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铁矿二采区地质环境治理实践范文

铁矿二采区地质环境治理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铁矿二采区地质环境治理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铁矿二采区地质环境治理实践

1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及分区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应包括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并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对矿山进行现状评估。根据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及矿区公路的4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现状评估结果,将二采区划分为3个区:环境影响严重区(Ⅰ)、环境影响较严重区(Ⅱ)和环境影响一般区(Ⅲ)。由表1可知,现状条件下矿山二采区开采活动压覆、破坏土地总面积为74140m2(露天采场破坏土地面积34000m2,排土场破坏土地面积40140m2),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比较轻,但是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破坏相当严重;工业广场破坏土地面积约3170m2,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比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破坏相当严重;矿区公路占地面积750m2,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比较轻;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及破坏比较轻。

2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1矿山地质灾害露天采场矿床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类型,开采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在构造发育地段有岩石崩塌掉块的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排土场位置较高,汇水面积很小,不会形成泥石流的物源,但西部边坡较高,滑坡隐患威胁露天采场的正常生产,引发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适用期内工业广场的面积不会增加,其建设未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二采区位于矿区东部,其中400m矿区公路一侧开挖山体,出现较大的高陡边坡,且坡面上浮石较多,存在发生小型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2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适用期内露天采场仍采用组合台阶式采矿方法,预测面积116080m2,现已严重破坏了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治理难度较大,占用、破坏荒地面积0.1~0.2km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严重;排土场面积将增大到117370m2,采矿废石的堆集严重破坏了植被,压占土地,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严重,治理难度较大,占用、破坏荒地面积0.1~0.2km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严重;工业广场面积不会增加,建设场地由废石充填沟谷而成,充填高度一般为1~4m,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其恢复治理难度较小,占用、破坏荒地小于0.1km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轻;矿区道路不会增加,预测评估其对地形地貌影响和破坏较严重,占用、破坏荒地面积小于0.1km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轻。

2.3含水层影响及破坏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在采场外设防洪沟,采场内设截水沟,自流排水。根据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疏干排水对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较小。矿床开采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水质与当地农业生产抽取的地下水基本一致,矿山开采对该区域水资源影响较轻。预测适用期内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及破坏较轻。根据上述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及评估结果,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的主要问题是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严重,土地资源破坏程度严重。二采区露天采场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中等,灾害危险性为中等。地下采场岩石移动范围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地质灾害危险性比较大。部分排土场边坡较高,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该部分道路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中等,灾害危险性为中等。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比较严重,对土地资源破坏比较轻,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比较轻。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治理期内不进行开采活动,可能受到矿山采矿工程的影响轻微,预测评估该部分区域矿山环境影响较轻。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见表2。

3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3.1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及措施根据预测评估分区,将治理分区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表3)。严格控制资源的开发,以便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程度地降低或者避免资源开发产生环境问题。目前矿山出现的环境问题,通过采用治理工程和生物工程等措施进行恢复处理,尽量避免矿山环境破坏或将其消除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占用、破坏土地植被资源,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目的。具体措施如下:(1)露天采场防治区。在开采境界范围设置围栏,锚固边坡,在开采平台砌筑干砌石挡墙、排水沟,并进行覆土、整平及恢复植被。露天采场防护网总长1601m,采用混凝土柱刺网,混凝土柱间距为10m。围栏外围间隔50m设立明显警示标志,标明“崩塌、滑坡危险区,禁止靠近”,共需混凝土立柱160根,警示牌30块。(2)排土场防治区。对排土场边坡及所有排土场台面进行覆土、整平并恢复植被。对排土场的高陡边坡(边坡角大于30°)进行削坡,坡度控制为30°;排土场施行梯级堆放,沿排土场等高线每20~25m设一宽4m的平台,内倾3°~5°,起防冲作用;将上部高低不平的平台用推土机推平,在排土场下游修建挡土墙。挡土墙墙基为浆砌毛石,基座宽2m,基础深1.2m,留排水孔;墙体为浆砌毛石,高2.5m,横截面呈梯形,墙体上部宽1m,下部宽1.6m。共需削坡2100m3,挖方1312m3,浆砌毛石墙身2132m3,浆砌毛石基础1312m3。(3)工业场地防治区。对高陡边坡进行削坡,对路面进行覆土、整平及恢复植被。工业广场占地3170m2,周长225m,按照间距3m种植松树,共需种植75株。树坑规格0.6m×0.6m×0.6m,土石方量为16.2m3。(4)矿区道路防治区(重点防治区)。部分矿区道路开挖山体3~10m,形成高陡边坡,适用期进行削坡治理,工程量为400m3。矿区道路两侧种植松树,间距为3m,共需植树267株,树坑规格为0.6m×0.6m×0.6m,土石方量为57.67m3。(5)矿区公路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矿区公路应采用洒水等措施降低粉尘,道路两侧种植松树绿化。矿区范围较严重区道路长150m,按照间距3m种植松树,共100株。树坑规格0.6m×0.6m×0.6m,土石方量为21.6m3。恢复治理后期主要对露天采场开采台面和部分矿区公路(严重区)台面进行砌筑干砌石挡墙、覆土、整平、植树绿化及边坡种植爬山虎;对排土场平台及边坡进行覆土、整平及植树绿化,对露天采场边坡、矿区公路(严重区)边坡及排土场进行监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前期没有成活的树木进行补种。二采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布置见图1。

3.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1)地质灾害监测包括崩塌、滑坡监测与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监测。绝对位移监测选用高精度的测角、测距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采用常规的两方向或三方向前方交会法进行测量,在崩塌、滑坡裂缝两侧设埋桩,用钢尺定时测量裂缝变化情况,进行相对位移监测;采用地面人工观察,定期巡视,对露天采场、排土场的边坡位置、形态、密实度进行监测,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进入雨季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增加监测次数。(2)含水层破坏监测包括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根据矿山所在水系地表水流向及纳污水体的有关功能要求,对水污染源和控制点进行监测,主要为工业广场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排放总口,监测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的水量、水质变化情况;地下水监测设置6个监测点,分别对第四系孔隙和基岩裂隙含水层水位、水量、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每组含水层的监测点在沉陷区内外各布置1个。采用人工定期监测,以掌握该地区的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了解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及水质的影响状况。(3)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监测主要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勘测,采用GPS定位并结合工程地形图、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全站仪、水平仪、测距仪等工具,填表记录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结论

(1)依据黑山铁矿建设工程概况及环境条件,确定二采区评估区范围,包括矿区范围(采区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矿区公路)及矿区范围外公路、工业广场及排土场等。(2)根据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将二采区环境影响分为3类,分别为影响严重区、影响较严重区和影响一般区。矿山开采活动占压及破坏土地总面积80061m2。其中露天采场、排土场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十分严重,对地貌景观影响破坏严重;工业广场、矿区公路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相对较轻,对地貌景观影响破坏比较严重。二采区露天采场、局部矿区公路及排土场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概率比较小,其地质灾害危险性比较小。(3)针对环境影响不同的区域,选择适合各个区域的治理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可为其他采区以及同类矿山的治理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闫岩 任贺旭 陈申方 李力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省承德市国土资源局 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