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农村建设环境规划的比对范文

新农村建设环境规划的比对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农村建设环境规划的比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环境规划的比对

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都处在我国前列,它们在人口状况、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众多相似性;同时两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楷模。环境规划对环境保护有着“多、快、好、省”的重要作用,即它能为环境保护工作及时提供众多好的建议和措施,而有计划地进行环保工作往往能节约相当的时间和资金。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有类似的地方,比如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和功能分区,确定不同环境区域的功能、环境质量目标,反馈给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相关部门,以提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安排。同时,两者也存在着不同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农村,它的相对环境容量比城市大,但是农村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农药、化肥、不经过任何处理的生活垃圾等。因此,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规划的思想融入其中,使得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工业发展的不同模式造就了两省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和不同经验。笔者通过对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的制订及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两省的共同经验以供学习,同时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1江浙两地的新农村建设概况

1.1江苏新农村建设概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苏农村经历了全面快速发展期、持续发展期、缓慢发展期、高速增长期、增长减速期甚至达到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突破。尤其是近几年来,在较高起点的基础上,江苏省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成效显著。江苏主要走的是农村城镇化道路[1],它是江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发展、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苏南模式”闻名全国。

1.2浙江新农村建设概况浙江省的经济实力、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得多,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程度比较高,“三化”对“三农”的带动力比较强。因此,浙江在农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与江苏不同,浙江走的是城乡一体化道路[2]。浙江根据自身的特点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多元化的增收机制初步建立,农民收入由缓慢提高转变为平稳较快增长,并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网络化的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均衡化的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体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化的建设理念渐入人心,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制度化的基层民主日益健全,农民民主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1.3江浙两地新农村建设对比江浙两地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共同点:一是政府推动,政府的政策导向、支持和推动起到了积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二是起点较高,江浙两省同属经济发达省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为较高水准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3];三是效果明显,江苏农村较高的城镇化建设水平、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浙江农村居民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都充分反映了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四是纵深发展,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使新农村建设的受益面、覆盖面日益扩大,已经走过了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

2江浙新农村建设实例调研

2.1江苏省实例

2.1.1镇江市A村。A村在抓好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重视农村产业结构,涌现了一大批特色经济,主要表现在大棚蔬菜方面。在环境方面,A村整体较为干净整洁。而在环境规划方面,该村没有单独正式编制有关环境方面的规划,其相关方面的规划直接来自镇级领导的命令传达。但其所在镇分别请了南京大学城规学院、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编制了镇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此前还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称号。其所在镇总体规划相关内容中要求撤除A村23个自然村庄;根据当时A村的状况,规划要求居民点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进行污水灌溉,全面防治镇域水体污染;在村内建立垃圾收集站,以实现全镇的“村收集-镇(综合社区)转运-县(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A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村中某些路边仍然能频繁见到垃圾堆放,常常会长时间得不到处理,臭味难挡。

2.1.2常州市B村。B村远离都市,原来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然而现在的B村处处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欣欣向荣。B村虽然没有正式编制环境规划,但是该村在2001年编制了全村总体规划,并且已经通过其所在区生态村审核,村内环境优美,整个村落建设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集中区、文教区、居民生活区,分区合理紧凑。B村仍然常常可见环境知识的宣传栏,偶尔会见到有戴红袖章的人在村里拾捡垃圾。久而久之,村民也养成了比较强的环境意识,自觉将垃圾倾倒进指定的垃圾点。

2.1.3苏州市C村。在村委的领导下,C村的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环境逐渐改善,社会治安祥和稳定,村民生活总体富裕,已多年来获得江苏省文明村、苏州市文明村、相城区文明村、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先进党组织、苏州市先锋村、区先锋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苏州市十佳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该村没有编制村环境规划,但是相关规划有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C村安置小区详细规划方案》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编制的《C村新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圈概念规划》。《C村安置小区详细规划方案》提到了该村的环境保护措施,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绿地、绿带、防护林带和普遍绿化等的建设。《C村新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圈概念规划》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促进清洁生产;在未来建成的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回用到工业生产;提高企业内部中水回用率和废水再利用率;加强固废管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用于环保煤填料,电镀厂重金属危废处理等。C村的村民在村委的带领下,脚踏实地执行各项规划,从而取得了C村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局面。

