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后续发展与环境教育深度范文

环境后续发展与环境教育深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后续发展与环境教育深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后续发展与环境教育深度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教育为本,本文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教育的特征和策略以及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当今的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根本变革,是人类面对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而进行的历史抉择,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环境教育为本[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环境教育系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3]。环境教育作为21世纪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事业,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拟从环境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学策略[4]。

1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教育的特征

环境教育由于环境科学的特殊性所致,它具有如下一些不可忽视的特征。

1.1贯彻环境教育的社会性

环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能够从更大的范围内加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转换,这不仅加快了有限资源的损害和耗竭速度,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地球上的全体公民同心协力对付一切威胁生态环境的行为,更自觉地从社会利益出发,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牢固的环保意识,树立新的生态和发展观,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对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限制不利于环境的行为,也才能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的落实。

1.2体现环境教育的实用性

环境教育的实用性表现在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科学知识已经融汇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必然对现实生活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从能源、环境、医药、材料到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科学密切相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美容、保健将进一步日常化,如居室装潢中的生态平衡,药物减肥,美容美发,饮食中的营养等等。环境科学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环境科学趋势将越趋明显,然而,在环境教育中发现许多人对环境科学认识肤浅,对系统全面的环境教育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环境科学是小儿科,懂与不懂作用不大,要改变这种现象,环境科学教育应从单纯传播知识与技能的僵化模式中解脱出来,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多的"公民环境学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

1.3注重环境科学教育的多元性

一方面环境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科学交叉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环境科学教育既要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也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向教学输入最新信息,使环境科学教学呈现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科学学科本身也处处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果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渗透辩证唯主义的观点和爱国主义观念,就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环境科学思维方法中领会自然科学方法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还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变一次性环境教育为终身教育。

1.4促成环境科学教育的开放性

环境科学教育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从内容到方式都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环境科学教育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4.1教育内容的开放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拘泥于环境科学教育体系的需要,还应多反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应用。如大气环境一章的教学,可从大气层结构特点,空气的成分,气候现象到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物质的监测分析,从地理、天文、气象到物理、化学、生物全面地传授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4.2教育形式的开放

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的多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

1.4.3教育空间的开放

建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得以验证和具体化,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4.4教育评估的开放

必要的考查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改变单一考试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方法,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头测试、操作考查以及撰写环境小论文,环境问题答辩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正确确定学生的环境成绩。

2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策略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运用好这个主渠道进行全面高效的环境教育。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优化思维的教学

环境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产生知识的过程。环境科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所以教学中不应只停留于教知识的结论,还必须教授前人研究的思维过程,教授教材编写的思路,引导学生在领会知识形成发展过程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优化思维,使"静态"的环境科学知识转化到"动态"的思考和认识中去,要提倡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2.1.1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个别和一般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化,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拓宽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

2.1.2不逼迫学生就范于教师的教学思路,鼓励并帮助学生沿着他们自己的思路学习与发展,让其从成功或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符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2.1.3创设"愤"、"悱"的教学情景,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学到教材之外、练到教材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学习的可持续能力。

2.1.4通过改变问题的叙述方式,改变观察或理解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呈现另一种面貌,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的批判性和发散性。

2.2加强优良品质培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环境科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作深层次的社会化人文思考与行动,对学生加强优良品质和世界观的培养。

2.2.1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环境史,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不断进取,努力拼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质教育。

2.2.2揭示环境科学变化的实质和规律的辩证关系,进行辩证吟物主义教育,?quot;对立统一"观念,"量变质变"规律,"内因外因"关系等,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2.3注意环境科学内容与社会现象的沟通,人的社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环境科学性",如环境法规,那么人的社会行为是否也应有特定的准则呢?让学生从自然环境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中去领悟人类生活的社会行为规范性。

以上种种操作,在实际教学中需注意自然,随机、积极,即不牵强造作和生搬硬套,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熏陶。

2.3强化环境实验教学,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环境科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开展此项工作,要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具体可从以下四点着手:

2.3.1做实验前必须预习,写出预习报告,不允许实验中出现"临阵磨枪","看方抓药",的现象,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和亲自动手的能力。实验完成后上交的实验报告中应增加实验心得一项内容,以巩固实险结果,使所用理论更为系统化,深刻化。

2.3.2倡导相互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验的成败,处理业已出错的结论,认真对待实验的危险性和实验中的应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必理素质。新晨

2.3.3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设置适当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实验兴趣,促使学生调动一切潜在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

2.3.4师生共同参与对生活周围环境中的废弃物的处理,强化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和认知能力。

2.4全面提高环境科学教师的素质,是保证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5]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对环境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环境科学教育能否在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环境课程能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关键看教师掌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能否满足现代环境教育的重要,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因此,作为环境教育教师要有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环境科技信息、边缘学科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学校对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21世纪,把选拔和培养教学带头人,全面提高环境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化树.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M].教育研究,1998,(5):55.

[2]张坤民等.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0

[3]张坤民等.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环境保护,1998-1

[4]舒代宁.可持续发展论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8,(1).

[5]舒代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四川环境,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