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传统成本费用控制强调节约与节省,关注制造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单一地以避免费用发生为着手点,在细化成本管理粒度、动态控制生产过程、合理分析成本差异等方面表现出了严重的不足(例如传统成本费用控制关注的对象是单个产品,而新经济环境下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目标,从而使制造型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对象转移到顾客、市场、成本中心、作业及产品等多元化对象),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生产模式。基于此,探究新经济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一、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现状
第一,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观念更新不足。不少制造型企业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简单地等同于产品生产成本的管控,过于强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费用的管控,忽略了从效益角度看待成本的效用。此外,认为应由财务人员承担改善财务指标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责任,但往往财务人员只是简单计算并分析会计记录的数据,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发生原因、发生途径、归属车间及责任部门等并不熟悉,因此更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观念势在必行。第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约束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制造型企业员工存在一种认知上的偏差,认为成本效益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各车间、部门、班组只负责生产,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员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浪费现象严重,而企业又不能严格执行有关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策略,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利益的流失。第三,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沟通渠道不顺畅。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缺少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优化的统一管理平台,各部门成本优化步调不统一且各自为政,成本优化资源及数据无法实时共享,也没有为员工提供参与成本优化工作的渠道和途径,没有设置成本优化专用邮箱、成本优化意见箱、成本优化热线电话等沟通渠道,即便有个别员工想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出谋划策,也不清楚具体该向谁提及怎么提。第四,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重点不清晰。制造型企业在原料采购、人力资源及生产消耗等方面的花费较高,应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花费多的地方,但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例如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采购价格及现金折扣上,忽略与供应商关系的建立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性能,对优化采购流程通常都是事后才急急忙忙采取措施;没有科学预算和监管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导致各环节消耗的成本数额无法准确获悉,并且很少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
二、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1.采购环节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第一,健全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的采购制度及操作规程、定岗定编、明确岗位责任,理顺采购流程、分清部门之间的责任关系,提高企业采购活动的效率。例如在购买设备后,要经过验收、调试确保货物的质量及使用性能,验收人员确认后在验收书上签字。假如所验收货物出现质量问题,验收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优化采购方式与渠道。制造型企业在采购货物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采购方式进行调整(面谈、公开招标、电子采购等),例如进行大宗物料采购时应采用公开招标模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节约采购费用、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采购质量。第三,构建供应商信息库。通过建立与企业有经济业务往来的供应商信息库,来获取最佳的采购渠道。信息库要设有专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更新管理,对生产过程中提供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要经采购管理部门、财务、质检部门严格地层层把关,确定长久密切的合作关系。第四,选择最优采购方案。采购管理部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关系,通过有效地数据分析,调整采购的经济批量,考虑采购综合成本,选择最优的采购方案,切实降低采购成本。
2.生产环节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日常生产环节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1)物料领用。各车间库管员要做好库房日常往来的登记工作,及时结出库存,做好材料的收发工作,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领料制度。物料管理员负责收集有关材料,通过对比分析来提出改进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级主管部门。生产调度员要合理安排生产的批次、批量、投料下料等按制度执行;(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包括折旧、维修费、管理人员工资、辅助生产费用等等,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在下达控制指标后,每月对车间进行评比、考核;(3)职工薪酬。职工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加班、福利等,控制工资要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通过减少单位产品中的比重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要控制工资成本往往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此外,制造型企业要就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产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差异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及时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并及时予以纠正。如人为造成的,应查明责任者,给予相应的考核。对于出现差异大的费用,要从中挖掘降本的潜力,分析成因并提出课题包括实施的目的、内容、依据、达到的经济效益,课题确定后要进行成因研究、提出控制及最佳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实施、确认、监督,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完成后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并与期望目标进行比较。
3.营销环节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第一,明确营销成本目标。企业应根据市场调研及预期的效果由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制定营销成本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科室、具体的人员与绩效挂钩,实行责任制管理,权责分明。第二,强化营销预算管理。首先应建立合理的资金审批与资金使用跟踪制度,营销费用预算必须要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同时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策略、销售利润和营业费用的分析、市场销售宣传、广告费用等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一次性大金额的营销费用,应进行集体分析决策。第三,节约营销费用。例如广告费的选择,目的是用最少的费用换取最大的利益,在选择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适用的环境、目标人群确定广告的大小、费用的多少、传播的载体、广告的时间等因素,寻求既能扩大宣传效果又能节省费用,降低营销成本。第四,营销费用的检查与审核。企业应在营销费用发生之前对其合法、合理性进行审核,在实际发生费用后再进行凭证性的审核,防止不当开支。同时要加强销售费用的检查,看其是否与预算的费用相一致,用途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4.环境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随着国家对能源、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国家将在能源消耗总量、单位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方面出台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制造型企业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维护运行的成本将进一步上升,为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通过控制设备的用水量来降低水资源的用量,同时循环利用水的使用次数等方法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例如将洗澡用水、生活用水有效的利用起来,经过水加工、处理,变成生产用水,重复循环利用;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资源消耗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我国在环保领域出台了很多优惠、奖励、减免税政策,例如节能技改财政奖励资金、以奖代补等,而制造型企业要认真研究,把政策用好用足,缓解环保投入的巨大压力。
5.强化全员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经济管理工作,涉及到产品生产的方方面面,企业想要达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目的,就需要通过培训强化全体员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其次,会计人员是实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操作者,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如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必须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其既掌握作业成本核算原理又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而且还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设计与性能来保障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制造型企业价格上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时仍然能够生存下去,同时把成本控制在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可以降低售价抢占市场份额,从而有更多的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提高员工待遇及分配股东股利,以寻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7(17):43-44.
[2]徐鸣.简述目标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50-151.
作者:邢桂英 单位: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