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肉杂鸡养殖论文:生态型肉杂鸡养殖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张登辉,杨孝列,贺军 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河西地区发展生态型肉鸡产业的必要性
1.1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居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脆弱,要求肉鸡产业遵循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河西地区总面积27.48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0.44%,人口密度为16.47人/km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地0.19hm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河西走廊光照充足,年均气温6℃~9.3℃,≥10℃的积温2800℃~3580℃,年日照时数3000~3300h,走廊绿洲农区是省内最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只占全省的19.64%,却提供着全省70%的商品粮。区内还有大面积的可垦荒地资源,占土地总面积的62.90%,牧草地753.4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41%,这些都为生态型肉杂鸡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但该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mm,最西端的敦煌市年降雨量不足40mm;2/3以上的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沙漠面积近2.3万km2,占总面积的8.37%,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低,加上降雨季节分配不均,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该地区传统粗放式经营方式不仅不能有效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而且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充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资源的综合多级利用,才有可能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2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肉鸡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无污染、无残留的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忽视生态平衡,致使畜牧业生态环境破坏日益加剧,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城乡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畜禽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时有传播,直接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限制了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另外,由于城镇化等原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增加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生态型肉鸡产业,是实现河西地区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3河西地区肉鸡产业特征,促使其走生态型养殖之路
随着河西地区肉鸡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肉鸡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解决矛盾达到双赢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型肉鸡产业。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河西地区沙漠、荒漠、草地、林地、果园等资源,开展肉杂鸡放养,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肉鸡产业,使河西地区肉鸡产业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2.1具有发展生态型肉杂鸡的气候条件
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干旱荒漠区,地域跨度大,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工业污染较小,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优良,是发展生态型肉鸡和生产绿色鸡肉的优势区域,尤其对于发展以资源、气候为生产基础的生态型肉杂鸡产业提供了优越环境,因为,生态型肉杂鸡是在沙漠、荒漠、草地、林地、果园等处放牧饲养的鸡,气候条件和地理资源环境对其肉质影响很大,可见,河西地区发展生态型肉杂鸡的潜力巨大。
2.2具有成熟的繁育体系,种质资源充足
生态型肉杂鸡是肉蛋杂交鸡,是利用海兰、罗曼等商品蛋鸡做母本,用父母代快大型白羽肉鸡公鸡(如艾维茵)或父母代红羽肉鸡公鸡(如安纳克)做父本,采取经济杂交方式生产的商品代肉鸡(商品蛋鸡♀×父母代肉公鸡♂=肉杂鸡),为亲缘较远的杂交鸡,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河西地区商品代蛋鸡养殖数量大,生产水平高,能够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生产提高足够的种质保证。
2.3实行季节性与弹性化生产体系,规避市场风险
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明年4~10月为生产旺季,且实行“产量有升有降”弹性化的生产体系,在市场行情好,价位高,出现大量订单时,对产蛋的商品蛋鸡实施人工授精,随时获得大量种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迅速组合生产要素,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规模养殖。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则停止人工授精,蛋鸡饲养场继续生产销售商品鸡蛋,产业链其他环节都跟随降低产量,规避产品难卖,价格下降的市场风险。
2.4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畜牧业是利润较低的行业之一,而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而生态型肉杂鸡采取放养,鸡在草地上自由活动,生存空间大,远离污染,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饮水天然洁净,保证了动物福利,放养时多食用牧(青)草、草籽,捕食各类虫蛹、蚂蚱和甲虫,并适时补充五谷杂粮,加之运动锻炼,体质健壮,因而具有毛色光亮、肌肉丰满、肉质细嫩,鸡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其售价也被普通鸡高出一倍甚至更多,加之,生态型肉杂鸡是节约型畜牧业,节约煤炭、电力、耕地、淡水、建材等资源,养殖成本较低,据调查,每只生态型肉杂鸡获利20~25元。
2.5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西地区作为“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重镇,是开拓中亚市场、联系远东的纽带,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与甘肃邻近的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是世界畜产品主要进口国之一,为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其次,生态型肉杂鸡是绿色食品,国内、省内及河西地区本地也有广泛的销售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因此,生态型肉杂鸡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6具有政策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退耕还草的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特色养殖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为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物质保证。
3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3.1结合河西地区实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河西地区土地面积大,光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群众文化基础高,养鸡积极性好,但干旱少雨,生态脆弱。要提高环保意识,走绿色环保之路,把发展肉鸡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统筹规划,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基地,为龙头企业和市场提供大量质优且稳定的产品,确保龙头企业和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3.2延长生态型肉杂鸡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众所周知,畜牧业生产要经历养殖、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其中加工、流通收入占70%,可见增值增收的主要环节在加工、流通上。因此,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要以创建名优产品为突破口,瞄准国内外市场的多种需求,促进产品向深加工转变,提高养殖的总体效益。选择养殖规模适中、鸡群净化好、技术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高的商品蛋鸡场繁育肉杂鸡,采用生态型肉杂鸡养殖新技术,严格控制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保证生态型肉杂鸡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型肉杂鸡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多次增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精心策划,树立品牌,使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逐步发展为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逐步完善各类产业化模式,加速产业化体系建设
畜牧业的创新突破,在于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了服务体系的强大支持,才能改变畜牧业在市场化、国际化环境中的处境,没有服务体系就没有新型农户,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发展过程中,“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政府服务组织+协会+农户”及“专业市场+农户”及“服务体系+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大部分是以生产性服务业做支柱的创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在服务体系中,有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兽药厂、屠宰场、养殖户等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有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这些产业链上的成员,构成了社会化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链接形成有分有合的网络体系,将产业链成员联合起来构建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化经营,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
3.4重点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担负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角色,既是生产加工中心,又是信息、科研、服务中心。所以,龙头企业必须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供全程服务的综合能力,是发展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生态型肉杂鸡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同时,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只有与农户真正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具有活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3.5“产、学、研”结合,加强生态型肉杂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在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进程中,要注重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重点抓好生态型肉杂鸡养殖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建设生态型肉杂鸡繁育体系、推广规模育雏、规模放养、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从业者的科技素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结语
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立足于河西地区实际情况,以科技为依托,争创名牌,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生态型肉杂鸡产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