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水环境下地域性民宿设计范文

临水环境下地域性民宿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临水环境下地域性民宿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临水环境下地域性民宿设计

【摘要】如今,为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业,越来越多的水域被开发。游客的旅游方式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向深度体验式观光发展。为满足这样的需求,民宿建筑以及相关服务性建筑大量涌现。滨水环境一直被重新定义为人们身心放松的高质量场所,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水域附近的生态环境更具多样性。本文主要研究滨水度假酒店的设计,使人们能够对滨水空间的休闲度假体验有新的认识。通过研究民宿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构建高质量的亲水性空间。此外,还将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良好的民宿设计与场地是如何紧密关联的。

【关键词】民宿;旅游业;滨水;民宿设计

毋庸置疑,开发滨水空间发展旅游是一个热点话题,滨水空间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参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于这一点,民宿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在地区建设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虽然精品滨水酒店、民宿的实例并不少见,但系统的论述却是匮乏的,尤其是建筑与水的空间设计缺乏创新以及因地制宜的技巧。此外,大多数滨水民宿设计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环境、地域特征……有些酒店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建造起来的。研究如何在一定条件下更好地适应景观环境,是民宿设计的现实需求。研究的目的既不强调建设滨水度假酒店的效益,也不主张为打造临近水域的选址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的建设。本研究旨在因地制宜,总结相关设计策略,为今后的民宿及酒店设计提供参考。

一、民宿设计发展的原因与方向

民宿是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农林牧渔生产活动等资源的同时,注入独居当地风土人情的主题内容和乡村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和相关的设备,让其更好地进行旅游、休闲及教育等活动。民宿热是现代人对田园和大自然纯粹生活的一种向往,城市生活压力大且工作忙碌紧张,同时城市环境质量低、污染严重让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游客身心俱疲。民宿则代表了一种回归原始本真生活状态和方式的情怀,为家人朋友聚会休闲提供了高质量的原生态场所,这正符合当下爱好户外和健康休闲的民众心态。民宿热是对原始风俗人文的追忆。如今在地方政府倡导城市“保护性开发旅游”和“城市改造”的风潮下,一些历史建筑未经修缮就被拆除重建,而国内一些度假酒店的开发项目往往被套用一些现成的民宿开发模式,整体观念不强,忽略了地域特色,最终破坏了本土民宿建筑的独特意境。而肤浅、刻意地营造所谓“地方特色”,抄袭和移植“异域风情”,反倒给人以虚假之感。精品的民宿设计更应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精神、灵魂的载体。民宿热是新时代消费需求的反映。随着近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与时俱进,旅游已不再是过去跟团式的走马观花。而后深度旅游这一概念逐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游客可以通过民宿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融入当地人生活。年轻一代更懂得享受生活,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而民宿的魅力正符合了新一代消费群体。

二、度假民宿与滨水环境

在处理度假民宿和滨水环境中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在民宿的界面与水体边缘保留一定的距离,即有容纳人们活动的过渡空间,也称间接临水。为创造出更适宜旅客休闲观景的居住场所,在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滨水的过渡空间在形状大小、层次及所处位置等方面都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发挥过渡空间的作用,增强滨水空间环境的体验感,设计出精品的滨水民宿。

(一)增强滨水空间的舒适性舒适的环境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流连忘返。对于滨水环境下的民宿设计而言,环境的舒适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宜人的尺度和连续舒展的滨水边界人们喜欢处在某种环境中是因为环境是可以把握的,反之,则会与环境产生陌生感。人们在滨水环境中的各种行为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如观景平台、游泳池等,滨水环境下的民宿及其向外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尺度宜人的空间,促使各类活动的发生,从而增强滨水环境的体验。滨水空间需要用明确的边界来限定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区分开,从而保证分隔的连续性和围合空间的相对封闭性,这样人们在这里更易于体会到水体带来的安宁感。当然,需要保持分割面在视线上的通透性,避免完全的阻断亲水的可能性。2.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对于间接临水型滨水民宿来说,为了更好地丰富适应者的空间感受,更舒适地享受滨水环境,对于建筑与水体之间没有足够间隔的民宿类型,需要注意解决其过渡空间的层次感问题。一方面可以考虑平面上由自然环境到人工景观的层次变化;另一方面,剖面上由水面到建筑由低到高的层次递进。提高滨水环境的舒适度虽然都体现在景观要素设计的细节上,但更具层次感的过渡对于提高民宿的整体质量档次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提供欣赏水环境的多角度平台游客选择在滨水的民宿度假以获得更多亲近水域,亲近自然的体验。通过创造性地为人们设计更多欣赏水体和接触水体的视角,民宿在临近边缘区域的处理上可以加深人们在活动中对空间的感受和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手法:1.增加竖向变化在民宿临水的一侧为使用者设计可以观看滨水景色的平台,这样既方便了人们的观赏行为,也可以使观赏的行为与滨水区中的活动发生互动。同时,增加观水平台在各个平面上的变化可以使人们欣赏到环境与水在不同角度的组合画面,丰富视觉上的感受。2.创造特殊的观赏画面当人们从民宿内部向外观看滨水环境时,其内部的装饰和建筑构造,如门洞、开窗,都会影响到观景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能起到加深观赏效果的作用。如阿曼马斯喀特切蒂酒店中不同的对水景画面的处理手法。水池作为滨水度假酒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人工水体元素,达到了自然水体元素的和谐统一,是创造特殊画面的重要方式。民宿中滨水空间的个性营造,有利于强化滨水环境的可识别性,强化度假酒店的可识别性。为体现滨水度假酒店的整体特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背景。

