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天然草场能源近况与运用方式范文

天然草场能源近况与运用方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天然草场能源近况与运用方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天然草场能源近况与运用方式

作者:张富勇边学兴单位:四川省小金县畜牧兽医局

气候特征

小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具有高原型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冬半年(上年11月至次年4月)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气流的影响,故有空气干燥、晴朗少云、日照长、降雨量少、冬寒显著、多阵性大风的气候特点。夏半年(5月至10月),从印度洋、孟加拉湾吹来的暖气流加强,降水量增多,从而进入夏季。6月至7月初,出现暴雨、山洪和泥石流,7月中旬至8月,谷地地方风盛行,降水量、蒸发量大,形成连晴高温的夏伏天气。一般在海拔3370m以上的地区,无四季之分,全年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寒冷。在此高度以下,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暖夏凉。

水利条件

小金县水资源较丰富,河流均属大渡河水系。抚边河起源于梦笔山南麓,向南流至猛固桥,与发源于邛崃山脉西坡向西流的达维河汇合成小金川河,再向西注入大渡河。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河流含沙量大),河床落差大,水利电力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各乡几乎都可以建立小型水电站,提供农副产品加工动力以及农牧民生活用电。县境内大小支沟、溪流甚多,且有一定数量的海子居于高山或亚高山牧场,一般情况下,各高、半山草场无需灌溉,若遇旱灾,半山、河谷农田能进行开渠引灌或电力抽灌。

土壤特点

土壤是着生一切植物的基础,小金县从整体来看,地质结构均为曲折程度较大的古生带沉积变质岩系。由于海拔高度、地理环境和生物气候的影响,风化过程亦不尽相同,因而土壤类型多样,理化性质各异。县境内由于山体高度及水热条件、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分别形成面积不等的高山寒灌土类、高山草甸土类(俗称草毡土)、亚高山草甸土类、山地褐色土类、山地棕壤土类、山地暗棕壤土类、山地灰化土类、沼泽土类、石灰土类。

植被特点

小金县从地理坐标上来看,纬度偏南(北纬30°35′~31°43′),立体的垂直气候明显,天然植被种类繁多,耐寒植物、亚热带植物、湿生、中生、旱生植物均有分布,草场类型也较复杂,除部分地区被水蚀、坡积、洪积破坏外,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草场类型及描述

1草场分类原则和系统

1.1草场分类原则:根据“北草办”草场资源调查大纲的要求,笔者对全县21个乡的草山、草坡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对所查草场分类,其目的在于揭示草场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各种生态因素对草场植被发生发展的直接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和草场建设措施,使之在短时间内体现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发展。

1.2草场分类系统:草场是生物与非生物所构成的一个综合自然体。进行草场分类必须全面反应草场的植被以及土壤、地貌及其所处地区的气候、草场的生产力、利用特点、饲用价值、植物种类的分布、数量等。综合评价草场的自然经济特性,为合理利用草场提供科学依据。

2小金县草场类型描述

2.1高山草甸草地类:该类草场是小金县的主要放牧地,它广泛分布在境内的高原、丘原、高山峡谷地区海拔3300~4400m之间的地带上。面积155058.02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70.2%。土壤为高山草甸草地土,属典型的山地亚寒带气候,平均气温2.2℃~3.7℃,两个国营牧场全年降雨量在1100mm左右,霜冻严重,无绝对无霜期。

2.2亚高山草甸草地类:该类草场多分布在农耕地上限或与农耕地交错分布,海拔2800~3300m之间。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土层深厚,表面富含有机物。该类草场为山地寒温带气候,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3.1℃(日隆)。阴山水分充足,森林和灌丛覆盖良好,阳山较干燥,昼夜温差大,牧草种类比高山草场多,生长丰富。代表植物有早熟禾、发草、披碱草、羊茅、短柄草,藏异燕麦、四川嵩草、线叶嵩草及数量众多的杂类草,豆科牧草偏少。

2.3高寒灌丛草地类:高寒灌丛草地类是小金县别具特色的一大资源,此次普查在日隆松林口道班处和两河牛场沟做了两个点,海拔3800m左右,水源良好,土壤湿润,多为高山灌丛草甸土,县境内由于山高谷深群山连绵,河流深切,故在海拔3600m以上的河滩、谷坡、阴坡阶地、山间开阔地。大小河流支沟沟尾及源头均有分布,遍及全县21个乡,面积43238.11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9.6%。每667m2牧草生物产量32887kg,灌丛生物产量33.46kg。

