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地刍议范文

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地刍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地刍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地刍议

我相信,它要使用直尺、圆规、铅垂,还有真正的三角板。”柏拉图的意思是明确的,即人造美超越了自然美。按照他的逻辑走下去,那就是人更倾向生活在人造的环境之中。现代主义建筑则实现了柏拉图的梦想,创造了一个完全人造的、体现人性的环境。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过于强调程序决定论、技术表现主义,从而产生了与场所、人和历史无关的建筑,确切的讲就是非人性的建筑。其实,现代主义建筑具有非人性的特点,恰恰就是源于欧几里德和物理的空间观,这种空间观忽视了人和空间的关联及人对空间的体验。海德格尔认为可测量、可计算的空间,即欧几里德和物理的空间,根源在于将空间与人分离,并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对待。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空间观看做人类试图通过计算性思维对空间的把握、甚至是驯化,但是在此过程中真正的空间逃逸了,只剩下一堆数字和公式。真实的空间是卡斯滕•哈里斯所提及的第二类空间,即地区性的,不同的和受到价值观影响的,并在与人的关联中具有意义的空间。

我们以水平和纵向空间为例。在欧几里德和物理的空间观里,除了在量上的不同,水平空间和纵向空间是没有质的差别。对人而言,人类的活动大都发生在水平延伸空间,而对于纵向空间而言却不能像鸟儿那样来去自如,所以水平空间更具有现实意义,而纵向空间更多的是精神意义。现代摩天大楼的先驱沙利文就擅长将纵向的空间语言应用到建筑中,耸入云霄的建筑体现了人类豪迈的、对自然征服的精神。沙利文甚至将这种建筑直接应用到美国荒凉的西部,而他的学生赖特则认为,纵向的建筑与西部水平延伸的、空旷的空间格格不入,应该强调建筑的水平延伸,这样才能跟环境融为一体。由此可见,空间并非是客观的、不受价值观影响的,它有其自身的特性和含义。

场所与建筑

那么场所又是什么呢?在现今的环境艺术理论研究中,很少提及场所的概念。即使涉及到场所,人们也常常将其与空间混淆起来。实际上场所与空间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讲它比空间更为具体,具有地方性和时间的性。对场所的理解是以对空间的理解为基础的,进一步讲就是场所具有空间性,而空间不一定会有场所性。舒尔茨认为:“场所是由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由此可见,场所不是空无一物的空间,而是由众多事物相互关联而带出来的空间。其中的关联不是一开始就就有的,而是人们在世界中基于对于事物、乃至自身的理解而赋予意义的关联。

场所常常是以对自然的理解为基础的,特别是具体的地貌和地景及天象,会影响到人的场所意识,进而影响到建筑的空间形态。像在开阔平原生活的人们,到了山区去生活就会感觉到闭塞;同样习惯于山区生活的人们,到了平原就会由于空间过于开放而产生失落感、甚至会缺乏安全感。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自然环境。古希腊的地景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它既有界限分明的丘陵和山脉,又有山谷和盆地,同时又有宽广的海岸线。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不是由杂乱的、不可理解的细节构成,恰恰相反,它以一种清晰和秩序的形态呈现于希腊人面前,再加上均匀、强烈的阳光和透明的空气,赋予了地貌和地景一种雕塑性的表现。“在希腊,由于这些有秩序的多样性,以及地形的清晰和尺度,人类既不会被吞没,也不会茫然失措。他能够走进大地,来体验它究竟是舒适的还是危险的。”由此,古希腊人对场所的理解是清楚、明晰的,进而能与自然融洽的相处。

而古罗马最初是一个很小的城邦,一方面,它的地貌和地景相对来说没有古希腊那样丰富和多样化。另一方面,最初的古罗马受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场所意识也受到异族的影响。“史书判断,伊达拉里亚人由西亚迁来意大利北部。旷野生存的西亚人关注天象对人生的作用,这可能影响了伊达拉里亚—罗马文化,使罗马人不很关心地面上具体自然环境的作用。”相对来讲,古罗马人更加强调中心的意义,此中心乃是南北的天轴和东西的太阳轴线交会而成。

