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镇环境规划的办法范文

城镇环境规划的办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镇环境规划的办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镇环境规划的办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已成为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合理的、可持续的城镇环境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1我国小城镇发展及环境现状

小城镇是一种与农村相对同时又低于城市的过渡性的社区,它具有一定的市政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一片乡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中心。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浪潮的涌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1985年~2001年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6.04%,不仅在数量上,我国小城镇的总体作用和功能也不断增多,面积不断增长。但相对世界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许多小城镇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的承受力,不顾环境的容量,盲目扩张,以环境不断恶化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小城镇虽然会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一定的经济富裕,但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失衡,已经成为小城镇继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不可行,绝不能让子孙后代承受上代人的环境污染恶果。

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意义

小城镇作为我国农村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是乡镇企业商品流通的初级市场,它可以通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从而合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保证农村稳定、健康发展,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许多小城镇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尤其对环境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导致在后续城镇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特别是环境问题,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克服以往不利的条件上进行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这有利于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城乡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保持生态和谐。

3小城镇环境规划常用方法

目前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方法多种多样,原则、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主要常用的方法有生态功能分区法、生态足迹分析法、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专家分析评价法等。

3.1生态功能分区法

小城镇生态功能分区法是根据小城镇生态系统的整个结构以及不同生态结构的特点,划分出不同功能类型的单元,估计出生态对环境污染和环境负荷的承载力,综合考虑小城镇区域内所有生态要素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整个小城镇划分成生活居住、工业、农业、交通系统、自然保护区及人工绿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功能的规划。生态功能分区法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生态评价模型;2)经验型分区;3)经典的单因子叠加分析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有:1)提出了不同环境单元中的生态保护要求,指出了单元社会经济发展方向;2)为区域的平衡发展因地制宜的提供生态环境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法以整体性原则、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等为原则,利用生态系统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充分考虑实际生产力、空间结构、稳定性等指标,结合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平衡点,综合规划了小城镇,并提出又好又快的整治任务和发展方向。

3.2生态足迹分析法

为维持生存,人类需消费各类资源、产品和服务,而这每一项的消费最终都可以由生产该项消费所需要的最原始能量和物质的那块一定面积的土地来提供。这就是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内涵。也就是说生态足迹法是借助分析区域内人类消费总量,并将其换算成土地的面积,从而计算出区域内的人群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根据这个内涵而制定出的具体公式,用这个公式来做小城镇的环境规划。当一个区域内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区域内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即该区域内的人类活动负荷已经超过区域生态承载力,反之,则产生生态盈余,即区域内的生态承载力还可以承受人类活动的负荷。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的角度出发,来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源的需求量以及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承受量,得出这两者间的差距,指出保持区域空间持续发展的环境容量。生态足迹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小城镇的环境规划,还可以估算出任何特定区域内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全球的过度消费或某个人的生态足迹等。

3.3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是指通过对小城镇内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分析区域内主要土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特征的适应性,对土地的预定用途进行综合鉴定,确定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的条件等,然后再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是否合理的一种环境规划法。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是围绕土地利用及规划在生态上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展开的,它在对农、林、畜、牧、渔等各行各业的土地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进行评定,并对选址进行评价以确定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有多种,常用的是因素加权指分值数和法。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理论原理为:将不同土地不同用地类型划分成为不同的生态位势,然后按照从高位势到低位势布局就合理了。

3.4专家分析评价法

专家分析评价法主要是根据环境专家长期对环境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某一类型环境事件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以此来预测出未来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区域环境系统的发展情况,从而对环境规划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分并确定各指标在整体环境评价中的比重,最终达到对环境合理规划的目的。

4常用方法的对比及建议

在小城镇环境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选用环境规划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客观考量、认真确定。生态功能分区法是让各生态功能区自成一体,并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护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生态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动态特征,随时都有突发事件发生,因此在分区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而且目前我国生态区的划分大多无法反映生态系统的功能差异,同时该方法也是在结合专家的意见后进行的人工设计方案,最终所选方案的优劣性无法得到验证。专家分析评价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因为会有不同地域、领域的专家团体对小城镇的环境进行集体分析,形成集体意见,体现集体智慧,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一般情况下可用于一些难度大、不确定性强的小城镇环境规划,但它因为受理论资料、专业领域、经验等影响,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缺乏定量的描述。相比之下,生态足迹法因为有一个客观的量进行比较,更明确的看到问题,如何控制过度消费行为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且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相似案列均可参考利用,但同时,生态足迹法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它以人为中心、计算过程复杂,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高,无法反映未来的趋势等。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法目前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使用也尚不成熟。

5结语

小城镇环境规划方法有许多种,目前比较成熟的且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生态功能分区法。我国农用地占67%,各类用地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土地的利用在区域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规划的时候要以现有的规划分区为主,充分考虑各个小城镇自我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本区域的特色,从全局出发,坚持客观、科学、系统的原则下,准确的做好小城镇环境规划,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