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范文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

摘要日本现代建筑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道路,至今在国际建筑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亚洲和世界建筑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探讨了如何客观地认识和看待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如何把外来建筑设计理念和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国际建筑设计设计思潮现代建筑

正如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强制促使日本欧化,全盘照搬欧洲国家的宪法模式、义务教育体制、义务兵役制废除武士等级制度,使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革一样,对于完全不同于日本传统建筑的西方建筑,日本政府也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和融入国际潮流之中,经历了从全盘吸收到形成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再到对世界产生影响和贡献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和吸收国际社会有益的重要成果,并以创新的形式加以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主动地吸收和采用世界先进成果的态度

(1)明治维新的头20年(19世纪末期),政府就主动雇佣外国专家工作。1870年,工程部设立了建筑部门,许多欧洲建筑师应邀到日本,设计出不少新的公共建筑,其中有意大利人、美国人、英国人等。对所设计的建筑物,建筑师非常严格地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折中主义方案,每建造一座建筑,都使风格服从于功能。以文艺复兴风格表现办公建筑,以中世纪风格表现教堂等。一直到20世纪初,所有法院和作为外交舞台的建筑都采用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

(2)积极培养本国建筑师。1875年,工程学院开设建筑课程,并尽可能让日本学生到欧洲参观,以便使他们亲身体验西方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于是,日本本土的新一代建筑师成长起来,他们在明治维新的第30年中开始逐渐取代欧洲人,即使当时仍然延续使用同样风格。

这些表明日本是以自上而下的积极姿态迎接西方建筑的,包括折中主义建筑和后来的现代建筑。

2对建筑技术的重视使现代建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几乎彻底毁坏了东京和横滨,这迫使建筑师们仔细考虑各种建筑方法的利弊。这些紧迫的技术任务,促进了理性论点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那就是重视建筑作为物的本质,重视技术、经济等因素,避免建筑设计走向流于形式和肤浅的道路。

3完善的建筑设计竞赛体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生命,没有创新,设计就会成为历史模式的再现,失去创造的真正内涵而驻足不前。而设计竞赛是建筑设计推陈出新的催化剂,它以殊途同归的特点,促使建筑师从多个角度探索途径和预达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从多种方位进行多种选择的机会。竞赛产生的作品,尽管有的不一定完善,但新鲜的思路往往在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开拓了设计的新境界;有的并成为未来发展的预示,或建筑师通常在思维发展到的变革点上,运用综合分析等逻辑思维加以深化,使自觉完善和寻求突破的意识汇成新的建筑思潮,促进了设计方法的变革,推动建筑设计向新的目标发展。因而,竞争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持续演进,使设计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出新。

当今日本建筑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竞争机制的广泛应用息息相关,考察日本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建筑思潮的演变都在许多著名的设计竞赛中得到了反映。竞赛追求的目标和评选的标准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和限制,但是,竞赛为建筑师提供了展示新思想的机会,日本的很多老一代和青年建筑师都是通过各种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某个设计流派与思潮的代表人物。竞赛是建筑设计潮流的先声,通过设计竞赛人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发展中不可抵挡的新趋势。

日本在1948年举办的战后第一次实施性项目的公开赛——广岛和平纪念天主教堂是很多人等待已久的机会。在参赛的177个方案中,大部分作品表现了对现代建筑的向往。二等奖得主井上一典在其竞赛说明中写道:“要给建筑以直接的表现,而不是某种风格,也就是说结构和材料要与每个建筑的目的相一致。”并列二等奖的丹下健三认为: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一定能在今天产生新的宗教建筑。当代的教堂应由钢、混凝土、玻璃建成,现代技术与理性必须是宗教建筑的基础。”前川国男(三等奖获得者)表示:就像哥特结构用砖石探讨尖拱的可能性,我们将使用最激进的壳体来探讨现代的形式。”这三个现代建筑倡导者和实践者都以这次竞赛为契机,来体现现代主义的精髓,虽然评委没有选出一等奖,但后来世界和平纪念教堂按照评委村野藤吾而不是获奖方案的设计完成,这反映了当时竞赛体制在日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仍有积极的一面:它使得在美国欧洲演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向成熟迈进了一步,竞赛作为一次现代建筑的预演,为其后的就建筑走向奠定了基础。

1年之后,在广岛和平中心竞赛的110多个应征方案中,丹下健三获胜,对于丹下的获奖方案,评审主席岸田日出刀教授认为“整个设计与其周围的都市计划要素很好的协调一致”,丹下在设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底层架空和交通核体系,被形容为“开敞的柱廊”,使人们透过建筑欣赏到全园的景色,是对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的底层架空的充分运用和发展,成为后来很多设计的样板。——这座建筑是战后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建筑和20世纪50年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其风格和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影响日本的创作和发展。

