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型城镇化中乡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范文

新型城镇化中乡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型城镇化中乡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型城镇化中乡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

[摘要]

通过对C省10所乡村学校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现状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观和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方法有待提升,学习管理需要加强。同时,由于受性别、年级、父母关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情况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特点。因此,需要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重塑积极的学习观;加强学生学习的科学性,优化学习方法;建立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机制,提高学习管理水平;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乡村教育;乡村学生;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

乡村教育在乡村社会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学生作为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既是乡村社会发展的曙光,又是乡村教育的活力所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乡村儿童数量减少,乡村儿童的学习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对C省部分乡村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其在性别、年级、家长关注程度和留守与否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掌握乡村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乡村学生学习现状的改善和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方式,以C省10所乡村学校的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问卷1023份,回收率97.43%,其中有效问卷935份,有效率89.04%。总体样本分布如表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课题组相关成员在已有学生学习现状研究问卷的基础上,基于已有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编写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之后形成。问卷由指导语、学生基本信息和问卷主体构成。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管理和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共计24道题。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正向计分,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信效度

本研究通过Cronbach’sAlpha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而言,信度系数越大,则表明问卷的可信度越高。通过检验,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各个维度之间的系数分别为:学习观0.523、学习态度0.745、学习管理0.647、学习方法0.796,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均在0.523到0.796之间。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发现问卷各维度与总体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99至0.894之间,表明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同时,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6到0.484之间,表明问卷各维度之间为中低度相关关系,说明各个维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此可见,问卷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调查的内容,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从学生的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并对不同性别、年级、父母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情况、学生留守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由此考察乡村学生学习的总体现状,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学体均值①为3.59,高于中间值3。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的均值分别为:3.68、3.52、3.42和3.72,说明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偏上。通过图1能够直观地看出学生学习现状的具体发展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乡村学生学习现状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水平在3.4-3.8之间,表明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态度的均值最高,为3.72,表明乡村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持有正确的态度。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规划较少甚至没有规划,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也不知道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有学生说:“我从来不去图书馆,除了书本以外几乎不看课外书。我上课学习,下课就玩。”学生在学习管理上得分最低,仅为3.42,表明乡村学生在学习管理上的水平较低。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

(二)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性别差异

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探讨性别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不同性别乡村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方差分析,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数据表明,不同性别的乡村中小学生在学习现状各个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P=0.025,P<0.05)。同时,在学习方法(P=0.000,P<0.001)、学习管理(P=0.007,P<0.01)和学习态度上(P=0.005,P<0.01)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图2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不同性别乡村中小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男生的平均值在3.35-3.68之间,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女生的平均值在3.42-3.79之间,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此外,在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态度上男生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女生。在调研中,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女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会用笔画出关键词,而部分男生则无所事事;虽然一些女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学习态度很端正,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够顺利完成。相反,班级里面最为调皮和成绩最差的大部分都是男生,他们对于学习极为不认真,甚至不愿意学习。通过图2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差异。

(三)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阶段的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本研究调查了四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阶段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0,P<0.001)。同时,在学习观(P=0.000,P<0.001)、学习方法(P=0.000,P<0.001)、学习管理(P=0.000,P<0.001)和学习态度(P=0.000,P<0.001)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图3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不同年级阶段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四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五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六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七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八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九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管理上差异显著,并且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态度上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P<0.01)。在访谈中,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说:“爸爸妈妈太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说的话都是正确的,我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好好完成作业。”而一名六年级的男孩子却说:“我更喜欢长得漂亮的女老师或者幽默风趣的老师上课,我们都那么大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老师总是说我们应该这样或那样,我们学习很不自由。”这可能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各方面的反应不同,对于教师的认可程度也不相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等影响了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观上的差异;不同年级学习的知识类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规律、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和能力等因素影响其学习方法;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熟程度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等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

