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按我国实际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化学及化学技术。化学为治理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原理、化学技术对环境污染进行的防治占其防治总量的90%以上。可以说,很多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建立在深厚的化学知识基础上。换言之,化学为环境教育提供知识基础。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不断恶化的处境;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辨证关系;培养科学正确的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一、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论析
(一)原则与方法
科学适当的环境教育方法建立在遵循特定的环境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环境教育原则是依据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环境教育的特殊性质制定的准则,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必然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指导环境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等,并使环境教育过程效果更加显著。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原则与与其它领域的相似,主要包括: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巩固性原则;6、循序渐进原则;7、理论与实际联系原则。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一系列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环境知识并形成必备的环境素质,以完成环境教育的各项目标。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的范畴,其教学方法不但有与一般教学方法相同的共性,还有符合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个性。因此,设定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时,要从环境教育本身的内容和目标出发。其具体方法可分为:1、模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探究法;5、环境考察法。
(二)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具体的做法是在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并结合化学实验,强化这种意识。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因为在环境教学课程尚未开设的情况下,化学教材为环境教育提供了题材。
化学教师要做到抓住化学教材中的潜在可能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掘,把环境教育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渗透。而化学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得以不断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课也成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化学实验经常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废液,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元凶。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应时刻保持环保意识,做到使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显著的同时,尽量减少排污量,以保护环境。
通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开拓环境教育的新渠道。就其性质而言,环境教育实践性很强。所以仅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强化其效果。课外活动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与社会各方面联系性强等特点而广被接受,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学实例简析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学的目标:(1)从学习技能和知识角度:1、熟悉CO2的物理性质;2、掌握CO2的化学性质;3、了解CO2的用途。(2)从培养价值观角度:1、通过培养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现象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能力,使其体会化学和社会间的关系;2、通过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CO2的化学性质。(2)难点:CO2的检验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解温室效应引入温室气体CO2。(2)讲解CO2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态下);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介绍CO2的用途。CO2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比如: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决定它有灭火的用途。(4)小结。CO2是碳的重要化合物之一,掌握它的性质后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作者:冯锦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