其后的京都国际会议中心的竞赛可以说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富成果的竞赛之一,其中未实施的方案也很优秀,尽管菊竹其清训败给大谷幸夫,但他的设计却是一个强有力的竞赛方案,这两个方案与丹下同期作品相似,表现了现代在日本已发展成熟。大谷幸夫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构成体系,它是一系列梯形的结合,所有不同的功能全部通过的秩序相互统一为一体,并且留有增建或修改的可能,形式颇有日本风味。大谷幸夫作品建成后,人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与空间造型的统一,结构构件与装饰的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这座具有日本传统风采的现代建筑,已成为今日京都的名胜,是日本当代建筑的佳作。

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期,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丹下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获得巨大成功,使日本建筑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1968年迎来了日本建筑竞赛的黄金时期,三个主要竞赛(国家大剧院、京都国际会馆和最高法院都是国家级),竞赛大大提高了建筑师的地位,并相应起草了竞赛规定和工程实施指南,使建筑设计竞赛制度走向成熟,并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竞赛非常普遍,之前的赛事都是为特殊建筑而设,而80年代竞赛类型变得多样,即使很小的设计事务所也能参加;竞争为年轻一代建筑师的表现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建筑师更为关注环境问题,热衷采用新技术,强调文化的丰富性,以多变的手法著称的矶奇新担任多次大赛评委,为赛事增添了刺激和活力。

20世纪80末到9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为了提高企业声誉,扩大知名度,获得好的方案,日本举办了许多声势浩大的设计竞赛,较著名的如东京新国家剧院竞赛,吸引了屈米、霍莱因、埃森曼等人参加。通过这些竞赛,人们了解到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设计观念和高超的手法,对日本建筑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大激发了日本建筑师的竞争意识。

总之,日本多年来的竞赛实践表明:合理完善的竞争机制推动了建筑设计思潮的更新,并选拔出各种流派的领导人物,带动了建筑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日本的建筑的繁荣起到了很大作用。

4注重本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日本建筑史就是一部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不断交织的历史,是外来建筑文化被摄取与同化的历史。在对待外来建筑文化上经历了引进和模仿,转化和折中,到交融和共生三个阶段,外来建筑物质层面的东西,经过日本民族特有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方式使其转变为日本特有的文化。从早期丹下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香川县厅舍、仓敷式厅舍、东京奥运会大体育馆和小体育馆,到黑川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崎玉县立博物馆,矶奇新的奈良会议中心,至今我们仍乐道的安藤,都无不致力于用最现代技术和日本文化共同诠释对建筑的深刻理解。

5成功的作品奠定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的地位

任何思潮的掀起和高涨除了适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土壤外,一批富有远见和活力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优秀作品是推动日本现代建筑设计从最初的模仿走向成熟的重要力量,优秀的建筑作品对新思潮、新观念、新手法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同行日本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对于中国的建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6国外建筑师参与促进了日本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成熟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雇佣国外建筑专家,著名的例子就是请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帝国饭店,还有请外国著名建筑师如屈米、埃森曼等参与国内建筑设计,留下了如关西新空港候机楼竞赛、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竞赛这样的优秀作品;这些国外建筑师的参与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建筑师的竞争和创作热情,推动了建筑设计思潮向国际社会融合。

7对现代建筑思潮的敏感和积极吸收

日本现代建筑各个时期的发展几乎与国际社会同步,这反映了日本建筑界对国际新思维新观念新动向的敏感:广岛和平纪念馆是柯布西耶底层架空,自由平面的现代建筑原则的体现;香川县厅舍外廊透明的钢筋混凝图梁头应用了日本传统,开始了对民族风格的尝试;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高层建筑就进入了了它的大发展时期,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检验高层建筑新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在能保证安全之后,撤消了1931年对于建筑高度的限制,36层的东京三井霞关大厦,47层的东京新宿京王广场旅馆,52层的东京新宿住友大厦和55层的三井大厦相继建成;20世纪60年代后,后现代建筑和结构主义思潮引起关注,日本建筑师凭着敏锐的触角对这些新的设计观念手法进行了尝试,如矶奇新的筑波中心被公认为成功的作品。

以上这些说明了日本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先进的建筑技术,体现本土文化的同时,致力于紧紧跟随世界潮流,融入国际社会的大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