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变化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2000-2013年的新疆人口、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变异系数赋权法构建新疆城镇化水平测度体系,最后基于时间变化计算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人口城镇化滞后程度,利用空间分布图直观表征新疆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结果表明,新疆的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性,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理分布特征.而新疆南部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与北部和东部地区相比在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上的落后性值得深思.该研究或对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西班牙工程师塞达1867年首次在他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提到urbanization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中国流行,学者们将其译为“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等多个版本.周一星认为urbanization直译为“城镇化”是比较准确的[1].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也曾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2-3].不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区域差异大的发展中大国,顺利推进并完成城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世界范围来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具有现代城镇特征演化的历史进程,它包含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及空间城镇化等综合过程[4-5].中国的城镇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截止2013年末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6].而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边疆省份,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和最长的内陆河,占总面积8.7%的绿洲仅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干旱河谷平原区,且有着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154.4mm.截至2013年末,全区辖有14个地州市,生产总值达到85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3.78×104元,比上年增长9.7%.总人口2264.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006.93万人,占总人口的44.47%,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疆总人口的60%.所以新疆的城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民族和睦及祖国领土统一等问题.而新疆南部由于其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明显的地缘优势,它的城镇化问题对新疆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都有较大影响.数据表明新疆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首次超过40%,截止2013年末已达到44.47%.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末新疆共有城镇273个,其中新疆南部城镇数占总比重的41.39%;而到2013年末新疆共有城镇368个,同比增长34.80%,新疆南部城镇数占总比重的43.48%,同比增长41.60%.由此看出新疆南部的城镇数增长速度较快,可见政府对新疆南部的城镇发展非常重视.城镇的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7-8].虽然学者们对于城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仅仅采用人口城镇化来衡量城镇化水平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城镇化的真实水平[9-10],以至于出现“虚假城镇化”甚至是严重的“城市病”,在城市的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隐患.城镇化的划分中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内容,经济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内在动力,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是区域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决定了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走向和经济效益[11].直接以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还较少,但这二者一直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领域[12-13],且目前对新疆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及新疆南部较其他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差异较大的原因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匮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从人口和经济两方面的对比分析入手,研究西北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快速高效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理论基础.
1内涵概述及研究方法
1.1内涵概述
1.1.1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从而农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同时也是指人口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非农化的过程.文中以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测算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1.1.2经济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主要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如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向城镇的转移,即经济城镇化是指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由于城镇主要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而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所以文中选取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测算经济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1.1.3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关系
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12-13],由此文中提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链条式”影响与反馈机制(图1).①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经济城镇化则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动力.②一方面,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会引起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二三产业的发展会引起其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人口城镇化的发展.③通过经济城镇化的变化反馈在人口城镇化上,使得人口城镇化在消费、技能、户籍和社保等生产生活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人口城镇化的变化反馈在经济城镇化上,使得经济城镇化在速度、质量、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
1.2研究方法
1.2.1指标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新疆城镇化分析多是定性分析,且局限于对人口城镇化的分析,不能全面反映新疆的城镇化状况.因此本研究基于人是主体和核心,经济是前提和主要动力这样的城镇化内涵,遵循指标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层次性原则[15-16],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和便于量化的角度,从人口和经济两方面定量分析新疆城镇化的规律特点,建立新疆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表1).
1.2.2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的人口和经济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4)、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4)、新疆城市(县城)统计年报(2001-2014)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其中,人口数据资料与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进行校正,部分异常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得到.
1.2.3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该方法可用来消除单位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进而客观赋权,便于对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综合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①首先进行数据标准化:为了排除由于量纲以及数量级大小不同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公式为:Di=xi-xσ(1)式中:Di是第i个数据的D分数;xi是第i个数据(i=1,2,…,n);x是数据的平均值;σ是数据标准差.②利用变异系数法求解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式中:CVi为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Wi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各指标的权重.经过处理的W越大,则表示其起的正向效应就越好.2)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要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程度及其吸纳人口就业的能力相适应,否则会因城镇经济承载力不足而难以吸纳农业人口的顺利转移,或因为人口城镇化发展过快导致城镇体系的瘫痪,最终都不能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性优劣的定量指标.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定义为公式(4),由此判断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情况.耦合协调度式中:CPE表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P为非农人口增长率,E为非农产业GDP增长率.由公式(4)可以看出,0≤CPE≤1.当P、E同为正值或负值时,CPE=1,表示此时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最为协调;当P、E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时,CPE=0,表示此时二者的发展最不协调;其他情况介于两者之间,表示当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速度越匹配时,协调度越高.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分类(表2)参照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分类[17].
2时间变化分析
2.1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根据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分类,结合2000-2013年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GDP的基础数据,得出2000-2013年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判别其所属类型,得出下表3.由表3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70%以上都小于0.8,处于不协调状态;而只有2009年耦合协调度接近于1,处于协调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在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增长速度最接近,此时二者的差距最小,所以协调程度最高.
