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范文

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摘要: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提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需要从疏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等六个方面着手,实现新型城镇化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协同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延伸和演变,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全面转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落在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上。中共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4月初,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由此可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两者融合发展路径,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互关系

1.1新型城镇化助力乡村振兴

1.1.1城镇化建设助力农村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2018年的数据,可知目前我国农民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农民户均耕地面积仅有0.5hm2w。农民要提高收入,更多得依靠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收入。新型城镇化能够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逐渐从第一产业从业者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收入慢慢增加。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约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由此可见,对于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贫困户而言,新型城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1.2城镇化建设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收获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他们既熟悉城市工厂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经验,又了解农村、农民和农业,再加上政策吸引,国内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850万,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3100万,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3]。

1.1.3城镇化使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传播,从发达城市返回家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带回了现代城市文明的气息。与长期呆在农村务农的传统农民不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思维和理念更为先进,视野更为开阔,创新精神更强,现代城市文明的气息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传统农民,推动传统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逐步转变。

1.2乡村振兴促进新型城镇化

1.2.1乡村产业兴旺缓解城市资源紧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乡村产业兴旺,不但能够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回流,解决因为农民工远距离外出务工产生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田被撂荒等农村困境,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严峻、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城市资源紧缺问题。

1.2.2乡村生态宜居筑牢城镇生态保护屏障,乡村清新的空气、广阔的空间、优良的生态,成为都市人群的向往。2020年随着国内肺炎疫情逐步缓解,成本较低的乡村游转危为机,乘势而上,成为旅游业复苏的突破口。据马蜂窝2020年旅游数据显示,从“清明”到“五一”,城市周边游热度持续上升,全国最热门的100个乡村周边旅游城市平均热度涨幅达乡村游成为2020年“五一”假期的出游热点。尝到甜头的农民深知生态宜居的重要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普及的同时,也会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在城镇中蔓延开来,从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1.2.3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有效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由于教育水平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融入城市方面遇到了不少障碍,比如:因为道德素质薄弱和法治观念不强而被市民排斥,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以及有效的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所改变,逐渐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文明修养、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也有所提高,农民工与市民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慢慢趋于一致,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2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对策

2.1疏通城乡人口流动

渠道城乡融合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需要农民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到城市就业,也需要城镇居民随着乡村振兴到农村创业。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人,只有让流动人口在新的居住地能够实现社会融入、享有平等的权益保障和发展机会,才能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增进城乡融合。因此,要疏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证城乡人口拥有平等权利。同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创业就业激励政策,鼓励人才下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2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大城市相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对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城市规模越大,风险也越大,这种风险不仅体现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也体现在地震、洪溃等自然灾害上,这让我们看到大城市的脆弱性,引发我们反思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坚定“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就要在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群、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着力加快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步伐,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2.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但能提升生活质量,而且是工作的助推器。但是,现阶段由于城乡基础设施方面差距比较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方面相对落后,不仅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无法吸引人才扎根基层。随着网络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农村淘宝、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产业在农村崭露头角,但是这些新兴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愿意扎根于基层农村的人才来支撑和推动,并且必须以畅通的电网、互联网等设施条件作为前提。因此,乡村应该为人才下乡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村留住人才。

2.4以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因为农民工外出务工产生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制约了农民工的幸福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疫情中,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为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及时出台《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就地就近就业指的是农民在家乡内或附近的市镇实现就业,不需要远距离迁移;就地就近就业既能促进农民工增收,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农民工安心工作,又能使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促进解决城镇化的均衡发展问题,增进城乡统筹。但要实现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就需要把乡村产业兴旺作为支撑条件。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把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文化村镇、乡村度假村、农村淘宝等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尽量留在农村,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才能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工的同时又能增进农民工的幸福感,解决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田被撂荒等“农村病”,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兴旺的受益主体。因此,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2.5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城市是城乡融合的一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涉及到人口转移流动引发的城市资源、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和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升的综合问题,即城市必须具备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它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体。政府应着眼于提升城市治理建设,补齐城市公共卫生短板,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改善城市公共设施,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2.6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只有随着城乡文化融合,才能使城乡居民平等地自由地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中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见,城乡融合不仅是政治经济的融合,亦是文化的融合。优秀的城乡文化,具有凝心聚力、增强归属感、鼓舞士气的作用,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精神动力。促进城乡文化融合,需要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如风俗民情、民俗表演、自然遗产等,将其合理利用,向城市居民展示,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文化资源,刺激乡土文化旅游,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淳朴、勤劳等优秀品质去影响城市文化中浮躁、功利等消极因素,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城市文化下乡,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又使更多农民了解并认可城市文明成果,以现代城市文明改造乡土文化中的封建迷信、盲目攀比等负面因素,±曾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3结语

城与乡,可以差异互补、相生相融,新型城镇化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新型城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两者必须同步发展,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秦旭慧,梁剑峰.新时代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初探[J].文化学刊,2018(10):18-20.

[4]唐琼.乡村振兴战略下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湖湘论坛,2020,33(2):88-98.

作者:潘翠兰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