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范文

探究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究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

摘要:生态保护作为我国当前落实的最重要工作,需要借助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数据,之后选择恰当的环境保护技术,消除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基于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和环保技术发展路线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在目前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升级模式。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环保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使用中,目前已经从人工监测法转变为自动监测法,从而得到各个被检查地区的第一手资料,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可以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在环保技术的使用中,也开始按照目前的技术内容,向相关地区中配置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从而让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充分升级。

1  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路线

1.1  生态环境监测发展

(1)人员监控阶段。人员监控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派遣人员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生物多样性调查、对于动物的标记重捕等方法,分析在当前的工作中,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情况。该方法的工作问题在于,首先取得的调查数据具有间断性,无法取得连续性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容易遗漏各类关键性的生态环境监测因素。其次,工作成本过高,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大量的外业作业,容易出现人身伤亡事故。最后,虽然会采用大量的统计学知识得到数据,但是,精准度会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取得的结果无法使用。

(2)硬件监控阶段。步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探索硬件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2009 年,我国在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除了在大会上展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这一强硬立场,同时国家也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并且意识到生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纯通过人工监管难以得到高可靠性的结果,开始在硬件监控技术上全面发力,比如,借助卫星监控系统,分析各个地区的绿化面积、相关地区的环境遭受破坏情况等,同时也设置了大量的地面监控设备,包括大气环境监控设备、森林内环境监控摄像机等,借助这类设施实现生态环境监测。

(3)多联监控阶段。“多联监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型概念,即借助目前可以应用的所有新型技术和旧有技术,建立硬软件系统结合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即时取得、计算、分析与反馈,实现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并立即采取专业措施投入保护的方式。我国目前的技术优势是,5G通信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商业性使用,这就意味着生态环境监测可以使用大量的硬件环境监控设备,把取得的监控信息立即上传到云计算平台,得到专项监控数据,并在找到环保问题后解决。

1.2  环境保护技术发展

(1)特定人员保护。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延续时间极长,即使是在社会经济总量增长率较低的时间段内,也依然会让特定人员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毛乌素沙漠,当前这一中国境内的最大沙漠已经基本消失,这正是在特定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下得到的进步。不过,从 20世纪到当前这一发展时间段来看,20 世纪的防沙治沙工作会通过人工栽培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成果,而在当前已经开始选择使用效率更高的方案贯彻环境保护工作,比如 , 三北防护林的保护中,形成了人造林的采伐与栽培的动态平衡,同时开始大量使用飞机播种,造林速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全面参与保护。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目前已经到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时代,当前的民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通过相关软件“云种树”,该功能为大量普通民众提供了为环境保护工程添砖加瓦的契机。其次,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进度,比如,前段时间爆出的敦煌防护林被大规模破坏事件,由于当前几乎所有的普通民众都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普通人不能到当地参与实地保护,因此,大量人员主动选择成为监督者。最后,新型理念的开发,无论是乡村生活还是城市生活,政府工作部门以及普通民众都开始采用新型工作观念保护生态环境,比如,乡村地区开始开发新型的乡村发展模式,而不再单纯追求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以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区域的垃圾分类,让资源得到科学利用,本质上也是新型的环境保护技术。在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随着环保理念的全民渗透,更多的普通民众会自发投入保护工作。

2  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保技术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2.1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1)覆盖面积问题。目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理论上可以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同时在监测技术的类型、信息分析、数据研究上具有更好的技术应用效果,不过,在覆盖面积上依然有问题,表现为:①地面设施使用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自然需要配置大量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比如,大气环境监控设备,就需要在重污染企业周边、城市空间内装配。目前的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空间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得到结果,如果未能按照要求设置,则生态环境监测力度自然不足。②测量参数使用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得到所有的生态环境监测参数,目前的问题在于,虽然可以直接取得分析数据,但是,从取得的结果上来看,针对实际测量的数据跟踪效能较低。本文认为针对今后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一方面会对地面监控设备进行大规模的配置,同时除了在城市空间内安装,在森林地区、森林周边地区装配,通过使用这类设施,构造生态环境监测中取得的数据模型,从而让分析结果更精准,并扩大监控面积。此外,也要扩大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范围,包括土壤资源、水资源、我国海岸线的海水核辐射参数等。另一方面,采用 GIS 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以充分提高对环境的监控质量。

(2)覆盖精度问题。即使我国的北斗卫星以及组网完成,但是,要实现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地面实时监控难度依然较大,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依靠 GIS 技术实现对全面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监测难度较大。同时采用该方法后,虽然各个地区可以设立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分析生态保护成果,但是,总结后的信息量庞大,则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具有最高话语权的部门难以胜任该项工作,这类问题的存在都意味着在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控资源、权重配置方面的精度问题。本文认为,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一方面,是要从宏观上设定科学的覆盖精度处理方案;另一方面,是建立动态化的环境监控方案。我国新时期设定的碳排放目标是,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两项工作要同时开发清洁能源并践行植树造林工作,所以今后的工作中,GIS 技术的监测重点保护三北防护林、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等。对于动态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需要根据当前的热点事件,增加相关参数的权重,比如,我国周边某国正在尝试向海洋中排放核废水,此时就要将我国海岸线的生态环境监测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分析是否存在核辐射超标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监控方案并不意味着某项参数的分析权重提高,则另一个监测权重只能下降,而是需要建立海洋、土壤、湖泊、河流、湿地、森林、草原等,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监控信息系统。

(3)制度建设问题。目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中,采用了一种“兜底式”的制度建设思路,这对于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带动效果不足,同时,建立的相关制度只能在我国境内使用,虽然加入了《巴黎气候公约》,但是,仅仅通过加入全球性的公约,并不能对亚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带来有效的促进工作。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对于国内的相关制度,要建立“追责 + 激励”共存的审核制度,让各个地区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领导者可以真正肩负生态环境监测责任。对于国家之间的监督,要重点和蒙古、印度、越南等我国接壤的国家签订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协议,为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奠定基础。2.2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实际上,如果当前国内各个地区可以按照宏观调控的制度和目标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在 2030 年和 2060 年这两个关键时间点上达成环境保护目标。因此,今后的保护工作中,重点是监管各个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部门可否按照现有的工作制度,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任务。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大,有漫长的海岸线、长远的边境线,如果周边国家的生态保护工作失效,那么,我国实际上要独善其身,需要投入的资源也更多,本文认为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和周边国家生态保护的技术支援、技术应用、设备援建等工作签署协议,带动周边国家共同采用新型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历经人员监测、硬件监测和多联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也大同小异。而在这两项工作的今后发展中,会提高监测工作的覆盖面积、精度,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再只管理国内环境,而是要谋求与周边国家的共同保护,真正实现环保上,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同气连枝。

参考文献:

[1] 范方辉 , 杨维耿 , 顾建刚等 . 关于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21,33(01):5-7+32.

[2] 常光远 . 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01):45-46.

[3] 石学玲 .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 [J]. 中外企业家,2019(19):158.

作者:马丁园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生态环境局东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