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树立新天人观范文

树立新天人观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树立新天人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气候变暖曾被误为“狼来了”,如今狼真来了。刚结束的G8+5峰会,竟撇开政治、经济大局,反将此立为会议主题。2007年9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中心议题也将是气候变暖。可见问题之严重。人惹天怒,人类的贪婪,终遭自然的报复。我们唯有反思:是继续“与天斗”,还是转为“与天和”。

只有一次机会

1988年联合国的环境规划署与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建了气候变化专委会,并发表了4次评估报告。最近一次是2007年初公布的,这是2500多名专家6年研究的成果。2月在巴黎公布了第一部分提出:近100年来,平均气温升高0.7摄氏度,今后100年,将再升高1.8-4摄氏度。4月在布鲁赛尔公布的第二部分提出:气候变暖的加剧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这个警告,立刻引起各国公众与政府的强烈反响。这与其说是尊重科学家意见,倒不如说是出自亲身的感受。因气候变暖,终于达到被大众自身能感觉到的程度了。2006年夏天,热浪袭击许多名城,尤其公众敏感度最高的欧洲,酷暑难熬,暖冬又使阿尔卑斯山竟无雪可滑,迫使达沃斯经济年会,临时把气候变暖,当作峰会的首要议题。2007年夏季刚临,东南欧就遭遇40摄氏度的高温,仅罗马尼亚就热死20多人,多瑙河下游也闹水荒。南极的千古冰山在崩解消融,海面正上升,高原雪线上移,冰川化解,江河水源将要桔减。荒漠化,已影响20亿人的生活,10年中将出走5千万难民。各地气候不断反常,突破一个个气象记录。人们一次真实的感受,胜过一沓子科学报告。这就引发全球性的震撼。

35年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一个骇世口号:“OnlyOneEarch”(只有一个地球),警示人们保护唯一的家园,免遭污染。现在看来,口号中的Earth(地球)应改成Chance(机会):“只有一次机会”了。

任何一个系统,要维持内部的动态平衡,皆有一个可逆的弹性缓冲范围。在此范围内,经努力尚有恢复平衡之可能。若逾过这个弹性缓冲范围,那将不可逆转地一直失衡下去。地球这个地质系统已维持45亿年了,生态系统也维持20多亿年了。白十多万年前,出现了脑容量比类人猿大3倍的现代人后,地球就逐渐形成“天人”平衡系统。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个系统还一直保持平衡,但近百年来,随工业文明兴起,人口爆炸,人类对地球的干预越来越大,以致威胁到平衡的维持。上世纪末,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终于提出“人类纪”,来取代“第四纪”的宙代概念。

印度名诗人甘地说过:“大自然满足人的需求绰绰有余,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婪”。近百年来,人类愈发贪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鼓动盲目消费,人均能耕直线上升,温室气体无止境地排放,2006年美国就排放二氧化碳58亿吨。使气温上升到威胁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危险临界点边缘。

如果那样,人类最终将如同恐龙一样灭绝。地球乃至其它残存的生命,仍将如人类出现前的洪荒年代,不知要经过多少万年的恢复,也许能出现新人类起源的条件。因此,“只有一次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当机立断,转变我们的天人观,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争以逐渐恢复平衡。我们现在,不仅用光了父辈留下的遗产,还透支了儿孙的财富与资源。无论如何,总得为子孙好歹能保留一个生存空间。

“靠天”的农耕文明

人类自十多万年前走出非洲丛林后,以每年约1公里的迁徙速度,先向北到地中海周边,并北上欧洲,同时,一路经波斯高原向东到亚洲的华后平原,并穿过当时无水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另一路沿波斯湾海岸,东移到印度、东南亚及澳洲。

我们祖先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人口多了,能采集、狩猎的资源开始紧张,一部分人就集体向外迁徙。约一万年前,人类已分布到全球,总人口达数千万,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发展到农耕文明,变采集为种植作物,变狩猎为饲养家禽。生产力有长足进步,约两千万年前,社会又由奴隶制进步到封建制。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水平最高的农耕文明古国。农耕文明生产力仍很低下,靠天吃饭。我国主要依仗季风,定时带来雨水,以及有限的水利灌溉系统,几千年来繁衍着1/4甚至有时达1/3的人类。人们对天是十分敬重的,一年分成24个节气,严格顺应天气变化来安排家事。