2.2浙江省实例

2.2.1绍兴市D村。D村村庄规划面积150•0hm2,全村耕地面积57•3hm2,村内有个私企业13家,农业以占地4•7hm2的万只兔场为龙头,发展养殖基地2个,以种植早芋艿、早花生、甘蔗、花木、茶叶等来增加农民收入。村内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健身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执行规范,获得了绍兴市级小康示范村、嵊州市级先进党组织、嵊州市级文明示范村、嵊州市级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该村没有编制环境规划,但是有自己村编制的《D村新农村建设计划》以及其所在县编制的《×市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其中都有提到村庄环境方面的做法和措施等。近几年,该村仍然不懈努力,加大卫生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着力做到“五个一”,即村里有一名分管领导,有一支保洁队伍,有一套环卫制度,有一块环境卫生宣传窗,有一笔保障经费。全村共投资12万元,建设标准垃圾房18个,并配备移动垃圾筒8只和环卫人员5名,对村内道路分路段清扫,由专人负责每天将村内垃圾收集并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处理;投资15万元,美化村中风景塘;投资20万元,完成了对村庄内主要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随着村级各项实事工程的有序推进,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2.2.2宁波市E村。E村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民主法制示范村、卫生村、绿色生态村、农家乐发展先进单位、花森木营销先进村、余姚市小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庭院整治合格村等光荣称号。该村也没有编制相关的环境规划,其工作基本都由村委会指令传达。其中该村所在镇编制的《×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村里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该村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指挥”的工作思路,紧扣“乡土风情、山村风格、生态风貌”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文明村建设,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村创建工作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真正成为“山上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2.2.3衢州市F村。F村集体经济薄弱,然而村领导和村民们一起克服了资金短缺的困难,对村庄的环境实行了大范围的整治和改善,如村民自己动手拆除露天粪坑、迁移马路菜市场、清理了村里一口泉水塘等。为了长效保洁村庄环境,村里专门成立了卫生督查小组、除“四害”投药小组、卫生清洁户评选小组等7个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小组,配备垃圾桶100只,自力更生用砖块砌筑一座垃圾房。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没有任何的规划编制,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村领导和村民毅然对村容村貌成功整改。但是也由于这一缺陷,该村的发展速度始终不及其他村。

2.3江浙新农村建设实例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江苏和浙江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两省对农村的环境建设都很重视。省级的农村环境相关规划及相关法规都有提出,如浙江省环保厅已经编制了《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4],在一些相对较为发达的城市中也自行提出了市级的农村环境相关规划及法规等。但村级的环境规划几乎没有,可喜的是,村级相关规划正在逐步发展,农村的各类规划中,与环境相关的内容也在日渐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从各村现在的环境状况和管理状况来看,规划仍然起着较大的作用,编制了相关规划的村庄环境较为整洁,村民在环境方面的意识也强于别的村庄的村民。调查中还发现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共存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几乎所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土地环境问题,如农药化肥污染、人均占地面积过大、空地闲置不利用、农民动迁问题等。

3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的影响因素

3.1地区政策的影响一般而言,镇及县市环保政策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行政村环境保护开展的效率。比如B村所处的武进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其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就有100多人,环保工作抓得较紧,管理机制较完善。这样的大环境使得B村环境治理拥有较坚固的政策和财力支持,这也是B村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政策方面,城市环境规划或小城镇环境规划都有相关导则可依,而行政村级别的环境规划目前还没有可依据的导则。由于城市与农村在生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文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别,致使在编制农村环境规划时不能照搬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因此,目前的农村环境规划编制存在不规范性,制度的不健全将不利于农村环境规划理念的普及和开展。这也是目前许多农村没有编制环境规划的重要原因。

3.2村委干部环保意识的影响农村的村委领导一般都是该村的村民,一般文化素质不高,环境意识不强,如果这样的村委领导既得不到上级的指导,自身也不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村范围的环境规划就无从谈起。在A村调查时发现,村委只有管理企业排污的负责人,其既不知道环境规划的概念,也没有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计划;在D村的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而镇一级的环境规划主要针对镇区规划,不能详细到每一个行政村的规划,因此村里的环境治理没有具体的规划方案可依,环保工作进展自然相对较慢,这也是这些村目前基本没有环境规划或相关规划的主要原因。