2.2新疆人口城镇化滞后程度分析
文中利用2000-2013年新疆的经济城镇化率减去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值来测度各年份人口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城镇化的程度,由此得出图2.由图2可知:从新疆各地州市和时间变化来说,从2000年到2013年,新疆90%以上的地州市人口城镇化滞后程度有所降低,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新疆各地州市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而乌鲁木齐市的人口城镇化滞后程度却呈增加态势,这是因为乌鲁木齐市从2000年到2013年经济城镇化的增速快于人口城镇化,所以其人口城镇化滞后程度有所增加.
3空间变化分析
3.1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析
利用ArcGIS10.0软件对2013年新疆各地州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分析得出图3.由图3可以看出,新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大体上是以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向周边逐渐递减的带状结构.总体来说新疆北部的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于南部;而经济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略有不同,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乌鲁木齐市周边的塔城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这两个地州的经济城镇化水平并没有遵循首府的辐射效应,可能的原因是这两个地区重工业较少,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而近几年新疆的旅游业下滑幅度较大,它们的城市影响力也没有乌鲁木齐市大,所以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3.2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速度的空间分析
利用ArcGIS10.0软件对2013年新疆各地州的人口城镇化速度和经济城镇化速度进行空间分析得出图4.由图4可以看出新疆的人口城镇化速度和经济城镇化速度与图3对应的发展水平有关,图3中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可以发展的空间就越小,图4中的发展速度就越慢;相反图3中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发展空间就越大,图4中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由此可以明显看出除首府及东部地区外,新疆其他各地州市的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待提高;而南北部较偏远的地区的经济城镇化速度亟待提高.3.3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空间散点坐标分析将2000年与2013年新疆各地州市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城镇化率的散点回归模型绘制成图,以各年对应的人口城镇化率和经济城镇化率的平均值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再以人口城镇化率为横轴,经济城镇化率为纵轴绘成图5.由图5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2013年和2000年相比,坐标原点的X、Y轴的值都提升了约10%,即新疆在这14年中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以年均约0.72%的速度在增长;而2000年和2013年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处于最低点的都是和田地区,其次是喀什地区,而最高的都是克拉玛依市,其次是乌鲁木齐市.②2000年新疆各地州市的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多集中于二者水平都最低的第三象限,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州相距较远且多处于最高或最低水平的两极状态;而2013年各地州市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各地州市接近于平均分布于各象限中,由此可以看出各地州之间城镇化水平的差距正随着时间变化逐渐缩小.③回归直线左上方的地区相对于人口城镇化而言,其经济城镇化水平偏高;回归直线右下方的地区,相对于人口城镇化而言,其经济城镇化水平偏低.由以上空间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新疆南部在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中的落后性,由此归纳出新疆南部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落后的原因是其发展陷入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城镇人口发展缓慢”的恶图6“环境-经济-人口”的恶性循环性循环中.首先新疆南部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大部分为戈壁,水资源匮乏,环境条件恶劣,因而吸引资金和就业人员的能力低;其次这里的居民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产品深加工技术和条件不足,而初级产品收益又较低,进而造成了当地落后的经济现状,经济城镇化的落后导致鲜有人迁入此区域,且由于上学或外出打工迁出的人口较多,导致人口城镇化的落后,条件的恶劣加剧人们开采原有的石油等其他不可再生资源,进而导致环境的继续恶化,经济的持续落后,人口只见迁出不见迁入等一系列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图6).
4结论与建议
文中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变化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链条式”影响与反馈机制,指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受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发展.由新疆城镇化水平测度体系可以看出经济城镇化对新疆城镇化的贡献大于人口城镇化,这也证明了经济城镇化的动力作用.新疆的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不均发展态势,这种态势的形成具有历史性,且受环境条件限制较大.总的来说新疆南部城镇化较其他地区落后较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北部和东部地区自身环境和产业分布优势明显及南部地区环境和资源劣势较大造成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于南部地区,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经济贸易区等产业区均分布于北部和东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陷入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城镇人口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中.所以解决新疆城镇化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新疆南部的城镇化问题.基于以上结论,为保障新疆南部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进而推进新疆总体城镇化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①继续坚持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防护、荒漠植被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大力投入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上,做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提升.②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为新疆和南部地区发展创造的有利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对口支援等政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产品深加工等高收益产业,再根据新疆南部现有的资源开发出新的产业园区,弥补产业分布在此处的空白;同时在南部地区开发更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或旅游城市,增强国内外知名度,改善交通条件和民生状况,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者的进驻.③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域性,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需进一步加强,应相互学习语言、风俗及技术,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目的.对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研究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但文中的实证研究只做到了新疆14个地州市,对新疆各个城市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且文中指标的选择虽然是利用德尔菲法,但是结合了数据的可获取性进行少量筛选,所以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有待今后的继续深究.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5-36.
[2]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36(5):38-45.
[3]程莉,周宗社.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和互动关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4(1):119-122.
[5]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等.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
作者:郑丽 孜比布拉·司马义 颉渊 帕孜丽娅木·木力提江 单位: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