所耕能源却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樵夫砍柴,农夫收获,渔夫捕鱼,主要告光合作用耕化的生物质,来支持整个社会。对火的使用,主要是热食、取暖、放火开荒,也用来烧窑制陶,冶炼金属,煅制工具等。人们使用的动力,主要是人力与畜力,犁田时人拉、牛牵,运输也是人担、驴驮、马拉。有时也利用风能与水能,如风车、水磨、帆船等。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虽然生产力发展不快,水平不高,但在世界工业革命前夕,中国人口已达三亿多,经济总量比整个欧洲还大。农耕文明仰仗于天,敬畏自然。中国皇帝每年初始,总要到天坛之类的地方,举行祭天活动,祈求风调雨顺。而且农耕文明也创造出十分灿烂的文化。我国古代出现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其精神遗产至今仍为全世界所崇仰。孔子被公认为全球文化巨人之首。老子的《道德经》,其译本量仅次于圣经。唐宋的名诗词,至今仍无人敢排战。

现在看来,农耕文明确实比工业文明要落后很多,所以最近,胡总书记将“工业化”列为“新四化”之首。但农耕文明的环境状况,对地球生态的友好克度,却是值得称道的。如今的老人,只要闭目回忆童年时的生态景观,就会感到有天壤之别。

“斗天”的工业文明

造就工业文明的工业革命,其始发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人类第一次把火改用作动力,蒸汽机使有机的化学能(木柴、煤、石油、天然气等)经过燃烧释放出热能,热能使水转为汽,汽膨胀的动能,通过推动后活塞转化为机械能。有了强大的机械能,各种机器、火车、轮船以及电气化皆成为可能。

从此,劳动由于工改为机器,动力由人力、畜力改为机械力。生产力得到几百、上千倍的发展。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使生产力呈指数的加速度发展,真是日新月异。人们不仅生产方式,连生活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前,北京由骄子、骆驼,到人力车再到自行车王国,都还是生物原能。现在300万辆汽车,外加通向全国的高速的火车,通向全球的喷气工飞机,为上百万人提供出行的机会。生活是丰富、便捷了,能耕也出奇地增加。

人们住在高层公寓中,上下靠电梯,冷暖靠空调,外加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电视机等各式家用电器,再加上各种塑料包装。人均年耕能量成几十倍增长。

如今发达国家,人均耗能,相当于古代500多个奴隶的体能。大量矿物燃料,是地球亿万年光合作用产物沉积、浓缩的结晶,被无止境地开采出来。如今全球,每天消费石油高达8,500万桶。每年开采石油40多亿吨,煤碳55亿吨、天然气24,000亿立方米。一方面矿物燃料储量告罄,只能维持几十年了。另一方面,有机碳燃烧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过去农耕时代,燃烧生物原能源如木柴、桔杆等,伐完又长,生长时又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使碳循环转化,平衡自净。如今把沉积上亿年的碳质能源,集中燃烧,放出之二氧化碳,植物已无法还原,使碳循环阻断。加上森林不断消失,海洋污染使海藻同从二氧化碳能力大减。这就造成碳平衡的失控,使不能自净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上升,开成温室效应。

大量耗能,不仅增加温室气体排量,使气温间接上升,不能因排去大量废热,而使气温直接上升。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是守衡的,当热能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时,由于热效应有限,总体有大量能量以废热形式,扩散于环境中。大城市耗能集中,这种废热就相当可观,形成热岛效应。比如美国西部名城洛杉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1970年释放的废热,等于当地所接受太阳光能的5%,热岛效应尚不太明显,到2000年时,就由5%上升到18%。热岛效应就使当地气温明显示上升。

工业文明发源地的欧美,在天人观上,一贯信奉斗争哲学。他们尊崇天人相竞,人定胜天,不坐等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去索取,无止境地索取。他们运用一切科技手段,去征服自然,奴役自然。现在终于尝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的苦果。

工业文明,不只是物质转化的文明更是能量转化的文明。把人类对火的运用,扩展到对热能的无限开发。这就应上“玩火者必自焚”的古训。现在确是反思自律的时候了。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工业文明之母。它虽发展与文艺复兴之后,最早却源于古希腊文化的理性追求。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手段。既然是手段,谁都可采用,企业家可用它来追逐无限更多的利润,军事家可用制造杀伤性武器,社会则可用来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

科技发展早就西方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又大大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2000年美国工程院评出20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电子技术,无线电和电视,农业机械化,计算机,电话,空调技术,高速公路,航天技术,因特网,成像技术,家用电器,保健技术,石油化工,游览和光纤,核技术,高性能材料等。正是这20项技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生活。视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哪一个不是依仗这些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采取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

可是,科技是把双刃剑,它既是第一生产力,弄不好也是地破坏力。20世纪前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多去几千万人的生命,使人类受授空前的苦难。其破坏所以巨大,靠的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核技术可用来为人类造福,现在的核武器也足以毁灭人类几次。各种杀伤性的生化武器,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

科技盲目为希特勒那种战争狂人服务,可称为第一破坏力。科技盲目为追逐利润最大化服务,鼓动人们过渡的消费,进行过度的生产,不顾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结果引发环境危机,造成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这同样也表现为第一破坏力。

