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理环境对壮族民居的影响范文

地理环境对壮族民居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理环境对壮族民居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理环境对壮族民居的影响

一、基于地形地势的民居模式分类

(一)丘陵型丘陵型人居模式多分布在山岭之间的田峒或谷地边缘的山脚缓地上,较为集中的地区有桂东南、桂南、桂中一带。桂中、桂西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山遍布,人们多居住在盆地、河谷地带,以便于将平整土地开辟为耕地。盆地聚落规模较小,河谷聚落规模较大,聚落形态较为规整[2]。丘陵型民居建筑大多是以土坯、夯土或石块构筑而成的半地居式硬山搁檩建筑;有些地区由于汉化较深,如玉林地区、钦州地区以及南宁东部横县等地已选择了硬山搁檩的汉式地居。

(二)山地型山地型人居模式主要分布在高山峻岭的山崖、山腰和陡坡上,如桂北、桂西北、桂西等地区。其建筑选择沿等高线分台发展的聚落模式,尽可能地顺应地形。建筑一般为全木结构、底层架空,木柱落地支撑的干栏民居形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挖方。采用二层干栏式楼房,房屋分上下两层,二层住人,设梯而上;底层架空,圈养猪、牛、羊等家禽。

二、民居差异的地理环境解释

(一)地形地势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干栏。因为各地地形地势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别。在山地,为节约稀少的坡地(多开发为梯田),当地居民会选择在较陡的位置建设民居,以干栏式、半干栏式为主。猪牛圈通常设置在干栏底层,人在干栏上层居住。人畜共居适应了山区平地稀少的情况,又可利用牲畜警惕性高的优点预防山区的多发自然灾害,如火灾、滑坡等。在山区,多为单一民族聚族居住,民族特色浓厚。在山地,随着地势的升高,干栏往往越建越小,这适应地势越高风力越大的实际。山上的干栏建筑,独立存在,互不连接,而山脚的多连在一起,相互间相隔较近,这是因为山上比山下灾害多一些,房屋相隔远点避免一户发生意外灾害事故连累邻里。在平原或谷地,空地较多、地势开阔,居民多采用人畜分居型,不需要牲畜来预防大的自然灾害,也能创建较好的卫生居住条件。由于地形较平坦,交流方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人们思想开阔;该区域基本上不是民族聚族居住,居民来自不同民族和不同地方,其生产活动的能力要强些,方式要复杂和多于山区居民,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二)气候植被广西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北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南部属南亚热带气候。桂北、桂西一带多山,沿山势海拔气候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征。因为各地小气候不同,人居亦体现出差异。桂西南地区气候炎热,日照强烈,体现在建筑上,就必须考虑通风防热,要求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要尽量开敞、通透,向阳方向出檐较远,底层尽量架空处理(干栏建筑)。该地区民居空间进深普遍比桂西北地区长4m-5m,且开窗较少,其目的是保证室内环境的阴凉;由于雨水相对较少,房屋屋顶坡度一般较小,东西面山墙常做成木骨泥墙来提高热容量。干栏式建筑的晒排,是以大树较大枝干支起构筑成的平台,用于晾晒衣物及晒谷物,具有良好的通风性,适应了南亚热带多雨潮湿的气候[3]。桂北山区的冬季较为寒冷,其民居的门楼比桂西南地区的敞廊就显得较为封闭,这是因为冬季防风的考虑。一些山区冬季有雪,与之相适应的的是。

(三)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传统民居建筑原则。壮族的干栏建筑,对木材的需求较大。桂西北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杉木生长,木材资源丰富,因此,这些地区的干栏多为全木结构并以杉木为主材。在该地区,有足够的木材可资利用,木制干栏建筑具备可持续性,所以,这些地区的传统全木干栏建筑能较好的保存下来并继续发展。而在桂南以及桂中地区,石山环境不利于杉木生长,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石材为主,用杂木结合夯土建筑混合结构的干栏,由于杂木也日渐稀少稀少,这些地区的干栏建筑逐渐减少和消失。在盛产石材的桂西北山区,建筑民居时大量使用了石材,包括石筑基础和首层墙基,甚至柱础采用石柱以防水防朽。在土壤较多的地区则根据土质的不同选择夯土、土胚砖和烧制砖瓦等方式获取基本的建筑材料。各地区的壮族民居在建筑材料上呈现出纷繁的地域特征。

三、小结

壮族传统民居是适应所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而形成和发展的,在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地区,壮族民居建筑会发展出适应环境的不同结构和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手段的得到加强,对自然地理条件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作者:蔡小松 宋玉 单位:广西警官学校 广西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