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良好稳定的自然环境,然而不幸的是,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海水污染、气候变暖等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对于大部分人的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生态系统失衡将产生洪水、泥石流等,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环境保护是人人都应做到的,借助于高中地理课堂将环境保护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将会对于学生的思维观念产生影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身边环境、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渗透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环境保护理念渗透的必要性
人类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活动同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环境保护也就成为高中地理知识渗透的主要理念。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对于学生所开展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并非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外延部分,而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基础与保障。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要想真正渗透好环保教育理念就应当对于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将课本知识点同自然环境理念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于环境保护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人类一直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要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环境保护,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1.课堂教学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路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繁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当吃透教材知识,充分利用地理教材这样的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渗透环境教育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将环保教育目标予以充分结合,深度挖掘教材中现有的环境因素,目的就是保证地理课堂中能够渗透更多的环境教育内容,这样的环境教育渗透才更具备感染力与说服力,如地理教材中关于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看一幅漫画《啊!地球出汗了。》让学生意识到地球出汗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正是全球变暖才使温度升高;其次,可以让学生观看气候变暖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图片及视频如科幻电影《后天》,从而引导学生发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有哪些;最后,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利与弊”为话题进行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讨论中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弊大于利,危害大于好处。这样的地理教学课堂将会很好地渗透环境教育理念,教师既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能够树立科学、正确的环境观念,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课外活动过程中渗透地理环境教育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珍惜并爱护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在环境教育方面应当做到渗透于课堂,意寓于课外,高中地理教师不仅仅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时刻将环境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环境中学习”的活动,针对于校园环境分小组进行垃圾分拣、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粮食等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资源的宝贵,无论是吃的米饭馒头还是用的水电,都是资源,都应当节约,对于身边的环境要做到爱护,不用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大力支持绿色环保工业的发展并以此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多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损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同时骑自行车还能够锻炼身体,一举多得。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以学生身边的小事件为例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其实和自己都是息息相关的。课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建环保小组,在课余时间进行气象观测或者是水源的采样检测,在国际环境的重大节日中如“国际湿地日”“环境日”等环保小组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呼吁身边的人爱护环境,具备环保意识。这样课内教学渗透、课外实践的方式便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3.开发校本课程并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渗透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开展环境教育渗透具有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独有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在地理课程教学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每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应当遵循“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的宗旨,其实具体的环境教育还是要着手于身边的环境,从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开始,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乡土环境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发现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要亲自去调研,了解环境问题对于家乡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样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教学内容非常有助于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返回课堂中,学生看到来自自己身边的地理素材便会全身心投入到环境教育的讨论中来,例如有的同学会发现连云港市建设拦海大堤,环境后果就是大堤南侧的海水都不流通了,从而出现了“死海”;有的学生会发现渣土车会给城市带来很多的空气颗粒污染,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的学生会发现乡村存在非法占用耕地、砍伐树林的现象,结果导致植被破坏,下雨的时候路比以往更加泥泞了。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诞生出环境忧患意识,认识到自己身边也存在着环境问题并且有的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师引导学生为出现的环境问题献计献策,教育学生应当具备爱护环境的意识,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在地理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一直渗透下去。
作者:刘松 单位:鹰潭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