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浮雕在环境艺术中的创新和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环境艺术是一个对人们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的设计艺术门类,而浮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了环境艺术当中。两者间的联系在不断地加强,浮雕丰富了环境艺术,而环境艺术也放大了浮雕的审美效果和影响。《永州八记》借鉴传统浮雕的制作技法,利用腻子粉材料,搭配传统国画颜料,按照现代审美需求对浮雕进行创新并上色,让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且更有欣赏价值。
[关键词]浮雕;环境艺术;《永州八记》
在环境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细化和完善。浮雕这种雕塑表现形式能增强环境带给人的美感,因此被运用到各种环境艺术空间的处理当中。浮雕有与壁画一样的特点,这就是与特定环境的相和谐、相依托性。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浮雕的内容和装饰风格,浮雕的装饰性又能很好地美化环境。
一、创作来源
浮雕是一种环境艺术,它介于绘画和建筑之间,它的表现需要衬托和依附。有些雕塑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塑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作为雕塑艺术的一种,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因此笔者选择了对浮雕进行创新。柳宗元在政治上的不得志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但我们更应该相信,是永州的美景让柳宗元的文学灵感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以景托志,让《永州八记》成为他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打开柳宗元的作品,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在《钴鉧潭西小丘记》的最后一段中,河东先生说,这么美丽的景色却无人赏识、无人欣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停地加快,很少有人驻足停留,像河东先生一样去欣赏风景。但正是如此,才更应该改一改我们浮躁的心态,让《永州八记》所描写的景色成为良药,让浮躁的心慢慢静下来。《永州八记》最为出名的就是作者用残败之美的意象来反衬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欣赏。此次创作的作品也是这个目的,或许是因为偏僻难行,又或许是因为环境荒寒孤寂,使得如此幽美、奇巧、高洁的环境鲜有人来欣赏。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浮雕作为景观环境的装饰部分,通过材料的选择以及风格的展现与其和谐统一,既具有意识形态上的功能,又具有景观装饰与美化功能。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人们越发重视自身的价值、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在生活的环境里能够感到舒适便捷,是现代人很基本的一个生活理念。而浮雕的功能也随之产生变化,视觉和精神上的满足成为目前的主要功能。浮雕的创作、欣赏或评价离不开人的审美,人的需求更是决定了浮雕的形态变化,负载需求与功能的形态作为外在表现又为人的需求服务。因此,从根本上说,形态的设计并非为了形态本身,而是为了人,为了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更舒适宜人的心理体验,浮雕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随着原始宗教的发展而出现,特别是在我国的夏商周时代,青铜业特别发达,铜雕艺术趋于完美。浮雕作为雕刻的类别之一,结合了雕塑与绘画,更能够同时展示平面和立体的关系,以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将艺术展现出来。它有着对载体(如墙面、平面等)的依存性,更多地利用绘画中的透视方法去表达空间与形体的关系。它还很好地发挥了绘画在题材、构图和空间处理上的优势,将起到陪衬作用的背景进行虚化。在最近几年里,浮雕渐渐地能够独自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不依附于其他形式的艺术,形成了独立的精神内涵,慢慢地变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既可以标志出建筑、道路的性质和功能,又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满足现代人对环境或者日常用品的关注及改善、美化的要求,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创作过程
浮雕是雕塑艺术,是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它不仅仅影响人们的空间感受,同样也影响着环境的气氛、建筑的文化情调。此次创作笔者结合了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和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永州的变化,用现代工艺的技法去表达对家乡的美的理解。
(一)绘制草图、定稿
