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型经济林业建设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陈连涛单位:卢龙县林业局
1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意义
1.1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
人类认识事物,要从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它。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与掌握,按其自然规律挖掘其潜力,使其发挥最佳效益。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工程不单单是植树栽果的问题,而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设林业工程,怎样长期、稳定、持续地发挥林业工程的效能,一直是林业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随着林业及其他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更加深人,更加明确了林业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这就是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持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优势,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要。由于林业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现代化的林业不是盲目生产、粗放经营,而是以恢复和调整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为目的,使林业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持续发展、永续利用,以保证持续、稳定地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要。随着人们对林业生产持续发展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刻,林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有所改变。经过十年的工程造林实践,摆脱了传统的零打碎敲的造林方式。规模大、质量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顾、长短结合,已成为造林工程的显著特点。生态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商品意识的提高,促使人们把林业和生态经济结合在一起,发展了新型的林业工程模式—生态经济林业工程。
林业是大农业的绿色屏障及组成部分。农业的“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必然导致林业的现代化。在实践中,人们尝到了单一经营、陡坡开荒的苦头,也从良好的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工程中受到启迪,树立了综合治理、“三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发展生态经济林业的思想。生态经济工程已由单纯生态利用,发展到多功能、多效益综合开发利用。人们从就绿化搞造林的思想束缚下解脱出来,认识到建设生态经济林业工程不仅要从生态效益出发,而且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持续发展、永续利用。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效益转化,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林业资源自身是一大物质财富。它不单纯是绿和美的象征,也是具有丰富物质基础的经济产业。
1.2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把市场经济的思想注入林业工程建设,增强了林业建设的活力。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林业自然资源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治理与开发的关系,有些林业工程的林业资源商品转换率低下,导致资源退化,不能保持林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其间很少有人思考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多级利用,把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而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则既要大力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积极保护治理资源,使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在能量转换和物质多级、多层次循环的基础上,发挥最佳经济效益,从而引导农民把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林副产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使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市场竞争,促使人们开始思考林产品的名、特、稀、优和集约经营,调动了农民建设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积极性。
1.3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具有自我完善滚动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贯穿了整个体系综合治理、合理开发的思想。其原则是长短结合、立体种植。在种植模式上克服了单一经营的思想,贯彻了乔、灌、草、经济作物相结合的方针。在工程建设中,注意林种结构的调整,发展见效快、收益高的经济林。这就为林业工程的自我完善、滚动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林副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利用,使工程建设者短期内即可受益,依靠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建设本身,为经营林业工程提供资金,增强自我积累和造血功能。随着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围山转”为主的综合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在丘陵山区普遍展开。在造林整地当年,可种植豆类、薯类及药材等经济作物。开发者当年即可获益,从而诱发了农民群众开发荒山,建设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看到自身的山场、荒滩等自然资源就是经济资源。通过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农民转化、利用自然资源的欲望,并使之主动寻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良好途径。
2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内涵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高效生态体系林业工程。它是在充分利用和改造环境建立人工森林群落的基础上,发挥整个林业体系的最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由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生物群体组成的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绿色人工生态系统的综合体。它是根据生态经济规律,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和近代科技成就,而建立起来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它在人工生态体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并具有连接各种生产事业和启动整体生态、经济功能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配置和组装,以及立体分布,生物种群占有不同空间,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和地力,呈现“三维”结构。在物质循环上,充分发挥复合生态系统的“内循环”效益,强化物流和能流,增加人工生态系统物流、能流产出,和对物能的多层次利用,以节省附加能量和资源投入量,生产尽可能多的林副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林副产品实行多层次深加工,使林业工程转化为具有丰富物质基础的产业工程。通过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创造一个优美的人工森林生物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从生态方面看,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时空上进行了合理的乔、灌、草结合,林粮、林药、林草间作套种,体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组装模式。这样组装起来的林业人工生态系统,能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充分挖掘林地的生产潜力。由于多元配置,使之比单一经营的林业工程能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由于增加了动植物种类,使地表、林冠层以及系统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等多种工程免遭水冲沙压、减少病虫害蔓延滋生,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经济方面看,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果养林,以林副产品的多层次综合加工促资源开发,以多种经营促资源转化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人力、物力、财力和肥力的利用率,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经营目的。