(四)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在父母关注程度上的差异

为了探讨父母对子女学习的了解程度对乡村学生学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父母对子女学习“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五个方面进行了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不同了解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0,P<0.001)。同时,学习观(P=0.000,P<0.001)、学习方法(P=0.000,P<0.001)、学习管理(P=0.000,P<0.001)和学习态度(P=0.000,P<0.001)各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父母“非常了解”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观、学习管理;在父母“比较了解”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在父母了解程度为“一般”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在父母“不太了解”程度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管理、学习方法;在父母“完全不了解”程度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管理、学习方法。父母的关注程度对于乡村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越高,其各方面的均值水平越高,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直接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农村逐步衰败,乡村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在为生活而奔波,大多数乡村学生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不饿着、不冷着便是对孩子负责任,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程度较低。乡村家长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物质条件,而非学习类的精神条件。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学习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调查发现,乡村尤其是在偏远乡村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甚关注。其中,一位在外打工的父亲曾说:“在我们这么偏远的农村,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出门打工赚钱来的快。”另一位在家的母亲如是说:“我们生计本来就已经很难了,要不是义务教育,我三个孩子都无法上学,迫于生计,我和孩子爸爸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养家上,哪还顾得上孩子的学习。”这些都证明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由图4可以直观地看出,从“非常了解”到“完全不了解”,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态度的均值依次降低,相对而言,学习观的波动最小,学习方法的波动最大。图4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父母关注程度上的差异(五)乡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的留守差异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探讨留守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留守儿童②与非留守儿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留守情况在学生的学习观上存在差异(P=0.035,P<0.05)。在学习观上,父亲在外打工的比母亲在外打工的学生的均值高,父母单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的学习观均值高于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均值。父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不同留守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观影响最为显著(P=0.035,P<0.05)。由图5可以看出,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在学习观维度上得分整体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父亲和母亲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的。经调查,在留守儿童当中存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观,一种是“读书万能论”,而与之相反的是“读书无用论”。如有的父母即使有一定文化且在外面靠着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地,但也会觉得读书没有用,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也能赚到钱;另外一些农民工在大城市受尽欺辱,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学生的父母时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读书,争取有朝一日在大城市里生活。从图5可以明显地看出,母亲在外打工的乡村学生除了学习观比父亲在外打工的略低以外,其他维度在各方面都比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高,这可能是与父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有关。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C省乡村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乡村学生学习现状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学习观和学习态度发展较好,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学习管理水平亟需加强。第二,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除了学习观以外,其他各维度上女生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生。第三,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着年级差异,八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第四,乡村学生学习水平与父母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呈正相关,父母越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则子女的学习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五,乡村学生学习水平与学生的留守状况存在着显著差异,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水平较低,而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除了学习观以外其他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较高,父母都在家的学生的学习处于中等水平。数据显示,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的均值分别都处在中值附近,同时也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管理均值最低,说明学生不善于自我学习管理或者没有自我学习管理的意识;而在学习观上,留守儿童的学习观均值低于非留守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父母的陪伴对儿童学习观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为促进乡村学生的发展,提升乡村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重塑积极的学习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教育文化作为强势文化,进入乡村学校教育系统,使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教育遭遇着现代化的冲击,学生的学习观出现偏差。教育公平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旨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不应强制推行城市化教育,乡村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其价值取向,纠正学生学习观的偏差,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增进个人本身的幸福。具体而言:第一,有关部门在遵循有序实现教育城镇化原则的基础上,应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以重点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同时,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环境。第二,配合城镇化建设,乡村教育虽然应把城市教育提上日程,但应克服绝对的“离农化”、“城市化”倾向,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需要、兴趣等,引导学生改变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不断端正乡村学生的学习观。第三,在乡村逐步萎缩、城市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应重新认识并充分挖掘乡村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学会学习。

(二)加强学生学习的科学性,优化学习方法

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方法,是顺应时展、关注人的发展以遵循学习规律的必然要求[1]。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之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挑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平均值是3.52,得分较低、仅次于学习管理,学生学习方法有待完善,方法的适当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首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比如知识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学习效率,当然教师在进行方法指导时,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学习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自身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或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独立、主动地学习。最后,家长及学生的监护人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监护和引导作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建立自我学习管理机制,提高学习管理水平

学习管理制度是用以规范、约束、发展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的总称[2]。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习管理的平均值是2.42,在学习现状四个方面得分最低,也就是说乡村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管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建立起一个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自我管理机制。乡村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机制建设应包括学习动机机制、计划机制、自我监控机制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条件和激励三个方面:一是设置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有关学习的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目标树立之后学生根据相应的目标“步步为营”,逐步实现;二是要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建立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乡村家长应该适度地重视学生的学习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三是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建立学生的学习计划机制。乡村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进行计划,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各计划之间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第三,建立学生的学习管理监控机制。计划制定结束之后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外在监控,除此之外,学生自身也应该对自身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时监控。

(四)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相伴相生,无论是站在教育的角度还是站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着力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观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虽然留守儿童学习观总体平均分处于中等偏上,但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仅仅为了“去大城市生活”或者“离开农村”。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可以改变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相对弱势局面,这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合作,才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针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乡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现实途径及对策:第一,学校应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如乡村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并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补助。第二,留守儿童父母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家长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身的价值,而不仅仅只是给孩子灌输“城市比农村好”的观念,正确的、恰当的学习观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积极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学习现状的改善和学习水平的提升。注释:①问卷采取正向计分方式:“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基本符合”计3分,“部分符合”计2分,“不符合”计1分。②本研究中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张向阳.对学习方法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26-28.

[2]朱雪峰.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管理制度构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4-106.

[3]宋乃庆,李森,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张琴 崔友兴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