林业置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去讨论林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去研究林业长期投资问题,从现实可行性考虑,林业发展与部门利益的增强应相互衔接,而有阶段性地研究林业发展模式和林业投资问题。

2林业投资机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林业发展是相应的林业投资支撑的,而我国林业发展应有赖于社会各界对林业资金支持,而不单纯是林业部门的投资。长期以来,我国林业都是由林业部门一家来经营的,这意味着林业部门的投资办了超出部门范围的事情,林业投入不足就成了必然。为了解决林业投入不足,推动林业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分类经营发展林业的总方针,对森林进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的划分。若按经济性质分,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的经营可看作商品林业,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经营可看作公益林业,可以说公益林业一直都是完全地或部分地依靠商品林中的用材林的再生产来维持的,这形成了商品林业的沉重负担,使林业经营资金不能得到足额回收,资金循环发生困难,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林业分类经营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效益,是我国林业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林业发展模式。林业分类经营一方面是在技术上从林业两大体系不同经营目的出发,按森林资源的主体功能进行分类的,包括森林的物质产品生产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表现为一片森林的采伐就意味着其环境功能的丧失,而统一性则表现为森林资源不管为何种林种其生态环境功能都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认为,应按经济机制来进行林业分类。在我国现阶段,林业分类经营关键在于有利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投资机制。与上述分类经营相对应,林业投资机制也包括市场投资机制和政府投资机制。对于公益林应由政府解决其价值和效益补偿问题,因为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边界分不清、受益对象难以区分,所以非市场化公益林的建设应归入社会公益事业范围之内,通过政府的财政税收解决其投入问题;对于商用林则完全由市场调节,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其资金的投入和运行问题。由于商用林也发挥生态效益,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金等各项资源的前提下,辅之以必要的政府经济支持,也是政府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投资的重要方式。

3林业投资体制与林业经营思想

我国现阶段林业经营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工培育林产品兴起,森林有价,营林资金也应是一种生产资金,也有补偿和增值的问题,而不能再由育林基金替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林业投资体制也必须改革,投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变为企业、个人、政府的多元化格局,投资渠道也由单一的国家直接投资变为财政拨款、国内银行贷款、各种证卷筹资、企业自筹等多样化格局。

目前我们还存在很严重的部门观念的束缚,林业部门的资金解决林业部门的问题,发展林业是林业部门的事情,各部门分割,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这使林业的发展游离于社会大生产之外,林业并未进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整体,使得林业处于非常孤立的、难堪的境地。因此,应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转换林业经营观念,变过去那种政府办林业的部门分割局面为社会办林业、市场办林业、林业部门办林业的新型林业发展格局,其林业投资体制也应作相应的变化。

4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投资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从而选择适应新增长方式的投资方式和政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增加物质资本投资、建设新的项目、扩大生产场所和规模的方式实现的。显然,这种增长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大规模的物质资本投入。随着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人们很容易怀疑投资在新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从而忽视投资和投资政策的重要性。在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4.1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林业投资效率的提高

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还是集约,主要是看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资金利用效率。

4.2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其特殊性,林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在于经济、技术与自然力的有机结合之中

与其他行业比较,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其特殊性,即自然生产力的作用和影响,林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在于经济、技术与自然力的有机结合之中。根据土地报酬率递减原理,林业经营集约度是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制约的,如果一味追求单位林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过多的资金和劳动投入这一单位林地上,实现了这一单位林地的集约经营,但这不等于实现了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在目前,基于我国林地资源(比如还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劳动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国情和林情,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转变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林业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增加林业的投入,也在于遵循林业自然规律,提高林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含量和水平,这样林业投资效率才会提高,林业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向集约化的转变。

4.3经济体制对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转变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影响

我们所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转变所要求的土地、资金、劳动是可以自由流动、替代和组合的。我们认为,只要开放山林市场和土地市场,由市场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土地、资金、劳动、技术等)按其效率高低,有差别地结合到林业生产力之中。逐步形成与这一时期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的一定集约水平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必须开放森林市场和林地市场,进行林业企业市场主体改革,在林业行业完全引进市场机制。

4.4林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业国有企业的改革

调整现有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改善运行机制,发掘其潜在的价值,使低效率利用的资本达到更高的利用水平,这有赖于资本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国有林业企业的改革。林业企业只要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即使在目前的投资水平和资产存量基础上,也因为资产重组带动的资金结构调整,林业投资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对林业经济状况也会大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