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南宁市产生了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相互交汇、川滇方言与粤语方言并行不悖、汉族生活与壮族生活高度融合的奇特人文景观。在城市的人文建设中,南宁市根据汉族文化与西南文化、岭南文化、东南亚文化、壮乡文化交融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个性特色和城市精神,把南宁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方风情、风俗习惯、文化脉记和独特景观放到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按照打造“中国绿城”、“中国壮都”、“中国糖都”、“世界民歌之都”的要求,把南宁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上,南宁市提出了“发扬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这一城市口号,充分发挥南宁特有的城市包容性、宽容性、互助性等特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先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语境中赋予新的诠释,以良好的素质文明迎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浪潮。
二、南宁市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一)自然环境地利人和南宁地处南宁盆地,物产丰富;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原始常绿森林众多,呈现出一年四季绿树环绕的景象,这是南宁先天性的自然条件优势,即“地利”。南宁市以建设“一水”、“二山”、“二环”、“二网”、“六保护区”、“十森林公园”、“二十生态主题园”、“400万亩公益林”、“900万亩商品林基地”等一批森林城市工程为载体,结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在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森林城市发展模式,这是“人和”。自然环境的“人和”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城市噪音控制、水环境与水流域的监测与治理、空气质量保护等,环境质量日益提升,在城市化污染的全国现状中逆向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惠及了南宁市的市民生活,也为南宁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与投资商,推动了城市总体经济的发展。
(二)社区建设乏善可陈南宁市社区环境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仍无法令人满意,面临如下问题。(1)社区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南宁市鲜见将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重点任务内容的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较少,每个社区配备的干部所面对的居民数目巨大,导致力不从心,拖缓社区文化建设步伐。(2)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南宁市不同社区之间的条件差异较大,有的社区的设备陈旧,有的社区面积小而无法提供必要的社区活动与居民交流场所;社区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布性差异,如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新区,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十分崭新齐全,但在面积更大的旧城区,大部分小区的设备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缺少社区建设的精品示范与指导方针。南宁市提出了“能帮就帮”的城市口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的建设上,各社区管理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与交流,缺少精品社区建设的带动作用,缺乏必要的指导方针[2]。
(三)公共交通环境亟待改善近年来南宁市公共交通在车辆数、线路数及线网覆盖面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在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制约了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众普遍反映南宁市的公共汽车车体较为陈旧、质量较差、速度较慢、不守时、乘坐体验不佳,道路缺少公交专用通道设置;的士则不时发生拒载、宰客、不守交通规则等现象;而南宁市的地铁及轻轨、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等目前仍未修建完成,未来几年内公共汽车及的士仍将主要负担起公共交通出行需求。这些情况导致市民对南宁市的公共交通环境评价普遍不高,许多市民更愿意选择私家交通工具出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和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形成恶性循环。南宁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尚未很好地承担起城市运输职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南宁市的人居环境建设,公共交通环境的改善已迫在眉睫。
(四)文化建设独具风格南宁作为东盟十国与中国交流的最主要通道,其少数民族本身就与东盟国家存在着渊源。民族文化的相近和地理位置的优越(广西既与外国接壤又沿海)给了这个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也拉近了东南亚国家与这个城市间的文明对话的距离。中国—东盟博览会(CAEXPO)每年都邀请东南亚国家重要领导人和大量商户参加,给南宁带来占年GDP总量约1/4左右的拉动效应。在互通贸易的同时,东盟商人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并与南宁的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树一帜的中外共融文化活动。在以民族交融和东盟国家交流为主的文化下,南宁的城市化特点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式文化的特点,也容纳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以及岭南粤文化的精华,更结合了东南亚国家风情、礼节。城市内既可见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也能找到孔庙、文庙等传统文化的踪迹,更能找到会展中心等民族和国际文化交流的特定场所。南宁成为中国最特别的一座文化混同的现代化城市[3]。
(五)经济建设缺乏支撑南宁市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缺少强有力的支柱产业的支持。目前南宁市的特色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竞争力不足,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难以走向世界,甚至难以走出广西,全市的经济产业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花开不盛”的局面,即多数领域均有涉及,然而却没有形成具有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农业方面生产效率偏低,机械化水平不高。旅游业方面名气不响,尚未成气候。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难以吸引到资金与人才,缺少产出。尽管南宁面向北部湾,辐射西南腹地,又与珠三角经济圈遥相呼应,然而实际上南宁市的经济建设缺乏后劲,投资环境仍未达到最优,全市范围内居民从事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仍较大,并在一段时间能仍将维持行业分散的态势。
三、未来南宁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打造“绿城”品牌在南宁市未来的人居环境发展中,应当继续打造来之不易的“中国绿城”的品牌。具体来说,要将南宁市的城市自然环境建设置于重要位置,以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考量目标,决不能让经济发展走损害环境的老路,努力保持南宁市获得的一系列人居荣誉称号并与之相称。政府与相关管理机构人员应当加大“绿城”建设力度,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南宁市的高速铁路网及市区地铁建设的进行,城市绿地的减少以及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应当引起格外重视。更应当号召全市继续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从市民层面到政府层面共同为人居环境建设而努力。
(二)以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为重任市民生活幸福感应当成为南宁市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市民生活幸福感的提高与否直接表明了市民对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认可与否。当前南宁市的雾霾天数的增加、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导致的市区道路拥堵、城市不文明现象、公共交通出行不便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南宁市民对于南宁城市人居环境认同度的下降,故政府及相关的规划、城建、环境等部门应当妥善处理好这些急需解决的城市问题[4]。尤其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地铁施工是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所进行的工程,但这一工程进展中本身可能会带来短期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这可能引致部分市民的不满,应当积极引导这部分市民,妥善出台短期的交通拥堵解决办法并主动宣传告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一次损害,以及由施工引发的其他可能的人居环境二次损害。
(三)加快支柱产业建设在未来的城市经济建设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第二、第三产业,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尽早形成南宁自身的特色产业链。积极铺开与珠三角、西南经济腹地、东南亚等不同经济区域的交流与建设,找准南宁市的自身定位,发展出具有南宁本地特色的高技术、优人才、强资源的地方性支柱产业,打造出真正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为南宁市未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拓宽空间,提升高度,以此为契机,带动南宁市所有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加强社区建设与文化建设全市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应当注重强调社会公平,就发展极不平衡的社区环境建设而言,召集规划、土地、电网、交通、住建等部门,对社区配套设施进行评估并重新规划,整合冗余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社会需求、自然环境等的要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众意见,切勿为了城市发展而盲目建设,忽视民意。对于文化建设,应当保持南宁市的文化融合特点,拿捏适度,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基本底线,以融合外来文化为发展方向,以弘扬“能帮就帮”的南宁城市精神为依托,继续深化混文化的发展道路。南宁市作为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人居荣誉的区域性首府城市,其自然资源环境较其他省会城市更优,其独特的混文化发展步伐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但在南宁市的人居环境建设当中,经济建设、公共交通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环境的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克服这些问题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不停地进行修正,以使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至新的高度。
作者:李毅罗建平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