因此,现在发达国家出现一批绿色环保主义者,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反对现代的科技进步,认为科技进步是罪魁祸首、罪恶之源。他们把科学技术比作“潘多拉魔盒”盒盖一打开,各种妖魔鬼怪就纷纷出现,再也无法控制了。这险些是片面的。我们不应该盲目反对科技进步,但却要反对盲目的科技进步。那种不顾及人类生存环境,只顾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科技进步,就是盲目的科技进步。正确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盲目的科技进步,就是第一破坏力。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面,努力抑制其是第一破坏力的一面。

由于盲目的科技进步,所造威的当今环境破坏,也只能有自觉的科技进步来消除。我们别无选择,唯有靠推动科技进步来消除污染,恢复气候的正常,继续人类的生存环境。

两种“天人观”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对待。天人关系上,具有很大差异。21世纪既是全球的世纪,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互补的时候了。

我们古代哲学家一直把“天与人”或“自然与人为”当作重要的哲学命题。总的是主张“天人合一”,但不同哲学流派,解释也各不相同。大体分为三派:老庄哲学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中是极为渺小的,小得如同微生物一般。人只能一切顺应自然,凡用人为去创造、去改变自然,都是自扰有害的。这种返璞归真的“逍遥”思想,在魏晋时得到了许多文人尊崇,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竟在家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另二贤阮籍、阮成,更是围着酒瓮,终日常醉。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也是向往桃花源式的逍遥生活。这种自然无为的天人观,虽然受到当今一些环保主义者的追捧,但毕竟不利于科学的形成与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流派是以荀子为代表。他反对老庄,而强调“天人之分”,人虽为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天,他主张“人为”,认为社会进步靠人不靠天。人利用天、主宰天,是天适合于人的要求。唐代的刘禹锡,发展了荀子的观点,主张“天人相胜”,既天胜于人,又人胜于天。他说:“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即天只生出万物,万物要靠人来治理。这派主张,同西方的征服自然,人定胜天论倒有些相似。

第三流派是孔子,他的主张介于老庄与荀子之间,主张兼重天人。孟子也相似,即注重人为,又注重尊天。看来,这种“天人合一”较符合人类发展,因人类从自然分离出来后,确是万物之灵,成为“天人”之一极,但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仍是自然的一部分,若无限地人为,损害了自然,最终必将损害人类自己。

东方哲学是生命的哲学,重视人生,追求生活幸福,主张与天和,顺应天时,知足常乐,一切活动包括赚钱,只为了生活。西方哲学是理性的哲学,重视科学探索,崇尚理性知识,主张与天斗,喜欢竞争、追求进取,永不满足。一切生活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这正如幸鸿铭所言:“西洋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洋人为生活而运动。”

因此,西方与天斗的天人观,是人主宰一切,尽力去征服自然,奴役自然,为人类取得最大的利润与物质利益。这种指导思想,让他们发现了新大陆,爆发了工业革命,形成了市场经济,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把人类推进到了工业文明。西方的巨大进步,通过鸦片战争的炮火,震醒了东方。日本随之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中国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都在向西方学习。,使科学与民主,开始深入人心。中国从西方不断引进科学技术,也引进了与天斗的进取精神,这在当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这种战天斗地的哲学,也出现负面效应。时的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一跺脚,大地震动;我们吹口气,滚滚河水让路;我们一举手,巍峨大山胆寒。”虽然这些豪言壮语,并未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但大炼钢铁对森林的毁灭,围湖造地对湿地的破坏,任意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也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中国真正大规模经济建设,还是近30年的事。我们不断从国外引进大量资金、技术、企业、市场、管理等。这对中国现代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然将这一变革,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

但也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当我们从西方引进这一切积极因素时,也同时引进了消极面,带来了污染。为了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不惜破坏环境,造成资源匮乏;过度地鼓励消费,造成严重浪费;粗放经营,使能耗骤增。现在耕地紧张,淡水匮缺,污染严重,气候反常。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难题。

我们既不了解倒退,也不能如此盲目跟进,于是中央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也是科学的“天人观”,科学地处理好天人关系、天然与人为的关系。唯有坚持这条路线,才能走出一条既发展经济又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来。

改变发展模式从与天斗,改变为人与天和。就须改变发展模式。靠天的农耕文明,只侧重物质转化,生产力不够发达。斗天的工业文明,过于侧重能量转化,生产力虽发达,但破坏了环境。未来与天和的知识文明,将侧重信息转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仍处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因此,工业化仍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切不能因出现环境问题而动摇。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也不能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

我们应当发挥后发展优势,因为西方已进入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开始向知识文明与网络经济过渡了。我们可以有条件地进行跨跃式发展,跨跃过一些西方曾走过的路程。应将工业化连同信息化一并进行。

