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浇灌农业论文:农业集约用水浇灌技术的运用范文

浇灌农业论文:农业集约用水浇灌技术的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浇灌农业论文:农业集约用水浇灌技术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浇灌农业论文:农业集约用水浇灌技术的运用

作者:朱美玲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农业高效用水的内涵与特征

1农业高效用水的内涵

综述学术界不同研究成果,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被提出来,学术界对农业高效用水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观点。观点之一为狭义定义,这一观点是从节水技术性措施角度来定义的,农业高效用水指的就是节水农业、节水灌溉(贾大林,1997年;黄平圆,谭尔葵,1999年;许一飞,1998年),首次将节水与高效用水等同起来。高效用水农业是高标准的节水农业,高效用水灌溉就是高标准的节水灌溉。节水灌溉农业技术体系归纳为4个方面,即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水工程措施、节水农艺措施和节水管理措施,而节水灌溉技术则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关键环节,总的目标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观点之二为广义定义,这一观点是从广义水资源的相关概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定义的,农业高效用水是指在保持农业水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基础上,区域农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最高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资源有限约束下,以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手段,促使农业高效用水向高效经济结构结构转变;以提升农业高效用水科技含量为手段,促进农业高效用水向定量化、规范化、模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区域农业所耗用的水资源量最少的情况下,实现宏观、微观效率和效益最优。

关于农业高效用水的定义归纳为:农业高效用水是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用水结构,改进农艺、管理制度措施等手段,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以最少的水量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量和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或者相对而言,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少投入水资源(节约)获得同样的产出,或同样水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出(高效)。农业高效用水内涵,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归纳如下。

(1)农业高效用水的目的。农业高效节水的根本目的是在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极大化。

(2)农业高效用水与节水的关系。节水是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手段,也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农业高效用水狭义指农业节水。

(3)农业高效用水的经济意义。在有限水资源约束下,实现节水增效,提高单方水的农业产出经济总量。

(4)农业高效用水的技术意义。农业高效用水是以高效节水技术为支撑,田间综合节水技术的采用,改变作物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降低无效损耗,达到节水的目的。

(5)农业高效用水的经济结构意义。构建节水高效农业生产经济结构,满足粮食用水安全之后,优先将水资源分配给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生产,适当减少耗水大、经济效益低作物用水。

2农业高效用水的特征

农业高效用水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1)以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为核心。农业高效用水的途径有多种措施,主要手段是采用高效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

(2)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率是农业高效用水核心特征,是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出发点。

(3)技术投入费用高。高效农业节水的实践经验表明,高效节水技术依托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具有较高的一次性固定投入费用,由于农业效益低下,投资回收期较长。

(4)经济效益高。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一般明显高于常规灌溉方式,而不同的技术又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效果特性,为节水技术方案优选提出了现实要求。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本着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宗旨,在指标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内涵。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建立在对农业高效用水内涵的科学界定和理解基础之上。

(2)系统性原则。从农业高效用水的特征着眼,全面反映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使用效果的数量特征。指标必须考虑节水技术所涉及到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3)代表性原则。在遵循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设计指标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考虑有代表性的指标,即选择具有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指标。

(4)可操作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到指标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易获取性、易计量性,便于指标正确计量与综合评价模型计算。

2确定评价准则

2.1确定准则的依据

评价准则是指标体系层级结构中的第一层,是科学设计指标的依据,是对指标分类的依据,体现了人们对技术选择和判断的价值取向,确定评价准则从3个方面考虑。第一,能衡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第二,能反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投资费用;第三,能衡量节水技术产生的经济社会效果。

2.2评价定准则

准则1: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可行性准则。这个准则主要是针对技术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检验节水技术对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实现程度和水分生产率。

准则2: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准则。节水技术应用具有高投入、高报酬、投资回收期长的特征,其投资费用效益需要评价和核算。推广节水技术,要兼顾经济性,有一个合理的投资费用效益比,是节水技术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准则3:田间高效节水经济效果准则。衡量高效节水技术使用后,生产系统产品生产的投入产出直接效果。农户对节水技术的需求行为,不仅决定于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很大程度上更看重经济效果,节水技术产生的经济效果越大,越易于推广。

准则4:田间高效节水社会效果准则。衡量田间高效节水技术的使用对农户家庭所得、产品品质、田间生态、农业生产组织化、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影响。

指标体系构成

1指标体系层级结构描述

按指标构建方向和评价准则,构建了如图1所示模块化的树状结构。

2指标体系描述及解释

指标是对待评价对象特征的度量。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每个单项评价指标衡量的是整个对象系统的不同方面体现的特征。将筛选出的单项评价指标,按评价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和集成,根据评价准则,在明确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及层级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指标体系见表1。

2.1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组

这一组指标是衡量技术效果的指标。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技术效果是讲求在技术上能否达到目的以及达到目的质和量。节水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为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反映高效节水技术功能的显性标准,是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效果的核心体现,是衡量技术性能的首选标准。具体指标有两个:①水资源利用率,又称田间水利用系数。反映技术中间效果指标,是衡量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表征进入田间的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以综合反映田间灌水技术、作物蒸腾与棵间土壤蒸发过程中消耗的水量与田间灌溉引用水量关系。②水资源产出率,又称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其逆指标是单方耗水产量(增加产量),反映技术终极经济效果指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的指标。它将灌溉用水与产量结合起来,直接地显示出在农田投入的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出效果。

2.2技术经济合理性衡量指标组

这一组指标主要是节水技术使用成本效益的比较。技术投入的经济合理性是影响农户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采用节水技术的投入越高,即技术本身的价格水平越高,农户对其的需求越小。从3个方面建立指标,包括:①投资费用效益。田间节水技术工程建设投资费用效益,反映田间节水技术使用必须发生的节水工程投资与运营期间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由于使用节水技术而发生的一次性投资其效益费用情况。②单方节水投入产出效益。计算时考虑一次性投资成本分摊,即长期成本效益准则。是指节水工程设施和设备初始投资折旧费摊销,属于固定成本。将节水工程固定投资分摊到每方水量上,反映采用节水技术的生产净效益与节水量之间的关系。③节水可变投入产出效益。计算时不考虑一次性投资成本分摊,即短期成本效益准则。这部分费用是由农户家庭支付的,按单位面积计量比较直观,易于被农民理解。反映一个农业生产周期内(年度)田间投入的节水材料等可变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3.2.3经济效果指标组这一组指标主要反映采用节水技术的田块经济效益情况。效益指标按生产要素分类核算,分为土地效益、成本效益和水量效益。

2.4社会效果指标组

这一组指标主要反映给社会带来的贡献,主要分为水资源节约、劳动所得以及反映田间灌溉科学化水平

结语

(1)制定基于田间节水技术的农业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主要意义。田间节水是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合理的指标体系对田间节水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给区域农业高效用水和节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在分析高效用水的内涵及节水技术产生的效果基础上,通过文献总结,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水技术可行性衡量类、技术经济合理性衡量类、节水经济效益类、节水社会效益类4大类12小类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