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范文

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农业资源环境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依据新形势下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优化设置了资源环境研究专题这门课程,以期推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改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研究专题

国家的发展进步主要是依靠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要想不断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迫在眉睫。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作为更高层次的人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应与本科生的教育所有不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中,在打好知识基础、强化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应立足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激发研究生兴趣,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标。对研究生研究方式、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提高相关投入、完善奖助体系、突出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地位入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体系为重点,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全面发展[1]。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学以致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打牢知识的基础上,紧密接触农业生产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融合[2]。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下设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2个二级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资生产、农技服务、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或单位从事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但是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因此,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特点以及我们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设置了资源环境研究专题这门课程,以实现学术探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题模块互补、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并重的特点[3]。资源环境研究专题课程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按照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和适应性原则,坚持按社会需求设课,避免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两个二级学科各自独立开设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实现资源节约与有效利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科建设的科学意识,紧密跟踪学科前沿,融合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扩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突出前沿性和前瞻性,从而打造优秀的学科建设团队,形成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具体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一利用优势特色,突出专题讨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内容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重点研究的领域,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因此,确定适当的专题极为重要。在选定专题时,从系统完整性角度出发,并且充分考虑教师的专长,同时兼顾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能在各个专题的讨论中相互学习受益。例如,根据我们的优势特色,设置内容包括土壤生境调控与资源循环利用、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肥料创制与精准施肥、土壤改良与肥力调控等专题。在土壤生境调控与资源循环利用讨论中,培养学生以提高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的思维方式,重点探讨土壤环境优化与生境调控机理,以及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及污染和退化土壤生态系统修复的机制。同时,启发学生形成构建维持土壤良性生态环境的绿色培肥模式和农林牧有机循环体系的意识,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肥料创制与精准施肥专题则以提高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投入和面源污染为重要目标。主要介绍低成本新型肥料的研制;探讨玉米、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讲解西部干旱区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重点介绍液体肥料大面积机械化施用技术;探讨如何进行现代化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及秸秆安全还田技术,为吉林省粮食作物化肥使用零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结合通用专用,补充相关知识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的内容涵盖广泛,并且发展迅速。因此,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补充最新的知识。这就需要师生合理权衡和规划安排课上以及课下时间。对于教师,应该在专题选定后的备课阶段,大量查阅最新的文献,了解相关专题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在开课前供选课学生自学;在后续课堂讨论中,突出所读文献中的关键点,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在交流中实现课下自学之外的相关知识补充。这样,通过专用结合、课上课下联动的方式,使学生既增强了专业知识又扩展了前沿视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选择的文献水平决定了专题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文献时,应该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立意,高要求。这样才能面向学术前沿、反映最新研究趋势。例如,可以重点在《Science》、《Nature》、《plantandSoil》、《SoilBiology&Biochemistry》等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中遴选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作为阅读和讨论的素材,通过限定讨论专题和优选前沿文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寻找理论前沿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4],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沿研究领域,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术研究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三合理安排作业,注重过程考核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检验需要一定的考核手段。目前,国内外多是利用课上表现、课后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参考相关专业讨论课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我们的考核方式采用文献报告、设计试验方案和撰写论文结合的形式。首先,确定几个专题方向,学生根据兴趣在选定专题范围内,三到四位同学为一组。然后,每组针对专题选定若干篇相关的前沿文献,通过综述文献,查找不足,讨论方法优劣,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或应用方向;然后,根据上述结果拟定一个研究题目,并制定合理可行的试验方案,在研究结束后,完成项目研究论文,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总结研究成果。课程考核中,课堂表现占30%,主要考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入程度;文献阅读和讲解水平占30%,主要考察学生发现、总结、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表达能力;研究项目成果40%,重点考察学生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撰写论文的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对学生系统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5,6]。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本研究只是笔者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的一些总结和教学探索与实践,要真正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待广大同行进行广泛探索和交流。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工作者的参与,这也为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事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我们从多角度进一步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等.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20-23.

[2]李建明,吴景贵,刘文利,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102-103.

[3]李宁,姚芳,武红旗,农业资源与环境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3-4

[4]杨秋宁.试论高校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4(9):62-63.

[5]朱旺生.适应对口招生改革需要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6):1-3

[6]冷志杰,沈舜禹.一点示范和多点推广的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机理及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33):9-12,23.

作者:李建明;吴景贵;刘文利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