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基地环境学考察范文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基地环境学考察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基地环境学考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基地环境学考察

【关键词】生存生活训练;环境;安全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顾名思义就是活动地点是在野外——远离城市的偏远的地区,以个人所掌握的相关的生存生活技能、知识为基础,通过个人活动、集体努力的方式,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已开设或准备开设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岛屿生存、沙漠生存等一系列运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1]因为学生基本都具备了基础的生存、急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课程基地是建立在野外的,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是环境因素,对整个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设计、开展的影响。

一、环境学考察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跨度极大、环境差异巨大的国家,经纬度跨越也极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我国的各个地区在自然资源、地质地貌、天气气候等方面存在区域性、多变性、复杂性。环境学的考察的对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我国学生实践水平较低,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更多人远离了野外的自然环境,导致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要让学生对所处的环境:气候、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资料详细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便于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提高野外生活生存的水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

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建设的环境学考察

训练基地可以对多种环境因素进行考察,但是从对训练课程影响程度、在生存生活训练的安全程度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在本文中最终选定地质地貌、天气气候、自然资源这些对训练成果、安全影响重大的因素来进行考察。

(一)地质地貌地质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会形成巨大的影响,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是在一定的地区展开,来到一个地区,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等。地势、地形这是通俗一点的说法,它们所体现的就是是否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当然这只是地质地貌考察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加科学、全面,还需要考察岩石的成分、地貌特点这两个方面。地貌主要是考察地貌在教学中的价值,对课程基地的地貌进行考察,可以让我们对当地的地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二)天气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对天气气候的考察主要是考察其变化规律。野外训练课程基地一般是提供给一定地域范围,比如说某一处山地、湖泊、盆地、小型丘陵、小型森林等其中的单个的区域或者是几个区域的叠加,所以考察所处地区的气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些区域都是属于小型的自然区域,所考察该地区的中气候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最佳时机应该是课程基地的温度、降水、风三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点,它表现为温度不高不低,如春、秋季;降水不会出现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的方面主要是选择不会出现龙卷风、台风等灾害性强风的时期。

(三)自然资源在野外训练中,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也是最重要到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水、动物、植物等。首先,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一样。人类常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来源于河流、湖泊以及人工建立的水库,所以水资源的考察主要就是:课程基地的水源的位置、以及对这些水进行饮用水检测。水源的位置涉及到,取水的便捷与否,因为大型的野外训练人员众多,对水的需求也就很大。这些在野外的水源,我们不知道它含有那些成分,所以就需要事先对水进行检测,避免有毒性的水源,或者进行针对性处理。直饮水的标准如下: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水的硬度介于30-200之间(以碳酸钙计);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pH值呈弱碱性;水中的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分子团小。其次,在野外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去接触一些动物、植物,主要是食物的获取。所以需要考察的主要是在食物获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可食用资源、稀有保护资源、有毒性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考察可以通过一下方法进行:查阅课程基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相关文献、实地调研、调查走访。最后需要做到的是:将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相关的分类,对它们的外形、特点、习性、活动规律等做成详细的资料(有毒资源如何防范,急救,稀有资源如何保护,可食用资源如何进行利用等)。

结论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会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前景的高校课程,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于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健全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但是受限于学校的本身的环境在校内是不可能进行实践的训练,所以想要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就需要建设相关的课程基地。而想要建设一个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基地,离不开对课程基地的环境学考察,这些考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指导教学方式、规范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保障体系,以便更好地达到对学生生存生活能力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际澜,王桂忠.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8(02):50-53.

[2]李涛,李浩.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9):38-39.

作者:范文广 单位:宁夏银川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