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计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丹麻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全镇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改灶改路、能源建设等方面;天保、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使丹麻镇的森林覆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综合整治农村村容村貌,推行无公害农业种养方式,尤其是在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方面,在全镇铺开使其得到了普及。
1.2存在的问题
丹麻镇农业及农村环境状况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丹麻镇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和面源污染的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加剧,污染危害加重,突出表现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对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导致崩塌、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1];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倾倒,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制约丹麻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丹麻镇农业及农村污染加剧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1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以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增加收入,包括出售化肥和农药等。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而是追求销售农药、化肥的经济效益,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2.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在运行调度。因目前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的生产方式。由于环境保护是一项公共事业,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杂乱、公益性很强、无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因而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部门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
2.3扶持力度小,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丹麻镇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的治理一直缺乏政策的指导与规范。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2-3]。
2.4农村环保法制不健全,丹麻镇环境保护缺乏有利保障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村环保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二是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仍是按辅助性原则为依据的统分结合的多部门、多层次的执法管理体制,因而形成了执法主体势力割据的局面,致使权责不明,权力过于分散。一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甚至有领导完全将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对环保置之不理,造成农村环境工作滞后的现状;三是农村干部和农民环保法律意识淡薄。丹麻镇大部分农村干部政策意识浓厚,法律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予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从而出现了一些农村干部为了本镇经济利益而置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发展经济。同时,一些农民缺乏对法律特别是对环保法的认识和了解,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滥伐林木,大肆捕获珍稀动植物,过度放牧,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3丹麻镇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3.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水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结合生态镇创建,大力推进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村建设,使全镇农村的大气、水、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提高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使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0%,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严重缺水、无路、少田等居住条件恶劣的村镇及生态环境敏感村的居民实施搬迁,向集镇或农村居民点集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2防治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全镇推广农林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开展农业有机废物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4]。
3.3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切实加强水、土地、森林、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标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对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建立生态功能保护镇,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河(库)源头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地区,抓紧新建、扩建一批生态功能保护村和自然保护村,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丹麻镇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4.1建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镇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制、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实到位。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维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环保部门应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部、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局、国土资源和建设部等部门应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与管理,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4.2调整财政投入,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通过政府投入、股权收益让利、财政贴息、前期活动补助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水权转让、矿业权招标、水域有偿开发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环保部门的资金支持,努力争取国家、省、县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要在污染源专项治理、镇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改水改厕、能源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4.3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扭转“人治”,加强法治化,推动丹麻镇农村环保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强法治治理是丹麻镇农村由以人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法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客观需要,是丹麻镇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因此,转变农村环保法制建设中出现的以“人治”为核心的作风方式,提高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面发展的思想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5]。新晨
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规范丹麻镇农村环保管理体制,促使环保法律体系的高效实施。为了在丹麻镇有效实施环保法规,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应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和兽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
健全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提高丹麻镇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觉悟,使其能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严格依法办事,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6]。在全镇范围内,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布局、工程立项、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政策与法律的扶持。
4.4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科技创新
充分利用媒介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7]。要重视基础教育和科普教育,开展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为丹麻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5参考文献
[1]姚良云.浅谈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J].科技资讯,2010(9);128.
[2]王瑞萌,崔盛军.浅析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89.
[3]张伟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6):127-128.
[4]梁贤,林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创新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12):5-7.
[5]陈壹恣.对完善中国农村环境法制的建议[J].世界环境,2008(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