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思考范文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思考

摘要:在对运城市环境风险形势和环境应急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动流域(区域)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环境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等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隐患凸显,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运城市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而相望,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敏感,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不当,有可能发展成跨省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此,分析本区域环境风险形势,梳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运城;环境应急;管理

1运城市环境风险形势分析

1.1环境污染事故分析

2016年-2018年,运城市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6起,其中2016年1起,2017年2起,2018年3起,均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2起,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引发的3起,非法倾倒固体废物1起。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占总数的83.3%。其中,2017年的““1•18””因交通事故造成粗苯罐车坠入汾河事故产生了较大影响。““1•18””事件虽然的得到有效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跨省界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但也暴露出缺乏专业应急处置团队、技术支撑力度不够、应急物质储备薄弱等问题。。

1.2高环境风险企业分析

据统计,2018年底运城市共有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等级企业95家,其中重大风险等级47家,较大风险等级48家,化工企业43家;47家重大风险等级企业中,化工企业26家,冶金企业13家,其他企业8家;48家较大风险等级企业中,化工企业16家,冶金企业13家,其他企业17家。由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运城市的高环境风险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冶金等行业。运城市化工企业多分布在新绛煤化工业园、稷山煤化工业园以及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等,新绛县、稷山县位于汾河流域,风陵渡经济开发区隔黄河与陕西省渭南市接壤,地理位置敏感,环境风险形势严峻,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汾河或黄河水体污染,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和难以消除的。

2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应急管理的具体类型之一,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生态环境部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日常的环境安全检查、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应急值守、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队伍及应急专家管理,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报告、应急监测、应急调查、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向政府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等工作。运城市坚持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并重的原则,以加强“一案三制”建设为核心,以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为重点,夯实环境应急基础,环境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一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形成。设立市环境应急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具体负责对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督查和突发环境事件的上报、协调处置等工作。二是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均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制定环保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编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三是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已编制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及辖区13个县(市、区)监测站共同参与的运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基本健全了以市站为中心,连接各县(市、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网络。四是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度。通过环境安全大检查、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建立排查档案,发现问题实行逐项销号,形成隐患排查常态化机制。

2.2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2.1基层环境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环境应急机构必须独立。但目前大多数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未成立独立的环境应急机构,环境应急工作多由环境监察支队承担,环境应急机构设置不统一,无上下级对应管理,易导致上传下达不畅、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滞后等后果。

2.2.2流域(区域)环境应急体系还不完善黄河、汾河作为运城市域内两条重要河流,流域化工企业较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容易造成重大影响。全市10余家工业园区存在化工板块,园区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在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少数园区开展了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工作,但多数化工园区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尚未参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划分环境风险等级。

2.2.3地区及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其目的在于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治中发挥各部门、各地区人才、装备、技术等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运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敏感,联动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尚未建立与相邻省市环境风险防范联席会议制度,未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同时由于基层人员流动性较大,确定的应急联动联系人变化较大,不能巩固应急联动效果。

2.2.4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还需加强完善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虽编制了应急预案,但有的预案大而全,缺乏切实的操作性;有的预案照抄照搬,或者把编制工作完全交给技术服务机构,编完之后又束之高阁;个别环保部门对已编制的应急预案指导和使用不够,管理不到位,在现场检查中也只是检查备案与否,未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深究;没有统一的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的行业企业名录,导致同一类企业,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2.2.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从2017年的“1•18”粗苯罐车坠入汾河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来看,虽启动了应急物资调用机制,但也反映出了各市县在应急物质储备方面的薄弱。在本次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方案要求布设活性炭吸附坝,但各地活性炭储备不足,仅在部分拦截坝前投放了活性炭,大部分拦截坝还是以木炭和草帘为主,使吸附拦截效率大为下降。

3对策建议

3.1全面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专职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及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环境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各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应积极设立专门的环境应急机构,在资金、人员编制等方面做好落实工作。要注重加强环境应急知识培训,在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危废产生经营单位、尾矿库等重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已建立的市县环境应急专家库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省环境应急专家库,加强沟通与学习,努力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提高应急应对能力。

3.2推动流域(区域)环境应急体系建设

借鉴“南阳经验”,积极开展流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工作,努力做好黄河、汾河流域运城段环境风险调查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通过技术评估实现分级分类管理,为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和治理提供支撑。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预警体系在环境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辅助决策、日常环境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参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对辖区内的化工园区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划分环境风险等级,摸清风险底数,做到心中有底,有备无患。

3.3建立区域环境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

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其目的在于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治中发挥各部门人才、装备、技术等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应从政府层面建立完善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制度,上游发生水污染事件或流域水质出现异常,可能造成跨界流域污染的,第一时间向下游相邻地生态环境部门通报情况,根据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趋势研判,科学合理布点,联合开展应急监测,协作处置突发事件,实行应急资源信息共享;推进市域内各相邻县的环保交流与合作,共同预防和处置跨界环境污染,共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3.4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要优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推进预案“情景化”、“简明化”、“卡片化”。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可用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结合历史突发环境事件,确定本企业本单位所有可能的事件情景;预案文本应重点说明指挥机制、信息传递方式、应对流程和措施,避免简单照抄其他预案,避免在预案中大量重复风险评估报告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内容;预案要明确具体岗位的责任人员、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并落实到应急处置卡上。生态环境部门要严格执行“五要件”形式审核备案要求,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要采取档案检查、分类评估、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备案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进行检查;要积极推进电子化备案,建设备案管理平台,汇总分析环境风险、应急资源等基础信息;要尽快备案重点行业企业名录。

3.5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为了加强环境应急保障体系,为环境风险防范提供有力保障,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的要求,组织开展市县两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调查,将重点企业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纳入调查范围,摸清环境应急物资底数,建立环境应急物资管理台账。重点调查清楚环境应急物资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联系人是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风险状况统筹推进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同时要求企事业单位要对应急物资及时更新,确保应急物资在事故发生时能发挥其作用。

结语

由于地理位置、工业产业结构布局等原因,运城市面临的环境风险形势严峻,处于污染事故高发期,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应及时梳理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完备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更好的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参考文献

[1]马文亮,靳雪城,李霞.加强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对策探讨.甘肃科技,2018(5):4-5.

[2]邓水平.对创新和推进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应急管理,2011(4):52-55.

[3]林传松,卢品科.梧州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初探.轻工科技,2018(6):104-105.

作者:张秀丽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环境应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