从社会方面看,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集治理开发和加工利用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林业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加工利用,促进了贮藏、加工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价值,从而产生向种植业以外的领域转移劳动力的欲望。这无疑促进了贸工商型林业的发展。从经济再生产方面看,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再生产的开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持续、稳定的再生产,必然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的发展又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林业资源的再生产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这就为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自我完善、滚动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物质保障。从而实现了林业资源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目的,真正使林业生产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建立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必须按照不同的地貌类型和立地条件,本着综合治理、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配置林种,选择树种、品种和良好的生态群落类型,做到林农、林牧结合,立体种植,林果林粮兼顾,长短结合。卢龙县的青龙(滦)河、引青干渠两岸和121座小型水库流域范围内及围山转综合治理等大型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它们的林种配置、树种选择如下:青龙(滦)河、引青渠两岸综合防护林工程:林种为护岸林和水土保持经济林。树种为山海关杨、刺槐、臭椿、苹果(富士)、梨、桃、樱桃、李,灌木为条桑、紫穗槐、祀柳,饲草为沙打旺、红豆草、首蓓。
121座小型水库绿化防护林工程:林种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经济林。树种为油松、侧柏、柞栋、刺槐、板栗、枣、杏、苹果,灌木为沙棘。
围山转综合治理防护林工程:林种为水土保持林及经济林。树种为山杏、花椒、苹果、梨、桃、杏、板栗、李等。
通过上述配置,使之形成网、带、点、片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充女发挥其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种功能。不仅使工程区形成了完整的人工生态群落体系,而且使青龙(滦)河、引青干渠及121座水库免遭淤积,提高了水源质量,保护了工程区内的水利设施。由于水源质量的提高、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卢龙县实现了水利化。同时,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库、干渠、网箱等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工程范围内近1.3万hmZ农田成为高产稳产田。三大生态群落体系年产果品2000万kg,拥有活立木蓄积50万m3,产值超亿元。由于实行了林粮、林草、林药等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利用林荫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等,发展了立体林业。
3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建设途径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其施工、经营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要树立体系林业、综合治理的思想。搞好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是:
3.1运用先进理论和技术指导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建设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以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多学科相结合运用于实践的产物。因此必须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生物统计学、林学以及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全面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利用多学科相结合的全新的技术理论,科学地指导生态经济林业工程。也就是说,在生物学和生态经济学的指导下,将系统工程、环境科学,以及生物统计、生物物理等多种科学的理论相结合,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为背景,按组建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要求、结构性质,以及光能利用、物能流动的特点,着眼于整个系统的“三效”统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全新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决策、规划、设计、实施、管理、调整、更新,提出组合优化、结构合理稳定、功能效益显著,以及人工系统与环境的物流、能流和财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方案,为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3.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迅速发展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是以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及其他生物资源为基础,运用生物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种科学手段,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因此,必须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从本地的资源优势出发,根据其自身优势特点,选择相应的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类型,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最佳经济效益。在产业调整中,要做到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三效”统一和综合治理相结合。
3.3以林为主,立体种植
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总的原则要以治理国土、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美化环境、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必须克服单一经营的思想。卢龙县的121座小水库绿化工程,就体现了以林为主、立体种植的特点。建立起以水源涵养林为主体,与经济林、饲料林、薪炭林相结合的乔、灌、草兼顾的多层次防护林体系。同时,利用林荫空地,发展食用菌等经济作物,逐步形成了以林为主的立体人工生态体系群落。
3.4开展多种经营,多层次利用林副产品
随着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发展,林、副产品将会大大增加,山区的资源优势也进一步发挥出来。要使其转化为商品优势,并最终变为经济优势,单靠产品的直接转化是远远不够的。要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林业工程是一项具有相当潜力的产业经济工程。必须多层次加工利用林副产品,发展多种经营,使林副产品大幅度增值。通过养殖业及加工业,使林副产品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将种植业和养殖业配置在同一结构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物质循环的自我调节,提高经济效益。
3.5多学科、各部门协同作战
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建设,已冲破了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涉及到多学科、各部门。因此,各学科、各部门必须协同作战、密切配合。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首先,要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经济林业观念,认清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和问题,看到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搞好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自觉性。其次,各行各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合力,为生态经济林业工程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3.6依靠科技,提高建设质量
要提高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先进的造林技术和科学合理配置模式。应用先进技术,改良、引进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当地环境,发挥最佳效益。同时,也要运用先进技术方法改造环境,以适应某些生物的生长。总之,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使生态经济林业工程的无效输出逐步减少,有效输出逐步增加,能量转化量和物质利用率逐步提高,使其成为稳定、高效、功能齐全的人工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