3.3科技人才的影响调查中发现,C村村委与外界有许多交流,曾经通过咨询得到了清华大学和苏州科技学院科技人员的科技指导,这在促使《C村新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圈概念规划》成功编制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设想,如果每个行政村都配有环保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农村环境治理进展必将上一个台阶。3.4企业领导人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提及现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B村,不得不提X集团的领导人,村民们称他为“现代企业家雷锋”。1992年,以创办外向型企业———X集团而为人称道的陈姓领导人出任村党总支书记。刚一上任,他就带领村民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摊平部分良田,大搞农业基础建设,在确保农田保护区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要将土地统一用于村民住宅区、工业集中区和教育区的开发建设。十几年来,X集团实现了无数的承诺,并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建设一个“经济与文化并行、环境与生态和谐”的新B村。可以说,正是X集团领导人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了今天的新B村。

3.5土地环境问题的影响调查发现,各个村的土地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土地环境问题越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程度也越落后。调查中发现,长久以来D村的村民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收成,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长时间的积累,有些土地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有的甚至到了不能再种植农作物的地步。村委会以及乡镇政府的领导也对此采取了措施,想法设法对这些土地进行处理,使之得到最大的再利用。同时,政府部门各级领导也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了政策、措施对村民施用农药和化肥等进行严格管理。土地环境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村环境规划能否顺利进行编制和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村土地环境的科学管理是发展农村环境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4建议

4.1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订鼓励型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加大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农业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的重要意义,增强执法力度。在地方干部选拔和考核指标中设立刚性的环境保护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追求环境改善动力不足的问题。制订相关政策鼓励镇、村参加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对于通过评审的镇、村给予财政上的奖励和政策上的优惠。

4.2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提高规划意识由市农村干部培训机构聘请环保专业人士定期开展培训班,召集全市农村负责环境管理的干部、村委进行培训,向其介绍目前相关环境保护法、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咨询机构,并书面考查相关知识。要求他们总结所在镇、村的环境问题,提出治理计划,从而提高其规划意识。同时鼓励不同地区干部、村委之间交流环保心得,组织他们到生态示范点进行实地考察。

4.3结合村官活动,引进环保人才目前农村基层环境管理面临的棘手问题就是缺乏环保人才,这不仅使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缺少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总结反馈工作。目前全国村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农村环保工作应该抓住机遇,引进环保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给农村注入新的血液,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此外,农村地区要有储备人才的思想,比如对当地考取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学金以资鼓励,或给予学业资助,鼓励他们毕业后回乡贡献,或为家乡与外界搭建沟通桥梁,甚至可以签订合约。

4.4开展村企联手活动,吸引环保投资农村企业不仅为当地财政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最有可能成为农村环境效益的损害者。而企业领导人对村民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敦促治污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号召企业领导人为家乡作出贡献,并减免其税收等以鼓励他们对家乡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投资。目前,农村普遍的做法是选举当地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为村党委书记,这种政企合一的做法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未必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4.5加强公众参与,强化农村管理村民的生态意识显得非常重要。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提出要实现新农村“民主管理”,环境规划中公众参与体现了这一理念。村民作为主人,自身应该有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通过专业人员将其感官要求量化成指标。规划人员在制订方案措施时,应该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必须加强对农村的环境管理以及村里各种活动、培训的管理,并号召村民监督实施各项环保工作。

4.6强化土地管理,充实村环境规划内容强化土地管理,从土壤污染防治入手,对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提出控制,增加秸秆还田,对于生活垃圾集体回收、分类处理,或扩建垃圾填埋场,农用地膜注意地方控制及政府督促等;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生产发展提供高效土地;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不出现闲置空地;加强政策科学引导,因地制宜,对不同类型的土地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科学分配,实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也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集约用地,通过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全村的和谐发展;强化土地管理将保障农村环境规划的制订顺利进行,也将使农村环境规划的内容更加丰满,并且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服务。

4.7细化规划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对于村级的环境规划,规划措施应尽量具体、有针对性,而不是搬出一堆通用的不切实际的措施。因为要考虑到村委会的管理能力,如果规划方案不具体,村内又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能力跟不上,则规划方案是不可行的。

5结语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和比较分析,了解到编制环境规划是处理好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助推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编制村环境规划将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将是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逐步充实并完善村环境规划内容则是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