我们的农业生产,是否必须要走西方石油农业的老路西方农业现代化,主要是依仗石油。大规模机械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塑料制品,皆是以石油为基础的。这不仅造成能源匮乏,温室气体大增,也带来污染。现代西方转为注重生物农业,靠生物技术推动农业发展。这才是真的绿色革命。其实质是应用基因工程,进行二次人工育种。人类将野生动植物,通过上万年的人工选择,培育出各种农作物与家禽品种,才进入了农耕文明。其本质上也是遗传基因的改变,只不过是不自觉地,通过缓慢的人工驯化与一代代选择,渐变而成的。现在采用生物技术,使这个千百年的过程,自觉地在实验室中很快完成。可培育出各种高产、抗逆、抗病虫、耐旱、质地优良的品种。这同原始育种方式只有过程的区别,没有结果的区别。

我国的能源结构,也不应重复西方的老路;先烧煤、再烧油、气,后又采用核能、氢能、太阳能、风能等。而可适当跳过煤、油、气阶段,更快使用新能源。我们核电更有进展。至今仍仅占电力的1.4%,而全球核电已占电力的16.1%,法国更占到77%。风力发电,已占西班牙电力的27%。我国尚处试验阶段。我国是太阳能光辐板生产大国,但90%以上出口国外。由于经济粗放,节能技术落后,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比发达国家相差好几倍。

城市化是西方工业化的必经过程。出现了许多几百万人至上千万人的大城市。结果也引发许多环境与社会问题,被称作城市病,现在西方又转为兴建小城镇了。我们难道还重复这种城市化的老路吗?现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我国已占了7个。但几亿农民要提高生活质量,又不能久居农村。这就要走新路,最近中央不再提城市化,而改为“城镇化”,一字之差,意义重大。这就是跨跃式发展,跨过西方城市化的老路,直接发展小城镇,即使居民生活现代化,又避免城市病,减少污染与浪费。创新生活方式

中国现代化,最终落实在13亿人都能进入全面的小康社会,过着幸福的小康舒适生活。

市场经济鼓励消费,但不应盲目学习西方的消费模式,应提倡科学的、适度的消费。现在我国农产品大为丰富了,但不应追逐西方的饮食习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专门到中国来调查饮食结构。结果发现,中国人以蔬菜、大豆制品及谷物为主,适当吃些肉食的饮食结构,是最科学的,最有益于健康长寿。他们希望美国人学习,以减少心血管、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为此还在国会专门举行听证会。

然而,我们在稍富裕以后,不仅大量增加肉食品消费,还把西方称为垃圾食品的三高食品(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当作楷模。结果,青少年中“小胖子”成群,糖尿病、血脂病、高血压等直线上升。这不仅浪费农产品,增加医药保健费用,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我国的小生产者意识,犹如大海。小生产者致富后,很容易出现暴发户心态:盲目模仿国外、追逐时尚、互相攀比奢侈浪费。

我国人均GDP才刚过两千美元,但住房私有率却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北京人均GDP不到香港一半,人口仅为香港的两倍,但却拥有300万辆汽车,香港才50万辆,按人均仅及北京三分之一。

我们许多政府机关大楼,不仅面积庞大,规格豪华,装修考究,能耗浪费惊人。

瑞士是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越过3万美元,但他们都却崇尚节俭的生活。瑞士那些豪华的别墅,都是外国明星、巨商、富豪所住的,而瑞士人自己,绝大多数住在两室一厅的普通公寓房中,且70%以上,没有房产权。瑞士汽车普及,但大多为小排量的实用车。瑞士名表闻名世界,但瑞士人自己却带普通表,甚至塑料手表。由于瑞士资源缺乏,几百年前十分穷困,靠出国当雇佣军谋生。后来靠智慧与技术,逐渐富裕起来,但仍居安思危,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

瑞典与瑞士相依,身为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都十分注意节能。如今其人均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只有5吨,而美国却达20吨。最近瑞典南部韦克舍湖滨一座小城,还获得欧洲“永续能源奖”。他们人均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仅3.5吨,比我国人均还低许多。这种生活模式,才真正体现当代人类的高度文明。

勤俭持家,崇尚节约,本是我国千年的古训,传统的美德,切不能让急功近利的思潮,引领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创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康舒适的生活,应理解为:小巧、健康、舒心、适宜。

当世界面临气候变暖等环境危机,人类把目光投向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时,我们自己必须树立与天和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使地球的气候与生态,重新恢复平衡,这是中国人应负的历史责任。

论文关键词:气候变暖天人观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论文摘要:气候变暖加剧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中国是水平最高的靠天的农耕文明古国。近展起斗天的工业文明。面对两种天人观,应从“人与天斗”转为“人与天和”,改变发展模式,创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