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景观雕塑在环境策划的地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的绘画理论,提出了评画的标准,即六法论。对后世的绘画及其它门类的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无论是传统绘画还是现代造型艺术,六法论都能成为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标准。笔者将以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来分析一下现代景观设计的雕塑布局。
所谓“经营位置”是指画面的组织安排,就是构图。在今天的景观设计中平面规划至关重要,而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景观雕塑可以作为独立的观赏物。但由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空间中存在着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要想最大化地表现出与空间和环境的完美结合,就要与周围的道路、建筑、人文等因素相协调。景观雕塑强调与环境的有机融合,谋求一种与人文、自然、空间、地域的融洽与和谐的氛围。雕塑在景观的整体布局中作为点的元素存在,通过点的衔接可以把平面进行不同的分割,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平面产生不同的韵律及分割为不同的功能区。
雕塑的分割应当体现所设计的景观区的设计意图。不同的景观雕塑布局体现出不同的人文背景。笔者将就几个成功的案例进行浅显的分析。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于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建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由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的。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的许多方面对后世而言都堪称典范。在笔者看来,凡尔赛的雕塑在平面布局上本着在“严格的对称之中找变化”的原则,其中轴线上密集的雕塑,起到一种“树干”的作用,而周边不对称的散落雕塑起到一种“树枝”的作用。用雕塑的衔接把整个凡尔赛在视觉上连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中轴线也成为人们的视觉的重心,整个园区有一种向心力,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制。在色彩上雕塑主要以白色和青铜色为主,典雅、庄重显得大方而不板,跟周围环境略有区别,在明度上或高于环境或低于环境,但对比并不强烈,给人一种统一的感觉。在空间处理上手法独到堪称典范,如:阿波罗池的雕塑处理,海神吹着号角,太阳神驾着马车从水中腾出。在整体上这组雕塑略底于绿地毯,使得人们的视线更加顺畅,视觉情感更加集中于宫殿。同时在小范围内,雕塑采取了多空间的视觉处理,雕塑一半在水上的阳面,一半在水下的阴面,让人们在视觉上有一种时间的推移,更加增加了雕塑的动感,使得雕塑在视觉上让人们更加期待它的腾空而出。当然凡尔赛的雕塑在处理上也有笔者不认同的地方。设计者在处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味的强调人的力量,使得整个环境有一种病态的服从性,让人看了有一种残缺的感觉,看不到永恒的影子。
拜斯奥夫雕刻公园位于毗邻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的城市公园内,占地约20234平方米。不同于多数的雕刻公园,该公园坐落于松树、玉兰和橡树环绕的成熟园林内。在这片如诗如画的景区内,公园的设计营造出户外景观空间,经过重新部署的泻湖把景点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一部分是邻近博物馆的松树和玉兰成熟园林区;一部分是更加开放的、有200年历史的橡树园林区。雕刻园大约有60种雕塑组成,其中大部分属于悉尼及沃尔达,由拜斯奥夫雕刻公园捐赠给新奥尔良博物馆的。
笔者试就雕塑公园作一些自己的分析。从整个布局上来看它与我们以上分析的凡尔赛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该园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称法则控制,完全是因地而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前者强度控制而后者注重适应。这个雕塑公园通过不规则的路把整个园区衔接在一起,同时也通过路把整个园区划分成若干个景观区域,人们在信步园区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的欣赏雕塑艺术品,也更加拉近了人与雕塑的距离,是人与雕塑产生一定的互动关系,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雕塑与传统的雕塑的本质区别。同时整个园区的中轴线只是一种视觉上的中轴线,并没有把园区分为两半。它在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园林的理念,通过路径的牵引,产生不同的景观,以小见大。就园区的雕塑本身的设计而言,雕塑的审美趋向也与前者有很大的不同,雕塑发展到今天,经过了无数雕塑艺术家的努力,人们对雕塑的美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写实这一个方面,比如:在该园区中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雕塑,他就借鉴了中国的太湖石的某些元素,使得其本人的雕塑多了一些禅意,同时也扩大了一个雕塑所辖的景观,把周围的景观也吸收到雕塑中来。另外一些雕塑在处理虚实方面也别具一格,在人行桥的两边水中各有一座雕塑,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也形成了一个虚体的雕塑,形成了景观的一部分。当然,该区的雕塑在整体平面布局上略显平均,没有产生让人激动的节奏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雕塑材料的不断增加,人类哲学思想的高度发展,人类对景观雕塑的理解日益完善,景观雕塑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范畴。人们提倡雕塑建筑化,建筑雕塑化,雕塑不仅是一个审美点同时也是一个功能点。雕塑有时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点有时候它是一个虚体的空间,雕塑不仅可以观赏也可以身在其中感受感知它的存在,同时雕塑的容纳度也被人们增大到一定程度,不仅环境包围雕塑同时自然有被放置于雕塑之中。在平面布局中也采取了多元化的处理手法。
景观雕塑所置身的场所空间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关系,是艺术家的创造与公众互动构成对话的领域。置身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是最具有大众性的艺术,因为它直接向公众展示。与公众构成一个共同的场所空间,因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于生活之中,显示其社会化的本质倾向。所以,一方面环境雕塑作为场所的存在,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人们审视生活的意义提供了一种角度,使观赏者感悟到其中的文脉与美感。另一方面,景观雕塑设计有赖于场所因素,是一种整合性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