2.4高寒沼泽草地类:该类在小金县内极为特殊,仅在木城牧场十二沟深处出现。沼泽地总长约3km,宽0.3~0.6km,海拔3400m,面积达到17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0.1%。

2.5亚高山疏林草地类:该类草场分布于亚高山针叶林带,由于人为砍伐,森林变稀疏,草本植物得以良好发育。土壤为灰棕森林土,面积7633.12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3.5%。乔木以冷杉、油松、园柏居多。草本群落覆盖度在30%左右,草层高,平均32.75cm。植物种类较多,共有50余种,最常见的有21种。以山地早熟禾、细珠短柄草、苔草、翦股颖、垂穗披碱草、四川嵩草、甘肃嵩草、线叶嵩草、凤毛菊、草玉梅、毛茛为主要草本植物。该类草场可划分为一个组、两个型。

2.6山地灌丛草地类:山地灌丛草地类分布在县境内2800~3500m的区域内,遍及全县21个乡,与山地疏林地类一样,是发展养羊业的最佳基地。在农耕地上限或镶嵌于农耕地之间,谷坡陡峻,多悬崖峭壁。面积3606.04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6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0.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3.1℃~17.5℃,年平均降水量在220.5~931.5mm之间。土壤为山地灌丛土,土质良好。

2.7干旱河谷灌丛草地类:该类主要分布在沃日河、抚边河、新格河、美沃沟及汉牛河的下游一带,海拔在2800m以下的干旱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1.45℃,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7.8℃,极端最低温度-13.1℃。该地区一方面由于夹金山、木壳壳山等山脉的影响,使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季风受高山阻隔,将其水份大量散失在东坡造成该地区降雨量偏少(年平均600~680mm之间)。另一方面由于焚风效应,这些谷地地方风盛行,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形成连晴高温的夏伏天气和冬季干冷,植物以中生耐旱灌丛植被为主,特点色灰、叶小、多毛、多刺,土壤组成复杂。

2.8农隙地类:该类分布于农耕地之间的各种空隙地,包括退耕还牧、短期撂荒、轮隙地。该类面积广、数量大。据查,全县21个乡截至1984年底有退耕还牧地295.267公顷,多分布在边远、土质低劣的陡坡、山脊、洪积扇、河漫滩、不甚发育的阶地。植被色调组成复杂,景观色彩缤纷,以杂草居首,略有层次分化。常见植物有:车前草、蒲公英、苦马牙、蒿草等。

天然草场资源

畜牧业在小金县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作为畜牧业发展基地———草场,其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牧草质优量多,因水热条件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草山、草坡和天然的饲草饲料、农作物秸秆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草场植被的基本特征

1.1牧草资源十分丰富:小金县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带,系大渡河水系,在地理位置上纬度偏南,不仅有典型的山原区,还有典型干旱河谷及高山峡谷地貌。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多变的小气候带。因而植物种类繁多,耐寒植物、亚热带植物、湿生、中生、旱生植物均有分布。此外,在两河一带有成片的紫花苜蓿。而在四区境内,由于人为破坏较少,多处保留有完好的原始植物群落。据有经验的老中医讲,全县植物不下千余种,是一个天然的小型植物园。据这次普查所采600号标本初步鉴定有78科,230属,514种。其他常见的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蔷薇科、唇形科、毛茛科、伞形花科、蓼科、百合科、报春花科、景天科、桔梗科等,它们是发展畜牧业的动力和能源基地,也是各类大牲畜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

1.2植物呈现规律性分布:植物种类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纵横交错构成小金县植被的主要特征。境内两河、抚边、枷担牧场等9个牧业社的地理、气候等小环境类似草地,植被同草地相同,只是由于相对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尤为明显。垂直带谱是:灌丛-森林-灌丛草甸草地-草甸草地-流石滩植被。其中在水源丰富的阴坡,森林上限高达4000~4100m。四区的春卡、汉牛、达维区的日隆、双桥沟、木尔寨沟、结斯沟深处森林面积大,上限高,致使这些地方的草甸草地海拔相应增高。

