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就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相关的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而后就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模式予以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于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城镇化率虚高、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规模较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制定合理化的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化的建设质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是目前推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始动力。但是,对于我国的黑龙江省而言,城镇化的程度相对较低,进展较慢,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通过同该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将这一短板转化为发展过程当中的源生动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首先就相关的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而后主要就存在的历程、现状与模式展开深入的探究,最终就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详细的对策建议。
1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城镇化的过程,即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同时发生的巨大改变的过程,在这当中包含了经济、社会、人口以及空间等数个层次的内涵。从当前学术发展的各个学科角度来看,对于城镇化的过程存在不同的解读,因而也便对城镇化产生了各类差异性的看法。在经济学当中所重点强调的是,城镇化是一种第二、三产业持续性聚集发展的过程,关注的侧重点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人口学当中主要是将城镇化理解为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逐渐的向城镇地区迁移的过程,其中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是判定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在地理学当中所侧重探讨的是城镇化的过程,即为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在向城镇地区发生迁移和集中的过程。通过上述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定,从而可将城镇化的基础理论概括为城镇化,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持续性地聚集于城镇,并进而促使城镇的数量增多,人口规模扩张,同时城镇物质、精神、生产等多种形式持续性地向农村传播,是一种由传统文明持续向现代工业化文明发生迁移的过程。
2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模式
透过历史的维度来观察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大致的发展趋势同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式及政策方向是基本趋同的,然而这条发展之路却并非顺风顺水,其间还出现了几次较为重大的转折点,依据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近10年发展阶段当中,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正处于战争过后的恢复阶段,黑龙江省亦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省便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因此这一阶段黑龙江省的城镇化率在全国范围也是相对较高的,到1957年,城镇化率达到了36.8%。第二,1958-1965年,在这一阶段当中,由于受到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城镇化从数据统计来看出现了超高速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的年增长率达到了20.2%。第三,1966-1978年,这一时期因为受到的影响,黑龙江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城镇化趋势,城镇化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为36.3%。第四,1978-1999年,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在科学的政策指导下,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速度,城镇化率达到了54.4%。第五,2000年至今,自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段开始,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长期的供给不足发生了彻底改变,阶段性的需求不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问题,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3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测算与评价
对于某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测算,通常可通过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住房面积等指标进行测算。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当中所占据的比例,由于人类对于食品的需求,尤其是农产品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恩格尔系数便会逐渐缩减。依据黑龙江省统计局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黑龙江省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7元,比上年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162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4.1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13.6元,增长19.2%。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5.8%;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0m2,比上年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3.7m2,比上年下降4.4%。
4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4.1城镇化率虚高当前,我国对于城镇化率的统计计算中,所采用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仅是计算了城镇人口总数在总人口数量当中所占据的比例。而城镇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其生活习惯产生了改变,因此对于城镇化率的统计,不能够将城镇人口简单地理解为身份上的城镇居民,真正的城镇人口应当是具备城镇化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工作方式的人口。黑龙江省的城镇化率由于统计口径的不科学,因此存在一定的虚高情况。
4.2基础设施落后对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而言,不但要实现对于城镇数量与人口规模的扩张,同时更加要注重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对于建设质量的提升。而当前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从基础设施的现状角度来看,过高的城镇率同建设质量间并不存在正比例关系。依据相关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一般的基础设施当中,如城镇人均住宅面积,黑龙江省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m2左右;在城镇人口用水普及率当中,黑龙江省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之多;同时在燃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交车辆、城镇适宜度等方面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3城镇规模较小黑龙江省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城镇占地规模与人口规模都相对较小。而造成这一实际现状问题的主要原因,即为目前所采取的行政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城镇化推行的过程当中,一些地方政府及规划单位,简单的将其认为是对行政区划的简单调整,建设规模同人口规模存在严重的矛盾性。同时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城镇,由于没有足够的二、三产业支撑,城镇的发展速度存在严重的阻碍,导致了这些规模较小的城镇,人口规模与建设规模产生了恶性循环,城镇化的质量难以提升。
4.4发展动力不足当前黑龙江省城镇化出现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依据常规性的城镇化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通常有两种:第一,原本农村集体的推动;第二,城市发展的带动。而就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尽管出现了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但是农民进城也受到子女入学困难、没有医疗保障等诸多体制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农民进城动力不足;黑龙江省原本就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发展改革的转型,国有企业职工面临着下岗的困境,因此导致了城市所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岗位明显不足,也就致使城市发展带动力较差。
5促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制定合理化的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本质内涵在于对城镇的人口体系怎样能够做到更加科学的安排。虽然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规模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城镇在区域体系规划当中,所发挥的职能性也存在差异,但是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生产力增长所需求的,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均具有自身的特殊价值,而不同城镇所具备的功能性并非独立存在的,借助于城镇化体系的构建,便能够促使其得到更加良好的发挥。
5.2提高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在城镇化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城镇的数量与规模,以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镇人口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质量。因而,黑龙江省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发展的质量本质,坚持集约型的发展之路,不断的促进城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升建设的整体质量,促进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
5.3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黑龙江省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建立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更加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趋势。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镇化的进程当中,是一种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同社会主义发展相联系的发展道路。为了推动我省不断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切实有效的促使农村人口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当中,借助于政策措施保障他们在就业、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权利,将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作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
5.4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要扫除我国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就必须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尽管当前我国的农村居民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但是户籍制度带来的人口迁移障碍却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政府必须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依据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人力资源予以合理的配置,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制度创新,为广大的农村居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使农村居民在转移到城镇中后,能够同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养老、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制度保障,降低农村居民在向城镇化转移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与负担。
6结语
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到城镇当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方式。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这一方面的问题极为严重,因而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已成为了黑龙江省未来发展的核心重点。据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相关的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作业简要的说明,而后就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水平测算与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通过对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代路,雷国平.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0)
2赵文英,葛礼霞.基于改进Logistic模型的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13)
3杨权伍.重庆市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邱衍鹏.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作者:殷美玉 刘强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