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安全范文

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安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安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安全

1内容

对我区思南塘头镇不同年代水、土壤、农副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对松挑锰矿、万山汞矿不同时期汞蒸气浓度合格率的检测及土壤、水、空气、农副产品中的锰、汞残留检测,同时对近几年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检测及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污染特点

2.1农药污染20世纪60~70年代,我区思南县塘头镇大量使用“六六粉”、“DDT”进行喷洒杀虫,煮熟的米饭均有很浓的“六六粉”味道,粮站拒绝征收塘头镇的公余粮。1983~1987年铜仁地区防疫站,对我区思南塘头镇的土壤、水、蔬菜、水果、粮食、鸡蛋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六六粉”、“DDT”检出率100%,由于其半衰期长,残留量大,对食品的污染严重,各级政府广泛宣传禁用“六六粉”、“DDT”,2006年农业部门再次对思南塘头的土壤,水、蔬菜、水果、粮食鸡蛋等进行“DDT”、“六六粉”农药残留检测,检出率达20%,在这20年间,少数农民仍然使用“DDT”杀虫,广泛地用“敌敌畏”杀虫剂,对蔬菜、水果、粮食和外环境进行消杀活动,致使环境和农副产品依然存在农药残留污染。近几年(2003年10月~2007年5月)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136起,中毒人数1127例,中毒死亡人数45例,其中农药中毒36起,中毒人数226例,中毒死亡3例,分别占总数的26.47%,20.06%,6.67%。均进食了被农药喷洒的粮食、蔬菜、水果和水,如玉米、米粉、红薯、菜油、黄瓜、茄子、青椒、白菜、蒜苗、梨、桃、枣、葡萄、水等,农药对农民百姓的生命安全有较大威胁。

2.2鼠药诱饵的污染每年的春、秋季节,红会组织社区分发灭鼠诱饵(鼠药拌大米),成批的投放于城乡各部田间地头。政府只重视发放鼠药,未开展对未用完和鼠吃后剩下鼠药的收缴,鼠吃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污染了环境及食品。2003年10月~2007年5月,我区发生鼠药中毒20起,中毒人数69例,死亡19例,分别占食物中毒事件的14.7%,中毒人数的6.13%,死亡人数的42%,有进食被鼠药污染的食品或是直接食用灭鼠诱饵(幼儿捡食)和用无警示标识的鼠药诱饵加工食品,如米饭中毒事件,2004年我区某县政府组织农业部门灭鼠,发放无警示标识的毒鼠诱饵,造成一起误食含鼠药的大米中毒事件,中毒12例,死亡3例,鼠药无时不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1998~2001年我区松挑县尾巴水村民组,断断续续发生18起中毒事件,中毒表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胸闷、心悸,严重者意识障碍、抽搐、口吐白沫或血性泡沫、甚至七窍流血,发病10~60min死亡。中毒人数21例,死亡6例,同期发生家禽、家畜中毒,死亡牛10头、猪40头、鸭100余只、鸡60余只,由于该村偏远落后,村民从未查出是什么病因,连续多年发生同样症状的病,当地称为怪病,村民准备全体移民,后经当地一名民办教师向卫生局反映,引起卫生局的高度重视,经调查该村民使用国家早已禁用的“毒鼠强”拌粮种,且用手直接拌,分放于田间地头、屋内地上、墙上,乱摆、乱挂,鼠药交叉污染食品、工用具、粮食,田间地头雨水冲刷,污染环境,造成家禽、家畜中毒抽搐死亡。政府采取紧急防控措施,明确专人监管和定期巡视,加强宣传教育,安定民心,解除恐惧心理,控制了中毒事故的发生。

2.3工业污染(1)我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万山号称我国的汞都、松挑锰都,均有着几十年至几百年的历史,防疫站1962年对我区万山汞都的土壤、水、蔬菜、粮食等进行汞残留检测,汞残留检出率100%,空气中汞蒸气浓度合格率1962年为0,1979年32.58%,1991年为39.08%,随后经历了闭矿、分流、转产,2005年万山汞矿引进外资对新星汞矿进行开采,由于其没有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用土法天锅(7个土灶)进行汞的冶炼,广西民工200余人,在我区新星汞矿土法炼汞2个多月,工人出现中毒症状(广西卫生厅职业防治组电传),表现为头晕、乏力、关节痛、肩背痛、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尿汞检测高于正常值的民工占83%,最高为936μg/L,超过正常人的145倍,由于是外地人,大部分均离开新星汞矿,土法炉灶已撤除。只有少数管理人员还守在矿里,地区卫生局立即组织疾控中心对管理区、生产区的水、工人的尿汞进行检测,管理区水中汞的含量0.0091mg/L,生产区水中汞的含量0.0017mg/L,均超出正常值0.001mg/L,21例工人(多数未参加土法炼汞)尿汞检测,有2例超出正常值,现场卫生学调查,土法冶炼汞的地方周围树木均被中毒而枯死。(2)松挑是我国的锰都,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民营企业在这里得到了长足发展,锰矿开采、锰粉加工、电解金属锰厂数十家,分布在县城周边及5个乡镇,由于县城郊一家电解锰厂的“三废”排放,致使2005年10月松江河段下游农民的100多亩稻田收割的稻谷加工的米粒呈灰黄色,立即采集灰黄色的米粒样本送省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结果严重超标,为了对大米做出安全性评价,我们请示卫生部政法司,没有具体的回答,这对农民身体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下一步将划定污染区域,并对农民登记造册,秋收时对比采样送检。