三、打造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滨水民宿

地域性建筑是自然、人文和社会三者的适应性统一。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民宿因其长期处于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相似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其必然有着某些共同之处:首先,具有个体形式的相似性和整体环境的统一性。其次,由于同一地域的人群长期生活形成了行为习惯特征使其一般持有类似的地域特殊的评判准则、心理倾向、建筑观等。再次,同一地域的建筑施工组织、施工程序、技术和工艺水平基本一致。由于地理水文、气候条件和传统习俗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各不相同,这种具有差异性的文明正是地域性文化的表现。旅行可体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即各种地域文化。从"客栈"到"民宿",从"同乡会馆"到现在的酒店,它一直扮演着为旅者提供食宿场所的角色。旅行者从刚进入一片陌生的区域开始了对当地的了解,民宿便成了能够提供给他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传递给了旅客。以下通过两个滨水民宿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结合当地地域性特色进行设计。两个案例都处在云南大理,东临洱海,背靠苍山。大理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整体处在高原上,它往往比低洼地区更加凉爽。大理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或冬季没有极端天气。嘲风海景酒店在环海西路大理下关和古城之间的位置上,与洱海之间没有道路或是建筑的视线阻隔,属于环境较好的一线海景民宿。选址优越,交通条件良好,配套设施齐全。该民宿在临海的一侧全部为公共空间,将客房部分包裹在其内。室内和室外的公共空间在设计上都表现出了通透开敞的特点。室内公共空间两层通高,内部自由流通,外部使用玻璃和墙面进行围合。室外公共空间特别是面向洱海的庭院,只在转角的部位修建了一个无边水池,空间处理走向极简,没有具体的功能限定,空间空旷的特点与洱海开阔的气质不谋而合,庭院地面和水池仿佛是洱海的延伸,像一面镜子,将现实和虚像相互映照,共同加强着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位于大理双廊镇大建旁村,地处千年古渔村,澜庭别院是一所当地老宅改建而成,其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但由于受到建筑材料和传统观念的限制,在亲水性方面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手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突破和再创作。现代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并没有让建筑突破传统的地域文化影响,而是保留了白族院落的神韵,并利用现代材料的新特性,营建出了良好的亲水氛围。该民宿原址坐东朝西,正对大海,院落空间被一块传统照壁遮挡,一来为内院营造了私密的空间,同时在传统民居中照壁这样的布置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海风侵袭。经过改造,照壁被保留下来,而白族独具特色的三坊一照壁的院落形式也在酒店内部得以体现。然而照壁所处的位置阻碍了人们的观景视线,削弱了酒店内部居住环境与外围亲水空间的通透性。为弥补这一设计弊端,在沿海而建的石基下用钢结构搭建出一块悬空在水面上的休闲平台,通过亲水平台收纳更好的景观。原建筑两厢房的实体的山墙面,为适应新功能的需要,己被掏空改造为一个个突出的玻璃盒子,为每一端头的海景套房提供了最佳休闲娱乐观景平台。嘲风海景酒店的案例充分展现了在民宿设计中如何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去营造优质的体验,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理优势多层次全方位的呈现洱海的美景;而双廊澜庭别院在传统民居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既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继承也是充分结合现代使用和审美需求的创新。

四、结语

笔者认为,滨水民宿的地域性设计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寻找能体现当地文化最本质特征的部分,从现场吸收各种信息资料,并将其结合到实践中。因此,构建本土文化与当代文化、自然环境和人工空间的和谐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个成功的度假酒店项目能够满足功能需求,建设一个浓缩当地风俗文化别具特色的居住休闲空间,最重要的是,适应于地域性发展的要求。我所学习和追求的地域性不仅仅是从传统中提取建筑元素和技术,而是在遗址中寻求场所精神和结构的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方.滨水度假酒店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2]李慧莉,张硕松,张险峰.营造人性化滨水空间——滨水度假酒店地域性设计表达[J].城市建筑,2011(04):19-21.

[3]刘石磊.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设计的地域性表达[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4]徐建博.基于地域特色的云南度假酒店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5]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04):16-22.

[6]周丽彬.塑造有意味的城市滨水住宅群[D].南昌:南昌大学,2008.

[7]王铎.基于顾客体验的度假酒店空间氛围营造[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8]曾好阳.亲水型酒店功能与空间形态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作者:李冰妍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