海拔2000m左右的干旱河谷带(美兴、老营、美沃、新格、宅垄),草山草坡与农耕地钳合一体。植被以旱中生的稀疏灌丛为主,散生着少量的乔木,草群稀少,形不成盖度,灌丛盖度一般在30%~80%之间。植被特点矮小、多刺、多毛、叶小、色灰。代表植物有:马鞍羊蹄甲、白刺花、蒿属、蔷薇属、芸香草、兰雪花科、卷柏、龙葵等。海拔2600~3600m的河谷、半山、高半山地带,群落组成复杂。就这一带,阳坡和半阳坡下接稀疏灌丛,沟谷处以杭子梢、蔷薇、悬钩子、野葡萄、胡枝子、枸子、忍冬等为主。在2800m左右出现成片的高山栎带,—般情况下,到了3000m以上便有典型的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地和亚高山草甸草地植被(木坡、抚边、两河、日尔、达维、日隆、结斯、沙龙等)。灌丛有小叶杜鹃、金露梅、枸杞、高山栎等。草本植物组群复杂,常见的有香青、紫菀、蜂蜜花、短柄草、草玉梅、金莲花、草莓、杜蒿、多种凤毛菊、柳叶菜、四川嵩草等。阴坡面除有与阳山类似的疏灌外,散生着柏、松、桦等乔木,其上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随着海拔增高,植被为稀疏灌丛和草甸植被组成,灌丛有小叶杜鹃、高山柳、沙棘、鲜卑、绣线菊等,草本同阳山相似。

海拔3600~4400m的区域内,是全县主要放牧区。特别是海拔3800m左右,草群层次分化特别明显,可饲牧草除禾科、豆科、莎草科外,杂类草相应增多,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抓膘、壮膘的珠芽蓼、圆穗蓼、嵩草等。到了海拔4000m左右,草群逐渐表现出密集、盖度大、矮小等耐寒特点,是牛的主要夏牧点,以高山嵩草、四川嵩草、多种凤毛菊、珠芽蓼、圆穗蓼、高山紫菀、毛茛、羊茅等植物构成。

1.3牧草生产力基本稳定:牧草利用率高,草质良好,生产力基本稳定是小金县草场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能为牲畜采食的牧草有380余种,占鉴定总数的38.37%;有害草8种,占1.86%;有毒草42种,占9.77%。其中,优势和较优势的禾本科67种,莎草科16种,豆科17种,蓼科10种。一些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的壮膘杂类草普遍存在于天然草场中。整个草场中,常出现的毒害草有乳浆大戟、狼毒、唐松草、毛茛、蔓陀罗、草玉梅、问荆、银莲花、马先蒿、乌头、龙胆、龙葵、翠雀、遏兰菜、绎漆、皱叶酸模、天南星等。但是,牧草适口性的好坏和毒害草的种类随环境不同有所差异。牧草产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夏秋植物生长繁茂,是牲畜抓膘、壮膘的好时机。冬春天寒草枯,许多地方不能满足牲畜需要,但在一般自然条件下牧草产量实际变化不大,产草量基本稳定。

1.4农村秸秆资源丰富:小金县是半农半牧区,有农耕地10167.6公顷。农作物品种多,广泛栽培的秸秆作物有玉米、小麦、青稞、油菜、胡豆及洋芋、苋科植物。以每667m2地平均收秸秆300kg计算,全县可收秸秆45751700kg(干重)。按50%的利用率计算,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资源。

1.5灌丛资源遍及全县:县境内的干旱河谷涉及全县的新格、新桥、宅垄、美兴、老营、双柏、美沃、结斯沟口、沃日及八角、木坡、日尔、达维的低山地区,分布有耐旱力强,再生率高,山羊喜欢吃的豆科灌丛锦鸡儿、白刺花、马鞍羊蹄甲、胡枝子、多种蔷薇、枸杞和草本植物芸香草、须芒草、狗尾草等。海拔2800~3500m左右的亚高山灌丛资源仍十分丰富,除一定数量的灌丛可供牲畜采食外,还有许多可作为经济植物利用。

1.6天然草场野生中药材生长良好:野生中药材丰茂是小金县天然草场的又一大特点。夏秋采集出售中草药是县境内半山、高山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的制约,使贝母、虫草、绵芪、羌活、秦艽等名贵中药得以良好生长。据县畜牧局1965年中草药材普查资料,全县一般常见中草药材300余种,为牲畜防病治病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对数量众多的中草药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是发展和繁荣小金县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2草场资源评价

天然草场是再生性生产资料,按“北草办”大纲中草场资源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在查明全县草场类型的基础上,对天然草场的数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小金县高原区日照时间长,水分较充足,产草量稳定,特别是亚高山地带草群高、密度大,优良的禾科、豆科牧草偏多,所以优良中等草场高达75.84%,利用良好,载畜量较高。县境内山地地区由于谷深坡陡,大部分灌丛难以利用,加之河谷和低半山气候干燥,水土固存困难,草群盖度小,产量较低,草场质量较差,载畜量偏低,低等草场多。

