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时代环境治理导向思考探析范文

新时代环境治理导向思考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时代环境治理导向思考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环境治理导向思考探析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列入国家“五位一体”战略,意味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在新时代现代化发展在中不可或缺。在现阶段环境治理中,基础工程建设和化学环境整体好转,生态多样性缺陷却十分显著。立足对淮河治理历程研究及实地走访调查分析等,以“生态中国”建设为问题牵引,提出“全民生态”这一概念,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下一个新导向

关键词:环境保护;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全民参与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党的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样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需面对解决的一大难题。“治淮”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曾贴切地形容了淮河河流质量的变化。明确新时期新形势下环境治理的指向,成为现今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值得讨论的话题。

1淮河治理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对于河流环境整治多注重水利建设,水质治理在1995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之前并未出现。在治淮主要文件中,突出了在流域治理初期,国家以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治水。而同时期污染防治方面,河流水体化学耗氧量超标几十到几百倍,集中性恶性污染事故频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此时水体环境质量的保护才渐入大众视线。

2新时期的治理建设

在“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战略提出后,对于各工厂的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2017年,从中央到各地方都将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新高度。江苏省的“263”专项治理行动提出了“减、治、提升”的理念,对环境治理产生了有益影响。表1中列举了2011至2018年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显示,淮河流域的水质整体好转。而根据抽样数据与实地调研监测发现,淮河淮安段内除总磷为III类外,基本达到准Ⅱ类水标准,水质情况较好。

3淮河生态现状

淮河流域在历史上长期的水污染造成了周边居民疾病高发。同时,常年污染使得水体自身不堪重负,生态破坏严重。在淮河流域的洪泽湖等水体,水中生物数量、种类均大量减少。虽然这些年来,对河流化学环境的改善成效较好,水质有所好转,但是对于水中食物链顶层群落的鱼类所需要的恢复期仍需更长。调研发现,由于监管不力,民间非法电击捕鱼等人为活动屡禁不止,造成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多年不见好转。

4对环境治理的思考

自淮河展开治理以来,河流沿线大兴水利工程,调控水资源、疏通下游河道,确保了淮河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在“美丽中国”建设框架下,河流的化学环境逐步得到了保障,劣类水质向着III类、Ⅳ类稳步转变,Ⅰ类、Ⅱ类水体逐步增多。但是“生态中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淮河的治理从水利建设以防旱涝,转变成化学环境监控以防污染,最终向着生物保护以促生态稳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带,要逐步将物理成效、化学控制转向生物多样,同时依靠全民参与。“河长制”在全国的推行使得河流责任制度走向完善,河流治理开展进程亦得到保障。而号召全民参与河流生态建设,提高群众参与度,切实做好社会监督工作,集中群众智慧与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样尤为重要。

5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

5.1促进协同办公

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都具有整体性特征,加强水利(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系与工作的配合融通,成为一种高效执行的需要。例如江苏以“263”为平台,广泛联结各部门共同推动水环境治理,使得在各项任务上可以做到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从而减小阻力、稳步推进工作开展。

5.2突出生态修复

将环境保护的焦点逐步偏向于生态修复,使环保资金利用趋于合理,以达到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就淮河而言,目前的各项水利工程趋于完备,水资源调控、调度、利用工作基本满足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需求,但突出生态价值更符合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促进“生态中国”的建设。

5.3推进全民驱动

一方面,紧抓国民旅游需求契机,带动环境质量要求抬升和生态保护规范化,逐步完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回用部分盈利投入到农业生产、渔业发展生态化,形成良性循环。淮安则可重点开发漕运、淮河文化,融合淮安水利枢纽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河流周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水利旅游,打破资源型产业桎梏。另一方面,发挥群众效能,利用价值驱动生态保护。以苏北灌溉总渠为例,以河流、文化、传统、农业为主题,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开展各类大型活动,强调河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呼吁人们自发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21世纪经济报道.淮河治理“再攻坚”:专家建议强化流域考核联动机制[N/OL].新浪新闻,2017-09-12.

[2]王圣志,杨玉华.淮河治理二十年,情况怎么样?[J].新环境,2014,11-12(6):45.

[3]蔡建平.淮河治理若干问题思考[J].江苏水利科技,2015,05:3-4,46.

[4]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N/OL].交汇点,2017-08-13.

作者:杨瑾晟 赵贤广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