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居住区绿化特色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居住区绿化的原则经济性居住区绿化树种应选用生长健壮、便于管理,少病虫害的乡土树种。易养护、易成活,造价低,不建植大面积的草坪,避免增加养护费用。实用性讲究绿化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为人服务。如小区中较大面积的活动广场,就得考虑遮荫问题,做成带树穴的林荫广场。休息座凳后也应种植阔叶乔木,为休息者提供荫凉。
艺术观赏性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优美的室外空间,或体现自然美或体现人工造型美。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小区绿化的俯视效果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绿化构图的图案化,植物造型的多样化成为小区绿化的一种新风尚。在重视小区绿化的艺术性同时,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也引起了广泛重视。
1.2居住区绿化的思想
通过对绿化用地的统一规划,合理组织绿地空间,从而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和环境卫生条件。绿化设计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体现时代风貌,简洁新颖,格调明快。居住区绿化应采取重点与一般,集中与分散,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从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
为形成宜人的小气候,居住区中的绿地面积应不少于居住区面积的30%~40%。植物配置方面,为了充分发挥生态效益,进行适当密植,并依照季节变化,考虑树种搭配,做到常绿与落叶结合,乔木与灌木结合,木本与草本结合,观花与观叶结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2居住区绿化的特色
2.1居住区绿化的基本特点随着小区建设的不断规范化,居住小区的绿化率基本到建设部有关规范要求,新建小区的绿地率大多在30%以上,旧城改造小区绿地率在25%以上。居住小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艺术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建筑物的造型更趋简洁明快,色彩不断丰富。注意点缀小品(休息亭、花架、廊、雕塑、假山、座椅等),而且小品的设计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将植物、地面、水面以及各种建筑小品有机结合在起,结合周围建筑的功能特点、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和当地的文化艺术等因素形成了整体性较强的居住区绿地系统。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基本做到一年四季都有较好的景观,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变化。生活杂务用地妥善的予以安排,如晾衣场、存车处、停车场、儿童游乐区等合理布局,不仅实现了绿化的果,而且实现了美化的作用。相当一部分住宅区在植树种草的同时,都预留出足够的地方设置器械、设施,供成人、儿童休息和娱乐。
2.2居住区绿化的主要特色总体布局以规则式为主,混合式布局渐成新宠。居住区总体布局基本上以规则式为主,建筑四周绿化布置呈左右对称,主要道路两旁的树木依轴线成行成列,在观赏视线集中的地带设置喷泉、水池、雕塑、花坛等,显得规整、大方。近几年新建的居住区规划布局趋于混合式设计,一般在主体建筑近处采用规则对称的形式,而在远景建筑之处采用自然式设计。艺术构图展现了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
从总体上看能够遵循美学原理,使统一与变化有机结合。能够利用居住区现有的地形、地貌,对空间进行合理布置。新建的居住区突出文化内涵,如一些工厂住宅区讲究表现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居住区绿地类型随居住区建筑档次的提高而日益丰富。新建居住区建筑档次逐年提高,建筑风格趋于标新立异。
居住区绿地也有了很大变化,一是居住区绿地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居住区绿地朝着居住区公园的方向发展,绿化档次日趋现代,三是居住区人均绿地指标逐年提高,一般在1.5m2(平方米)以上。注重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成为居住区绿化的主流。居民开始从生态角度来看待居住区绿地建设问题。加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开发商、设计师和居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大幅度提高,强调以人为本,使居住区绿化的生态效应越来越好。
居住区植物配置朝植物的多样性方向发展。按复层式方式配置,讲究提高单位面积绿量,提高群落的生态效益,创造出春华、秋实、夏荫、冬敞的情调。目前适合的树种有100种之多,常用骨干树种有50多种。水体和建筑小品的应用提升了居住区绿化品位和档次。水体与园林小品的有机搭配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亲水性和艺术欣赏需求,同时对居住区整体绿化品位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居住区绿化中儿童游乐设施的大量采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居住区绿化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景观,充分展示出居住区绿地的人性化特点。
3对居住区绿化状况的评价
3.1居住区绿化的优点
居住区绿化从整体上朝着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的方向发展,很好地兼顾了居住区绿地性质的特殊性、使用的方便性、造价的经济性、审美的艺术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从整体上讲,居住区的绿地建设属渐进式发展模式,没有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绿地“卖点”和居民购房的绿地需求达成一致。这种一致性调动了开发商投资居民区绿地建设的积极性,客观上也推动了居住区绿化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整体实现。
居住区绿化建设的发展轨迹反映出社会,特别是规划师、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在设计理念上的进步。由于居住区绿地设计理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60~70年代的居区大多没有按生态环境的要求安排绿化用地,80年代以后居住区绿地建设更加注重环境质量,90年代以后生态环境使居住区绿地建设走上了追求生态效益的道路,生态环境理念成为居住区绿地建设主流思想。
居住区绿化建设较好的体现了“植物多样性”的原则,色彩和季相变化趋于丰富多彩。居住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绿化时采用的基本都是杨、柳、槭等乡土树种。20世纪80年代后植物品种日趋丰富。据统计,居住区绿化树种达到近百种,常用树种60余种,在树木规格方面也开始应用胸径10cm~15cm(厘米)甚至更大的苗木。植物的多样性导致群落的稳定性增强,居住区环境生态效应也日趋增强。居住区绿化建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较好的实现了人与居住区环境的有机融合。设计师在设计时,比较科学地解决了人与交通,人与建筑、人与绿化、人与空间、人与道路以及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大量儿童游乐设施的采用就是一个例证。
3.2居住区绿化建设的不足之处绿化材料单一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植物多样性的实现受到限制。气候寒冷,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绿化材料的选择受到很大制约,虽然从总量上看有近100种绿化树种,但基调树种在30种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地设计、绿地档次和绿地生态效益的实现。
色彩和季相变化由于受绿化材料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冬季景观效果主要以常绿树种为主,水体等在冬季难以发挥景观作用,秋色叶树种较少。
垂直绿化运用较少,空间的变化比较单一。大多数居住区绿化时设置了一些花架,但是缺少垂直绿化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的花架非常生硬和呆板,缺少生气。另外,居住区大多为高层建筑物,由于绿地空间变化不丰富,从高处俯视绿地时,立面效果不显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和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化日渐成为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园林理论的指导下,随着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逐步深入,居住区绿化的品位和档次会有更大的提高。
现代化城市绿化特色的重要指标,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居住区是城市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绿化设计的优劣,成为衡量居住区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统计,居住区绿地的使用率一般为中心公园的5~10倍。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地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深受群众欢迎,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近年来,新建居住区的总体规划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住宅本身还是小区配套服务设施都越来越完善,对小区绿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小区绿化,已不能简单的以植树种草、铺些小路来要求,应更讲究功能的合理化、布局的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