3草场生产力及载畜量

摸清小金县天然草场生产力,挖掘现有草场潜力,是此次开展草场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在此,以一定草地面积,在适度放牧的前提下,能够多使家畜良好地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家畜头数(即载畜量)来表示草场生产力:以羊日食鲜草5kg,牛、马折算5个羊单位,驴折算3个羊单位为标准,全县草场总载畜量为341381.8个羊单位。

从1980年牲畜饲养量426809个羊单位来看,已超载85477.2个羊单位。今后,应作好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增加牲畜头数,逐渐达到草畜平衡,从而提高草场经济效益。美沃、达维、枷担弯牧场、两河木城村从目前来看,虽有一定潜力可挖,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和经济技术条件较差,盲目增加牲畜头数,追求数字上的变化则会适得其反。关键所在应改变原始的放牧方式,加强草场管理,在现有头数的基础上采取一切措施提高总增、减少纯增。

抚边、木坡等16个乡,由于牲畜的大量超载,“以草定畜”就显得更为重要。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尽快对老弱畜进行有计划地淘汰,逐步缩减现有牲畜头数,从提高牲畜质量,加强草场建设,加强草场管理着手,尽快达到草场的理论载畜量。草场是一个再生性的生产资料,只要政府部门和主管业务局密切配合,科学管理,单位草场的载畜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草场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草场利用现状

1.1天然放牧场的利用:对现有放牧场合理利用,是保证畜牧业正常发展的措施之一。通过光电扫描计算统计,小金县有天然草场220887.58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9.6%。根据小金县冬寒夏凉的特殊气候特点和山高谷峡的地理环境,这种随水草而居的游牧式放牧在草场的利用上自然地分出了冬春和夏秋两个地带。海拔3600m以上的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灌丛草甸草地为夏牧场,海拔3600m以下的河谷、阶地、草山、草坡多为冬牧点。

冬春固定放牧,一般以上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的4月底为界,历时6个多月。5月以后牧民则把牲畜转入夏、秋放牧场。新桥、新格、宅垄、潘安一带气候较暖和,还春早,一般在4月中旬牧民便转入夏草场放牧。夏、秋是牲畜抓膘、壮膘的好时机,但由于县境内海拔3600m以上地区全年几乎无绝对无霜期,长冬无夏,因此草场利用时间仅有5个月,最多能达到6个月。奶牛入夏牧场后便进入挤奶期,以7月中旬至8月底为产奶高峰期。

1.2农隙地(退耕还牧地、撂荒地、轮隙地)的利用:在小金县这个半农半牧区,农隙地是种草养畜、贮备冬草的主要天然饲料地。就这次调查来看,境内各天然放牧场一般都没有打草习惯,人工种植牧草主要是利用退耕还牧地、撩荒地和农隙地。近年来由于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群众对这些农隙地的利用和管理都有所加强,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各乡群众对饲草种子的合理选育和适当施肥,使产草力大大提高。两河乡、抚边乡、木坡乡农民普遍利用农隙地栽种油麦,每667m2年产鲜草达5000余千克,干贮后主要用作耕牛春季补饲。农区各乡及河谷地带,社员多在田边地角、撂荒地种上洋芋、胡豆等秸秆作物,一般用作猪和牛的补充料。

但是,由于县境内这批退耕还牧地深居高半山,土质差,大部分还牧地都成了还荒地,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尽管责任制落实后社员对搞好家庭副业,发展养殖业,勤劳致富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栽培牧草,贮存青干草,充分利用农隙地、农副秸秆方面都比以前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每年所贮备的干草仍不能满足牛、羊越冬的最低要求。

1.3灌丛资源的利用:灌丛在小金县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资源,其有效放牧面积包括高寒灌丛和干旱河谷灌丛在内共49810.147公顷。根据小金县的自然特点,海拔2800m以下的河谷地区适宜种植苹果。因此,大量饲养山羊,将造成较大的林牧矛盾。所以,近年来河坝地区的山羊、绵羊一部分通过自然淘汰而逐渐减少,致使牧业对这部分灌丛的利用有所降低,但半山和高半山利用良好,阴、阳二山的疏灌几乎都作为山羊、绵羊和牛的四季放牧点,阳坡的青杠林,在籽实成熟脱落期,附近的社员便把它作为放牧猪的最佳地点,较充分地利用了这一资源。

