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城镇化发展进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阐述了阜阳市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并分别从滞后于全国全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剖析。最后,从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城镇功能,立足市情实际明晰发展目标,依靠发展拉动增强城市实力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进程;现状;阜阳市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极。近几年,阜阳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仅为阜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支撑点。
一、阜阳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4.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先后经历了平稳恢复阶段(1978~1995年)、加快发展阶段(1996~2005年)和快速推进阶段(2006年后)的发展过程。1978~1995年全市城镇化率由4.5%逐步攀升到10.6%,年均提升0.36个百分点,属逐步恢复提高阶段;1996年阜阳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提高到2005年的26.5%,十年年均提升1.59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7.5%,2006年以来年均提升1.22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空间扩展加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GDP总量攀升到1146.1亿元,1978~2014年GDP年均增长9.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8%,“十二五”前四年均速达10.5%,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2014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7.5%,“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是全市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常住人口发展到293.4万人,是2010年的1.2倍,分别是2005年和1978年的1.3倍和10.7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市城市外延和新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迅速拓展。2014年末,全市城市面积788.6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2.1倍,平均每年增加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增加135.9%和37.9%。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市城市人口179.7万人,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增长50.5%和8.1%。2.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显著加强近年来,阜阳市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道路和公用设施的投入,城市功能日趋完善。2014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44.1%。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753公里,比2010年增长40.7%;城市公交运营路网长度和客运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44.9%和81.2%;城市排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增长79.0%和36.3%。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明显增加,绿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正在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3.产业层次优化升级,就业结构积极调整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同时,二、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也有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14年,阜阳全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7%,比2010年提高4.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3.2个和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调整为35.3:27.9:36.8,与2010年相比,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8.4个和5.5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13.9个百分点,就业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明显。城镇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82.9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17.3万人,增长41.5%。
二、阜阳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全国全省水平近年来,阜阳市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化进程也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与全国、全省及周边各市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8%,安徽为49.2%,而阜阳仅为37.5%,比全国水平低17.3个百分点,落后整整14年;比全省低11.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落后7~8年。与省内其他市相比,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比皖北六市平均水平低10.7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2000年以来,全国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3个百分点,全省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阜阳年均仅提高1.20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依据钱纳里模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就会领先工业化率近30个百分点,而2014年阜阳市城镇化率仅领先工业化率1.0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目前已超过2200美元,工业化率接近37%,开始迈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应介于30%~60%之间的居中区间,显然当前的城镇化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互相支援的双轮驱动型引擎,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2014年全市工业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多年来在全省末游徘徊。滞后的工业化水平使城镇化失去了赖以支撑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农民收入水平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从全市城乡居民收支看,2014年阜阳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2.6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2.15:1,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排在全省末位。偏低的收入水平使得农民没有能力进入城镇,而庞大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滞后,也严重影响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薄弱,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远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民待遇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阜阳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体来看,阜阳城镇化虽提升较快,但仍在低水平徘徊,与全国、全省、周边各市差距较大。阜阳正处于奋力崛起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城镇化水平上升的空间很大。下一阶段,全市应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市规划区和中心镇建设步伐,拉大框架,扩张规模,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一)立足市情实际,明晰发展目标目前阜阳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的中前期阶段,借助于扩大内需、中部崛起、皖北振兴等发展机遇,未来十年仍将基本延续较快发展态势,逐渐步入中期阶段。今后一段时期阜阳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8%。为落实好这一发展规划,阜阳市应以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进中心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在城镇职能上体现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在地区空间布局上兼顾质量和总量,完善协调、联动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化,走一条符合市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城镇功能城镇发展要立足于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特色。中心城市要重视发展污染轻、耗能少、吸纳劳动力多的工业,有计划地压缩和转移技术落后、污染大、占地多及其他与城市功能不相符的工业,调整城市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信息、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优势,实施名牌战略,逐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善于按所具有的功能加快发展,利用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主动接纳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进一步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三)依靠发展拉动,增强城市实力一是根据实际和市场要求发展优势产业。从自身特点、区位条件出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拉长产业链,形成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二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物流、金融、房地产、中介、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城镇投资发展。
作者:贺学飞 单位:界首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