《始得西山宴游记》——缭绕着白云,萦回着青山,与遥远的天际相接,与周围浑然一体。它高高低低的姿态,慢慢汇聚在一起,重叠起来,不能够与小土包相比较,因为它就是高高独立的西山。《钴鉧潭记》——钴鉧潭在西山的西边位置,潭水从南方快速地向北方流动,在碰到石头时,就会弯曲地向东边流走。潭水有十亩有余,它清澈而平缓,侵蚀钴鉧潭的岸边,它的四周都有奇形怪状的树,也有瀑布垂悬而下。《钴鉧潭西小丘记》——从钴鉧潭向西北走又探得了潭西,上面有许多破土而起的小土丘突然耸立起来,变成了十分奇怪的形状,无法计数。小丘上面有非常茂盛的树木,砍掉已经衰败的草和多余的树木,好的树木出现在眼前,而刚刚看到的石头也更加耸立。从远处看去,只能够看见有云飘浮在空中,有小溪慢慢流动,有耸立的山丘出现。《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就可以听到小溪的声音,慢慢往下走就能够看见一个小潭,它以一整块的石头作为底部,其中的各个部分都有不一样的形状,而小潭中的潭水也很透明清澈。《袁家渴记》——袁家渴作为永州美妙绮丽的地方,那些小岛、溪流、潭水、小洲不断交错,蜿蜒出现在我们眼前。水流的地方像水沸腾一样冒着白沫。山上面生长着绿色的草丛,冬夏都浓密茂盛。山下有许多好看的石头山,上面长着一些小草,小草大部分是兰草和芷草,缠绕着水中石头。《石渠记》——石渠的上方有一座桥,旁边有一泡泉水,在这里清幽静静地流动。泉水流动的时候,它的宽度有时候没有一尺宽,有的时候却又有两尺宽。每当水流遇到大的石头的时候,就会把石头淹没,然后从石头的上方继续往前方流动,有时候又会流进石头缝隙里面,最后像瀑布一样汇聚在潭水中。小潭不大,但却清澈、较深,有许多百姓在这里撒网捕鱼。《石涧记》——老百姓在这座山的背面搭了一座桥,而这里的水比石渠的水量多了三倍。水的底部是一些很大的石头,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不尽相同,有的像桌子,有的像床。《小石城山记》——从西山的路口不断地下行,就会有两条不一样的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景色。一条向东,但却被一座石山横挡在前面,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像堡垒,但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可以望得很远很远。河东先生所描述的永州有着广阔与壮观的特点,但在多次尝试以后,笔者更愿意用创新的方法把八个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更能表达出永州之美,也让作品更具有魅力。
(二)木板上漆,绘制草图
为了后续能更好地上色,木板用白色油漆打底,等完全干透后用铅笔绘制草图。后期的作品大体以木板上的草图为准,所以构图要严谨,画面要干净。
(三)制作浮雕
首先用腻子粉搭配白乳胶(3∶1的比例),然后适当加点水反复搅拌成泥,腻子粉必须与里面的白乳胶搅拌均匀,把里面的水分大部分吸收完,再根据草图把腻子粉用刷子刷在木板上,这样它才会牢固地贴在木板上,不会因为太湿或者太干而出现裂痕。最后有空隙的地方再用腻子粉进行调整。作品中水、云的地方没有上腻子粉,因为水和云给人的感觉是缥缈虚无、若隐若现,如若刷上腻子粉去雕刻显得太过死板且没有灵魂。在后期的创作中会用颜料去进行创作。
(四)雕刻
待腻子粉完全干透时再次用铅笔绘制草图,然后用木刀雕刻,如果腻子粉未干透,它的质感较软,雕刻过程中容易崩塌。木刀分别有平刀、浅圆刀、中圆刀、深圆刀、三角刀、斜刀、圆弧刀等。每把刀的大小和使用方法都不一样。在刻画大体形象时可用平刀或者圆弧刀去表现,刻画草木就用斜刀从下往上塑造,力度决定浮雕纹理的深浅。田地需要用三角刀去刻画,并且要注意每条线不能太直也不能太疏或密,如果想要形象更生动可在每条线上做细微的处理。在刻画时需要注意主次关系与表现质感。近实,着重刻画细节,轮廓交代清楚;远虚,自然过渡,这样给人一种空间感和立体感。质感的表现在于土山与石头山的区别,石头与小丘的关系。悬崖峭壁与石头山借鉴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与手法,土山的轮廓较为圆滑,而石头山的轮廓较为硬朗。小丘与石头一般大小,但小丘像馒头一样却又不能全是馒头山,所以每条线的细微变化非常的重要。石头虽然与石头山的轮廓和表现技法都较为相似,但却没有石头山那般硬朗,所以在刻画时一定要明确它们的区别与关系。
(五)上色
在上色前期对颜色做了大量的研究,最后选择了以青山绿水为代表去表现永州的山的特点,所以笔者将画面的大色调定为青绿色,给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感觉。首先根据画面的主色调,先用大刷子均匀地铺开或渲染上一遍底色,笔者选用的是国画颜料的花青,需要用大量的水加一泵的花青,浓淡度根据需要去调节,再把水和颜料搅拌均匀,最后进行上色。选用花青为底色是因为它是国画中运用最多的颜料,其次是因为作为暗调,它的颜色会跟其他颜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不会显得突兀又发挥了它暗调的作用。待完全干透后再进行局部上色,如若在未干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上色,一是腻子粉会出现开裂崩塌的情况,二是底色会吸收掉亮颜色。在进行第二次上色时,运笔有很大的学问与讲究,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的技法与国画的表现手法相似,一只手握着两支笔,一支笔进行上色,另外一支笔对它进行渲染,层层加深。注意颜料不宜太过厚重,需轻薄反复上色,若颜料太厚重会导致雕刻的纹理展现不出来,那雕刻就没有意义了。作品中的画面要有虚实对比与冷暖关系。笔者先从画面前部分开始着手上色,表现虚实关系和平时画画的技法大同小异。而冷暖关系考虑到作品中细微的变化难以表现,所以决定在山顶上加一处朝霞,被太阳照射的地方偏暖色调,阴影部分偏冷色调。暖色调主要用藤黄、曙红、钛白、硃磦、鹅黄,冷色调则用花青、三绿、酞青蓝,其他采用的颜色有赭石、湖蓝、焦茶。笔者把天空和水的部分都留在最后进行上色,因为云和水都是用白色颜料去描绘,适当在阴影部分添加其他颜色,这样既能体现出它的质感,又能表现出虚无缥缈的朦胧感,整体感觉会更加干净、清澈、透明。最后再对画面进行细节调整,使作品更具有完整性。
(六)喷漆
此次创作中对作品进行喷漆也是在深入考虑后决定的,根据多年经验,如若不喷漆,腻子粉长期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会受潮,容易裂开、崩塌。在喷漆过程中需要戴上口罩,避免吸入毒气,喷漆的方式是少量多次,距离画面20厘米左右,需要在喷完第一遍干透后再进行第二遍,三四遍即可。喷完漆后画面较为亮堂,更加有立体感,整体画面更生动、形象、有趣。浮雕艺术已经成为环境艺术的一种人文元素,现代浮雕为一定环境、一定场所而进行设计创作,充分实现雕塑语言符号元素与人们审美的最佳结合。浮雕既可以起到衬景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借景的作用。浮雕的设计与制作包含与环境格调、环境空间和功能协调的问题。过去,人们往往只从造型与空间环境的统一、浮雕题材与环境性质的一致等方面去衡量浮雕与空间环境是否和谐。实际上,衡量浮雕的标准应该是看它能否对环境空间的涵盖意念起到扩充和点缀作用。这种观念是近年来在艺术观念的发展基础上逐步确立的。
作者:朱文丽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