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院校乡土地理课程设置教学范文

地方院校乡土地理课程设置教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院校乡土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方院校乡土地理课程设置教学

[摘要]乡土地理教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当地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民族地区师范类地方高校开设的乡土地理教育课程,通过鲜明的乡土特色,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认知深度、促进发展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亟待更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乡土地理进行讲授,能促进学生对家乡变迁的了解,让学生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念;利用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在地方高校普及乡土地理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乡土地理;高校教学;课程设置;民族

地区乡土教学,即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和特点,以本乡本土的生产状况、物产交通等事物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教学[1]。区域性是乡土地理具有的独特优势。乡土是学生成长和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地理事物来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科学价值观。

一、乡土地理教学课程设置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主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并积极主动为中等教育服务。乡土地理是师范类高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地方高校乡土地理教学,尤其是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的乡土地理教学,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在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方面,在让学生树立建设美丽家乡信念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乡土地理教学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将优质的乡土地理校本教材融入系统的乡土地理教学中,能为实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及建设新农村等提供理论支撑。

(一)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现有的课程设置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讲述整个中国或整个世界的地理变化,而对于地区或县域地理特点安排较少,微观领域的教育明显不足。从我国东、中、西地区的17所高校统计数据看,乡土地理开设比例小,仅有17.6%的院校开设了该课程,且普遍将乡土地理设置为选修课程[2]。而高校教育尤其是师范类高校教育是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和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结合十分紧密。结合地方的地理特征、文化特色及其演化进程开设乡土地理教学,能体现地方特色,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本地的地理、历史、文化,更好地为家乡建设服务[3]。乡土课程的设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让学生树立爱国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信念。在乡情教育中增强乡土情结,是爱国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乡、爱学校、爱故乡开始的”“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结合地理原理解释家乡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二)符合社会需求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乡土地理课程设置可以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让学生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目前,大多数课程和教材是以全世界、全国、全省等较大区域为对象讲述相关地理知识,而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主要是为地方服务,和地方地理、历史、文化等结合十分紧密[4],以县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教学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乡土地理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分析自然条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付诸实践。有针对性地开设乡土地理教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弥补中学阶段相关知识的欠缺和高校课程较宏观的特点,有助于让学生深刻了解本地的乡土地理特点、文化发展现状和社会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计划。

(三)强化实践技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以致用传统乡土地理教学主要讲述基本的地理知识,这种方式不容易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现代地理教学要求乡土地理教学走出课堂,投入到野外观察、地理调查和参观活动等具体的实践中,以社会实际问题为素材,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过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实地调查等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结合具体环境去分析影响当地农业、工业或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或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利用所学基本知识树立防灾减灾的基本理念,为建设生活家园和保护生态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加强乡土地理教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乡土现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让学生树立发展当地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最终达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乡土地理课程设置原则

(一)注重实践注重实践、服务社会的原则地理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服务社会需要和为实践服务的传统[3]。地理实践能力要求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提升地理知识,通过地理实地观测、野外实地调研、社会走访等活动收集和诠释地理信息,并能够对地理环境的发展进行分析与预测,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野外考察的能力,增强其调查、实践、分析的能力。充分考虑乡土地理的重要性,可以增设本省地理、乡土地理等课程,为学生今后服务本省和本地区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乡土地理教学以地方文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地方区域的不同微观区域,根据教学需要,显示每个区域的地方特色,让学生深刻感受当地民族文化内涵和自然变化、经济社会变迁,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而乡土地理教学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地形地貌特点实地调研、水文土壤观测、工农业生产和名胜古迹等的参观学习,这种野外考察和社会调研活动能使乡土背景知识更好地为地理学科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性课程能更好地为实践性课程提供指导[5]。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区域,使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研究区域,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同时,要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结合学生的自身经历,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能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阅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乡土地理教学的野外实践能够加强学生关于文献资料、图件文本等的收集和分析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野外观察、测量和测试、野外绘图、填图、采集样品、调查访问、分析综合、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能力。可以结合教育实习,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乡土地理的内容、知识结构、教学特点和方法。乡土地理的教学能使学生具备人文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能力、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规划能力,具备采集地理标本、制作地理模型教学,读图、用图、绘制各种地理图表以及撰写地理小论文和地理调查报告的能力,做到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通过研究性实地调研可以让学生认知周围的生活环境,树立学生的环境理念,让学生养成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更好地为基础学科教学服务。

(四)专业化与多元化结合的原则乡土地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突出专业特色,又要打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积极引入专题知识讲座、实地教学、3S技术等,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关教学仪器和设备、设施,如地理园、气象哨所、地震室、绘图室、环境监测站、地理教具、模型制作活动,培养其观测、分析、绘制及制作等能力。

(五)专业教育与市场导向结合的原则师范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性很强,一般是将学生的顺利毕业放在首要位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性人才,这样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地理课程中技术性内容的增加,学生还可以参与有关部门的生产科研工作,如国土规划、资源调查、区域开发、环境治理等活动,这可培养师范学生的实际生产活动能力。

三、充分利用新技术教学手段,多种方式促进乡土地理教学

采用新兴技术手段教学,有助于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大多课程尤其是文科课程多以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较少引入专题知识讲座、实地教学等方法,更少结合3S技术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枯燥的文字上,无法满足现代高效教学的新变化,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3S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乡土地理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乡土知识。

1.科研课题教学法。科研课题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思维强调以实践应用为核心,从选择课题、阅读文献、收集数据、设计方案等具体步骤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仅仅进行组织和引导,对难点问题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4]。在教学中,关于某一具体的特色民族区域的历史演变过程、环境特点等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再补充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2.专题知识讲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专题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结合相关研究或具体的工作进行,让学生既能够获得比较纯粹的民族地区地理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了解一些比较实用的信息。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又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3.场景实地教学。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领悟和学习知识。可以设计小课题设置的模式,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背景,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去现场调查可以结合自己的选题收集相关材料。教师在现场给予具体知识的指导和讲解之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取数据。这种结合场景的教学,学以致用,收效显著。

4.分组专题讨论。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有意义的知识点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后做出引导性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的多向流通。乡土地理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教学中的时间环节,突出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应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课程形式应遵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采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既要有教师系统的理论知识讲授课,又要有学生的自我消化吸收自学课,还应该有不同形式的研讨课。只有多种授课形式并存,才能使乡土地理教育教学课上出特色。传统的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引入课题教学、专题知识讲座、景区实地教学、分组专题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枯燥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基于贵州省发展“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背景下,加快乡土地理教学课程的设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涵之一。为贵州省发展培育相关人才,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贵州省的竞争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性基本技能,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人才素质的提高;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乡土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深刻了解,促进地方旅游事业的更好发展。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从结合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化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乡土地理课程体系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国家建设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亮.乡土教学在高校选修课中的实践——以安徽乡土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1):68-69.

[2]张晶香,杨胜天,黄大全,等.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0):17319-17322.

[3]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69-176.

[4]王全康,陈倩.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7):330-331.

[5]孙江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若干问题思考[J].新经济,2013(12中):110-111.

作者:许玉凤 袁子勇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