2小金县草场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1牲畜分布不均,草场利用失调:牲畜分布不均匀,草场利用失调,草畜矛盾突出是小金县在草场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县16个乡牲畜大量超载,少者数千头,多者上万头。以双柏乡为例,1980年实际载畜量10120个羊单位,草场可利用面积261.8公顷,每个羊单位实有面积仅占260.13平方米,超载9366.4个羊单位。抚边、木坡、新桥、新格、沃日超载更严重。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但在两河乡、日隆乡草场过剩现象多处可见。就这次普查所到的两河红寨子沟、日隆的长坪沟、双桥沟草场面积大,牲畜存栏数偏低,尽管产草量高,质量好,但长期未能利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除此之外,由于政策因素的长期影响,一味追求牲畜的纯增数,而不考虑其个体的质量和草场承受力,导致草场严重过牧,草畜矛盾日趋突出。同时,对其草场的科学管理和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的建设重视不够,草场利用明显失调。

2.2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严重,草场退化明显:超载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一大因素,然而水蚀、沙蚀、灌丛侵蚀和长期的人为破坏不可忽视。这次普查,笔者在枷担弯国营牧场、美沃牧场、结斯小二普沟牛场、新桥牛场等处发现,成片的草场由于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和管理不善(或根本无人管理),杂类草、有毒有害草占绝对优势,植被覆盖度差,产草量低,草场严重退化。除此之外,不能被牲畜所采食的灌木、半灌木快速增长,降低了草场的有效利用率。人为破坏严重,主要反映在夏、秋采药旺季。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均有数人云集各高山采集各种中草药,在两河一带,采药高峰期草场内可见上百名采药者“紧张奋斗”。夏季是牧草的再生季节,秋季则是抓膘、壮膘的最佳期。由此可以想象,即使是较好的草场,也顶不住如此之多的人工点缀,一般的草场更是废墟一片。尽管如此,各乡政府对这一严重破坏草场现象从未认真对待,从客观上加剧了草场退化。

2.3改革的善后工作不全,草场管理跟不上: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养殖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由于长期靠天养畜和缺乏较科学的管理方法,草场使用权未能固定下来,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抢牧、滥牧日益严重,致使交通方便、草质良好的草场载畜量过大,而边远和较差的草场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草场严重退化。冬春草场与夏秋草场划分不合理,比例明显失调。春冬场过牧,负载过大,夏秋草场利用率低,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严重。

草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途径

小金县天然草场面积大,分布广,牧草资源丰富,但存在着保护不力和利用失衡等突出问题。因此,一方面应加强草场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应在合理利用上下功夫,实行科学养畜,加快出栏周转,使草场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持续的经济效益。

1严格草场管理,加速草场建设

冬春与夏秋草场的不平衡是小金县草场利用上的一大弊病。长期以来,冬场不足、夏场有余,牲畜“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较严重。为此,应增加冬场面积,提高冬场产草量,重点进行冬场建设。同时,将海拔较低、坡度较缓、背风向阳的天然草场划为冬春放牧地。逐步将大量的退耕还牧地种上适合该地生态条件的优良牧草,增加冬草贮备。另一方面,尽可能推迟牛、羊返回冬春场的时间,缓解牲畜对冬春草场的压力。

2因地制宜,大力开发饲草资源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小金县成为一个半封闭的小型植物园,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气候的四季变化严格制约着牧草的生长,夏秋繁茂饲料充足,冬春草枯饲草饲料缺乏,使牲畜的草料供需出现明显的季节不平衡。为了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必须充分利用农隙地大量种植当地优良牧草,缓解超载过牧和牲畜冬春草料不足的问题。

3实行农牧结合,加快畜群周转

小金县草场大部分超载,冬春与夏秋草场比例极不平衡,牲畜“冬瘦,春死亡”现象严重。要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半农半牧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小金县主产、高产的粮食作物有玉米、胡豆、洋芋、小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食物结构已由粗、杂转为精、细,肉、蛋等较高级食品逐渐增多,家家户户有了一定数量的余粮。因此,利用过剩的玉米、胡豆等制成配合饲料,提高牲畜营养的供给,缩短饲养周期,加快出栏周转。

另一方面,应积极合理地调整畜群结构,增加适龄母畜的比例,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其生产性能,对本地牦牛则进行本品种选育,在不断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上,优养多养和充分发挥良种畜饲料利用率高的优点,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