2.4生活污染(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一次性的食品袋、一次性发泡餐饮具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遍布城乡的每个角落和旅游景区、湖泊、河流,劣质价廉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充斥市场,再生塑料与快餐盒含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在高温下有毒有害物质就会迁移到食物中,并释放有害气体,产生单体如聚二苯、聚三苯等致癌物质,如果长期食用这种塑料袋包装的食品,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目前一次性再生塑料袋正滥用于包装食品,正严重的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老百姓对其危害认识不足,也无有效的方法来鉴别其是否安全卫生。(2)食品生产中的人为污染: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或工业原料,如常见的烟熏食品含致癌物质3-4茶苯比和硝酸盐、红心鸭蛋、亨氏美味源牌番茄酱中的工业色素苏丹红等、防腐用的“敌敌畏”、市场上保鲜用的“福尔马林”、漂白竹笋常用的二氧化硫等;不合格的生产线,生产厂房无“三防”设施和消毒设施,加工车间、包装车间的人员未健康体检或是加工用具及盛装容器、包装袋不符合卫生要求;用避孕药和激素喂家禽、家畜和甲鱼等,肉肥、蛋大,上市好卖;滥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动物,常见的污染食品牛奶和食肉;洗碗用的洗涤剂及清洁剂中含有强酸、强碱,表面活性物质聚乙烯烷基硫酸钠、二乙醇胺、碳氢化合物等对人体有致癌、致不孕的损害,其直接附在餐具、食品上或是排入河流污染食品和环境。(3)定型包装食品,怎样识别为合格产品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2003~2007年我区发生定型包装食品中毒事件10起,中毒人数63例,无死亡。占总中毒事件的7.36%,中毒总人数的5.59%,中毒食品为方便面、奶糖、果奶、酥饼、小吃等副食品。

3污染原因分析

(1)政府不重视污染的防治工作,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外资企业、沿海污染企业向内地转移,建厂时,只注重生产线的投入,对三废处理净化设施未投入,大多数企业未开展对“三废”的净化处理,“三废”直接排放污染环境。(2)当地政府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卫生监督部门要想对企业的选址、设计等进行监督审查,要通过政府同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卫生监督执法,为正常的卫生监督设置了障碍,放纵了企业违法排放“三废”污染的行为,政府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行动。(3)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贫乏,部分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漠,只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食品安全卫生危险点的控制,企业不愿意投入改善生产环节和排污设施。(4)卫生监督部门和疾控中心监督监测手段落后,无有效的快速监测检验设施,不能现场快速及时检测食品存在的污染,很多中毒为不明原因,不能为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在西部落后地区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5)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新工艺、新技术,也引进了新的卫生问题,国家还没有新的对策,至今未出台上述卫生问题中新的有毒有害因素在生产环节中、在环境中、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变相使这些有害因素和卫生问题得以合法生存[1]。这些问题不仅在铜仁地区乃至全国都非常严重。

4污染的防治对策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推行食品卫生安全量化评分管理,及时反馈卫生安全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舆论、新闻媒体公布检查结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生产意识,提高安全保护能力。(2)严格执法是开展控制食品污染的必要手段,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把关严格控制食品准入,对新、改、扩建的具有食品污染危害的工业项目,严格预防性卫生审核,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在调查和检查中发现存在有污染食品的问题,要按有关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责令限期整改并督促实施[2]。(3)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注重从源头抓起,从农田到餐桌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并不断完善现场快速监测手段,逐步治理和淘汰不合格企业和不合格食品、原料、包装袋、盛装容器等,切实改善污染环节、控制环境与食品污染。(4)国家要尽快出台对以上问题的防治对策,同时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能力建设和监督设备的投入,加强对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安全有害因素的监督监测和督查防控,并尽快出台相关卫生标准,为卫生监督执法,控制环境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5)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把加强企业的管理、防治“三废”污染、人为污染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我国建设成环保健康型社会,并努力创建绿色环境、绿色食品、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