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城市开放空间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城市空间的概念
城市开放空间相对于城市实体空间来说,能提供人们的户外公共活动、休闲和娱乐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有机组织城市空间景观、教育、文化、休憩的功能;改善交通,提高运输通行能力。重要的是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生命力。城市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形式之一。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一般具有鲜明的主题,有公共性、开发性和永久性等主要特征。要活泼精致、有良好的空间品质,让人能够亲近,以人为本。
二、城市广场的分类
广场的类型多种多样,广场的分类主要是从广场使用功能、尺度关系、空间形态和材料构成几个方面的不同属性和特征来分类。
三、以西安海港城步行广场为例
(一)广场的选取。西安市内有许多城市广场,相对熟悉的城市广场有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南北广场、张家堡广场、新城广场等,使用人群多为旅游人群,张家堡广场政治性表现强,由城市主干道围绕,基本为弧岛状,更因旁边有城市运动公园,张家堡广场的使用率极低,而新城广场也有强烈的政治意味。相对来说,海港城广场更能为人们提供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憩等社会活动,与人亲近。
(二)海港城步行广场概述。西安海港城步行街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东街与长安中路路口,而地处繁华小寨,小寨在西安中轴线上。小寨距大雁塔很近,交通便利,多条地铁线路穿过。小寨周边,名胜古迹、大学众多,被誉为西安最具青春活力的商圈。同时也为周边住区居民和各大高校的学子们提供了一处具有生活气息的社区活动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小寨商圈来说实在是很难得。
四、评价分析
(一)尺度。海港城步行街广场是一个呈东西走向的矩形广场,东西向跨度达到600多米,南北间隔30米左右。步行广场在设计时被划分为约7个不同的空间区域,彼此之间由5个景观节点和海港购物中心节点相连接。这些节点多是以开阔的广场空间搭配景观小品组成。每段空间的尺度基本上都符合格林建议的70-100m的适宜尺度范围,整条步行街通过节点的收放和两边的布置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富有变化的纵向空间形态。
(二)视觉的复杂性。海港城步行街的空间从北到南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休闲区,广场步行区域和商铺店面区域。步行街内视觉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休闲区和商铺店面区域的各种配置和变化取得的,首先在休闲区中由木板架空地面为主的户外饮品休息区域,其形式凹凸不平的折线形给整个广场形成丰富的边界区域,在每个凹进去的空间部位又都配以了不同的雕塑小品和绿植予以点缀。休闲区最北侧的大片绿地植物配置富有层次,种类丰富且观赏性极佳。南侧的商铺店面区域,由于各个店铺其独有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特点通过店面外部的装修极大的丰富了行人的即视感,有的店家还通过围篱的方式设计出丰富的外部空间供顾客露天餐饮,各个商铺搭配的符合自己店面的材质桌椅和店面效果都在方方面面中为步行街增添了视觉的复杂性。
(三)微气候。阳光:若周围环境允许,广场设计一般尽可能接受阳光,使人群体会到舒适阳光享受的同时也增加了活力因素。从实际分析可以看出,南北向的海港城广场可充分接受日照,没有周围建筑的遮挡提供了充分的日光照射,广场内部的绿化区带给人以舒适感。风:西安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从广场周边建筑高度和围合形式可以看出,总平面布局上利于广场局部适宜环境的形成,有效缓解气候差异形成的不良气流。
(四)交通。海港城步行广场位于小寨商圈,此处交通较为发达,各类交通均可到达。广场内部交通主要是处在的中间的步行区域,各个节点都有同外部城市干道相交汇的出入口,除此之外东西南北也均有进入广场的入口。广场外部交通以车流为主,周围车流量以西边和北边较大,马路周围停车较多,与广场内部安静惬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五)亚空间设计。海港城步行街并没有做特别刻意去抬高或者降低某一块面积做亚空间处理,但是在区分休闲空间步行空间以及商铺区域的时候,刻意的将休闲空间的木质地面抬高了三个左右的踏步,以木质材质同石材铺地对比,配合些许高差的处理从而区别于另外的两个空间。除此之外在5个节点的出入口处对地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抬高或者降低以突出重点。作为入口处的海港城前广场紧邻主干道长安大道,这里广场及整个海港购物中心整体抬高了4个踏步,这样的处理不仅将拥挤的人流很快的同机动车分离开来,同时提供了行人一个较为开敞的集散空间。
(六)文化地域特征的表现。城市休闲广场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供人们悠闲娱乐那么简单。相对于一些纪念性公园或博物馆,城市休闲广场作为城市的开放式空间,是与游人或城市居民有较为密切联系的一个场所,游人进入这座城市或者途中经过这座城市,总会从城市的客厅———休闲广场中体会到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人们身在其中,生活在其中,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文化的提升和延续,对于精神文明的进步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五、总结
在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中,盲目的商业行为可能就违背了最初城市广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特性。如若基本前提不是当地市民的使用,那广场的基本意义就完全丧失,无论用哪种提高活力的设计手法或后期管理手段,都只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孤岛。
作者:邢丹丹 袁晓羚 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