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重视实践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模式范文

重视实践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模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重视实践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重视实践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专业的任务,明确自身的使命,因此该课程在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课程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系统性和逻辑性不突出,使得在有限的课时内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较好掌握课程精髓,实现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意义,文章提出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强化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对该课程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建筑环境学;教学模式;实践

引言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内容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生理、心理等多门学科,作为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是拓宽“专业口径”的课程设置的体现,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加深理解该学科的任务,明确自身的使命,这些都是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所不具备的,因此建筑环境学在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该课程是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实质性内容的第一门课程,是学生初步宏观认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的一个窗口,是未来正确运用暖通空调等专业技术手段的基础,因此,应充分发挥该课程学习的契机激励学生热爱本专业。广东海洋大学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和学校的情况,建筑环境学课程排在第六学期开设,共4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6,实验课时4学时。在这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课程,并在第六学期同步学习传热学,但由于这三门课程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仍然较懵懂,建筑环境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开始学习暖通空调工程技术、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和相关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因此,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应该实现两个关联:一方面需要将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建筑环境的营造中,另一方面也应将建筑环境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专业课程所指导的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使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的知识。总而言之,建筑环境学在专业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1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从全国建筑环境学教学情况来看,大家都普遍认为课程的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多,系统性不强,知识面广,逻辑性不突出,术语和理论公式较多,理解比较困难[3、4]。再者,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探究问题意识不强,学习效果与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建筑环境学虽然其中大部分教学内容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或均浅尝即止,或只有比较抽象的理论和概念性内容讲解,缺乏具体的实例应用分析,使得学生感觉内容宽泛,不能具体化和灵活应用,缺少感性的实践认识[5]。此外,从认知角度看:理论认识到实践认知再到理论是掌握某一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缺少实践认知的环节,将造成学生不能深入和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般只以实验课程的单一形式出现,我校如大多数院校一样,因受到课时限制目前4个实验课时只能开设3个实验,因此这种传统教学设置方式想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是有限的。但是建筑环境学作为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需要学生能深刻灵活掌握其理论知识,并且作为其知识的构成又与人们日常实践生活紧密相联的特点,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平台和延伸性教学内容来满足课程目标。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新局面,从而提高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题在几个方面拓展实践活动,如通过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增设课外兴趣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布置课程论文、文献阅读汇报、开展讨论课程等方式,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理论知识与将建筑节能与课程的知识相关联等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这些强化实践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引导优秀学生深入钻研思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实践教学改革

2.1实验设置的改革

为了加深学生对建筑环境学内容和专业内涵的理解,强化课程的基础性和平台性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感性认知水平。同时,解决因课程学时的约束而无法在多个知识点上开设实验的局限,广东海洋大学将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实验设置成两种类别,第一类是必修实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性而纳入课程大纲的实验,该类实验共有3项,4个学时,每位同学必修;第二类是兴趣实验。如果所有知识点都依靠课堂内部安排实验教学,将导致理论教学课时的缩减。为了不对原有教学内容整体安排造成冲突,建立了该课程课外实验的方式来开展相关实验教学。其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提高,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理解和学习兴趣。根据我校现有实验测量设备,目前能成熟开设的实验项目共12项,每个项目2~4课时,实验内容涵盖: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新风量与空气品质、室内照度、室内噪声、室内外环境物理参数比照等方面。继续整合和购置设备后,该类实验项目仍可扩展。

2.2课外科研活动的开展

为培养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自学能力和研究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发散思维。在教学的同时,课程团队的老师们组织同学们围绕建筑环境学的研究领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外兴趣实验的开展,它需要老师们精心策划,同时整个过程历经时间很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方式是作为大作业纳为学生总评成绩中,它要求同学们必须参加,学生们自由组队、自主选题,并由老师引导和把关,开展时间以授课学期时间为限。在开展过程中要求学生课后查阅和收集一定量的资料,然后选题并作可行性分析,在确立研究主题前,在课堂上就选题进行汇报,并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然后调整、完善研究内容和实施过程。最后,在学期末以兴趣组或个人为作者提交论文并作成果汇报。每位学生在整个科研活动中,指导老师必须全程密切跟踪和协作。另一种方式是以学生兴趣为主,自由参加,该类研究内容时间比第一种方式所经历的时间更长,一般会延续到建筑环境学课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其又常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节能减排、“挑战”杯等大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在课外科研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双百”学生、对科研实践感兴趣的学生、准备考研的学生的积极自主动,培育他们的探究兴趣,并带动感染其他同学,以形成好学好问爱讨论的学习风气。通过这些科研兴趣活动的开展,鼓励和督促同学们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并通过课程讨论探讨前沿研究成果和分析课程知识点,引导同学们发现科学问题,寻找科研主题,并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思维,以及在接触专业课之前,由此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风气等等方面其意义和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由于科研活动的时间较漫长,甚至对一些同学来说是枯燥又艰苦,它需要指导老师不断的鼓励和支持,以让学生们保持科研的兴趣,将研究活动很好的坚持下去。

2.3教学内容改革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由于建筑环境学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围绕建筑环境理论的讲授常常可以日常实际生活为例,让学生产生直观感觉帮助理解课本抽象的理论,同时将建筑节能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和工程技术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加深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由于以实际为例可以通过讨论等较为灵活的教学形式,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课程及相关知识、工程应用、前沿技术有深刻透彻的领悟才能达到灵活准确运用。

3结论

在强化实践的建筑环境学教学模式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并自2011年开始与课程团队成员围绕着这个观点对课程逐步进行了改革。通过课外兴趣实验的设置,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课程论文、科研汇报及讨论式课堂教学等这些教学和活动延伸了课堂外的教学和学习,它的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对建筑环境学课程的知识及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初步明白了科学研究的内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思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良性的教学相长的新局面。在强化实践的建筑环境学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将建筑节能知识引入课程教学和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节能设计意识,明确自身的使命,较好地实现了建筑环境学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朱颖心.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03,(3):23-29.

[3]唐春丽,陈育平,张东辉.《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14-115.

[4]杨秀娥.“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24-125.

[5]吕留根,孙克春.《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0,3(5~6):47-49.

[6]杨晚生,梅胜,张吉光,等.“建筑环境学”实验教学平台的设置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8-119.

作者:江燕涛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