在某种程度上,建筑的意义就是强化这种场所意识,反过来这种场所意识也决定了建筑的空间形态。所以尽管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统称古典建筑,但实际上它们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提及古希腊建筑,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希腊神庙。很多人从形式、比例、尺度及风格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希腊神庙,惊叹其完美的比例与和谐的整体,其实这并不是希腊建筑的主要目的。要想真正理解希腊建筑,就必须去理解希腊的空间及场所特性,也就是将神庙建筑与其具体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来讨论。古希腊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所以不会像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民族那样,害怕自然的威胁而致力于创造一个封闭的环境,希腊建筑的空间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的空间具有拓扑学的性质,它又从属于具有明显界限的地景空间,这样神庙建筑在空间的向度上就与地景结合在一起了。另外,古希腊人的建筑选址也不是随意的,正如杰弗里等人所指出的:“希腊的地景是凸现的、形态明晰的山丘和岛屿,每个小平原都有自己的场所性质,神庙通常位于周围山岗的横坡或断崖上。”它是以人对场所特性的体验为基础的。所以,古希腊神庙作为人造物并未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或发生冲突。相反,它与周围的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在某种程度上加深和强化了古希腊场所的特性,使人与自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古罗马建筑有着不同于古希腊建筑的空间形态,这是因为二者具有不同的场所意识。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古罗马人更强调中心的意义。此中心具有神明的庇护,从而产生一个安定的生存场所,并以此为基点将空间向外扩散,但这种扩散并非是没有限度的,而是有其边界。中心的产生需要对空间进行界定,规则的几何形空间使人更容易体验到中心的感觉,例如矩形广场的中心就是其对角线,而圆形的中心就在其圆心。所以,我们会发现古罗马建筑常常以单一的几何模式来规范复杂的空间。与希腊的开放型空间不同,由于古罗马建筑强调中心,所以将其与外部世界区别、甚至是隔离开来,这也就导致了与周围环境的疏离和对立。

空间、场所与家园

建筑常常是家园的具体的体现,理想的建筑应该能够为我们带来家园的感觉。但是家园意味着什么呢?家园是一个庇护所,它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安全感,一提及家园,我们就会将其与一栋房子和亲人联系在一起,它既为我们遮风避雨,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帮我们抚慰心灵的创伤。因此,家园既是我们身体的庇护所,也是我们精神的居所。又因为,建筑通过划分空间和利用场所达到其理想,所以空间和场所与家园是相关联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塑造和强化家园的感觉。

海德格尔认为,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居住的关系。这里的空间不是欧几里德和物理的空间,因为这类空间是量化的、均质的,它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人类在其中找不到自己位置,只有漂泊无依的感觉。海德格尔所认为的空间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空间,这个空间也不是在某个位置现成的存在,而是建筑或其它事物连接周围的景物而形成的。“古代的关于空间的词语Raum,Rum说出了空间的意义。Raum意指一个为定居和住宿而清除和开辟出来的场所。”而居住不是在一个被设置好的空间里的居住,而是居住使得一切地方和空间成为可能,使家园成为可能。所以对于建筑空间的揭示,乃是对人类居住和家园的思考。

家园感是与认同感和归属感相关的。人们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有一种无所适从、漂泊无依甚至是恐惧的感觉,在过去常常把人流放到异国他乡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所以人从本性上需要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想使住宅和建筑有家的感觉,那它必须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感觉又来自熟悉的和有意义的环境,即场所。例如热带的人们来到北欧,极其不习惯当地的自然环境,常常向北欧人抱怨天气的恶劣和积雪带来的不便,但北欧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喜欢这种寒冷的天气和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咯咯的声音。有些建筑强化了这种场所的意识,像屋顶的宽度和斜度等都是为了适应雨雪天气而反映出当地的场所特性。另外,场所的稳固性也是构建家园的必要条件,只有凭借稳固性我们才能熟悉环境,最终产生家园的感觉。家园是以场所为基础的,而建筑常常通过场所而产生或是强化家园感。

我们依然以古希腊神庙建筑为例,神庙往往是与具体的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而神力通常表现为自然的力量,“神庙及其领域却并非漂浮于不确定性中。正是神庙作品才嵌合那些道路和关联的统一体,同时使这个统一体聚集于自身周围;在这些道路和关联中,诞生和死亡,灾祸与福祉,胜利和耻辱,忍耐和堕落——从人类存在那里获得了人类命运的形态。”由此可以看出,坚固的神庙为古希腊人带来了家园感,凭借于此,古希腊人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喜悦,忍受不幸和痛苦。

结语

现代建筑中的空间和场所已然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功能性的、可测量的、均质的人造空间和场所。现代技术对环境的控制可以使人们不再倾听空间和场所的声音,例如建筑师在有中庭的建筑中用树木、流水来表现外部的自然景观,但是这里的自然是人造的,亦即非自然,它说明了现代人可以脱离自然而醉心于自己的人造环境中。我们会发现现代建筑的起点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和厂房,它们强调建筑的均质空间和功能主义,这一点已被佩夫斯纳所证实。让我们来看看强调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大师密斯的设计吧,他将古巴的卡巴第酒公司总部设计直接应用到柏林国家美术馆中去。“密斯因古巴革命丢掉了他第一个工程,又等了10年,才找机会再度使用他的设计思想。因此,同样的设计被用于完全不同的建筑功能,显然没有考虑建造的特定背景或特殊目的。”如此一来,具有各种价值观和意义场所被破坏了,从而变成单一的、均质的、普遍的空间。但是,人不是厂房、货场里的货物,住房也不是居住的机器,所以环境艺术中空间和场所的特性是我们应该去认真思考的、也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作者:傅立宪李名飞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