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会计信息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我国的征集考核主要是以交付给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为评价的,所以我国的很多干部为了彰显个人的能力,就会在政策上给企业下发一定的纳税标准,若企业完成这项指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政府官员就会暗里鼓励企业在财务报表当中作假,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就会使国家的利益及企业的利益同步受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在我国也是比较常见和普遍的。
2.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千头万绪。归结起来无非两端,做实基础与下定决心。正如对所有的社会丑恶现象一样,要根除它,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要有系统的研究,系统的基础准备,本人认为,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作为能够胜任岗位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且这两个因素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对会计的质量产生影响。那么要想有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制度,严把持证上岗关,对会计从业人员上岗所需要具备的资格和条件要进行严格的规定。要统一建立起刚性的从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会计道德从业规范人员的惩处力度,用此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做到从潜意识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定期培训制度要严格执行,实行会计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产生的正确处理会计事物和调整会计人员职权和职责的行准则。我国的《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及《会计人员工作规则》都对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了规范,为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为断提高其会计职业道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抵制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3.加强会计信息的控制与监管。在市场经济和利益驱动下,信息提供者的利已动机是普遍存在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的,但动机不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的行为。如果能对虚假的信息提供者进行有力的监管,使造假行为不仅不现实、不经济,而且会受到严惩和索赔,那造假者在理智的权衡中也会放弃造假。因此应当加强会计信息的控制与监管。当前,为了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的失真,应当将单一的独立审计监督与社会的综合监管相结合,将硬性的制度监管与柔性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将行政制裁与民事赔偿相结合,使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就象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一、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中信息供应方分析
会计部门是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为了维持企业会计信息的供需平衡,会计部门在会计信息构建过程中不得不对所提供信息的具体内容、数量和实际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做到以有限的信息资源应对需求方无限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是企业会计部门的直接领导机构,所以容易通过对会计信息的不良处理来对其他需求者产生错误的影响,进而损害其他需求者的自身利益。所以为了维护企业其他权益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还应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为会计部门设立相应的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相应的会计规范来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企业相关权益人员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承担者,应该享受到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供应服务,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流向等问题加以掌握。
二、协调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
(一)加大我国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管制力度在坚持企业经营活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由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和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介入信息供求双方的博弈关系,在对双方实际利益需要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社会大众的集体成本效益来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并采用法律强制约束保证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合理解决现阶段企业活动中供需博弈激化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信息披露的管制具体应该包括对会计信息质量、内容、时效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对企业披露管制制度进行及时的革新和调整。
(二)建立健全会计准则和相关行为规范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外在特征,并且这两种特征之间的内部矛盾为信息供应虚假信息的制造创造了可行的条件。所以一方面应该对现有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作为制度建立的首要目标,对会计制度统一和灵活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科学的处理;另一方面,应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会计制度制定经验,对我国现有会计制度和行为规范加以完善,尽量缩小会计政策的可选空间范围,避免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外部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我国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普遍存在的状况,除了要求信息供求博弈双方在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约束下通过反复博弈逐渐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以外,还应该通适当的外部监管和强制性惩罚从根本上对信息造假现象加以遏制。因此,政府相关监管机关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制定出相应的行为规范后,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企业活动中的违规操作者进行严厉的惩治。需要注意的的是,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要得到预期的会计规范效应,就必须注意使信息造假者在造假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造假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促使博弈矩阵在平衡线上小幅度上下波动,逐渐使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趋向一致发展。
(四)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在会计信息限定方面的作用企业产权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产权和会计信息产权。对于企业基本产权来说,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功效得以顺利发挥的前提条件,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外部权益相关者对内部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控制。而会计信息产权的现代化管理和明晰能够在促进企业效益成本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
三、结语
1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
宏观来说,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两个层面,一是削弱了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二是降低了收支信息的真实性。
1.1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资产信息的负面影响新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资产信息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基金的购置,以满足医院固定资产修缮、维护以及更新要求。这一规定显然借鉴了企业会计中的折旧方法,唯一的区别在于医院固定基金的账面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备抵科目。这项规定增加了医院会计项目的专项基金,却不会作为固定资产的减少项目而进行记录,换言之,医院的资产总值并不受基金的影响,相关的会计账目无法切实反映医院资产的变化,如此,则造成了医院的资产虚增问题。
1.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收支信息的负面影响新会计制度中将医院药品收支从资产和其他收支中分离出来,规定医院必须要独立进行核算和管理[5]。这一规定对医院收支信息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医疗人员的开支应纳入全部开支中,如此,这就导致了不仅医疗人员为患者甄选药品或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方面的价值难以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更导致开展会计工作时相关核算与收支核算也可能会存在着不配比问题,从而导致医院收支信息不准确。此外,新会计制度还规定在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应分摊到医疗以及相关药品的支出中,而现阶段公立医院的收支主要产生于两个渠道,一是实质性的管理费用,二是间接产生的管理费用。那么,如果管理费用是以间接形式产生的,则应按照活动中参加人数比例进行分摊。而医院各部门产生的费用与参与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分摊关系,按照这一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的分摊,必将造成管理费用分摊比例过高的问题,在无形中由于人为关系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医疗机构的成本,夸大了药品的结余,难以如实反映医院的收支信息。
2消除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负面影响的对策
2.1增强医院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是公立医院开展会计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依据,公立医院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离不开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信息的核实及确定,同时也需要灵活应用新会计制度,构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会计体系。首先,医院应尽快对固定资产依照企业会计模式进行折旧处理,并将项目记录到财务报表中,从而让医院资产与负债项目更清晰。同时,医院还应当在有效的使用年限中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分摊,明确应收款帐,对确认无法收回的款项及时作坏账处理。如此,则不仅能够分清医院的欠债责任,同时还能够加强医院会计部门对资产安全的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
2.2整合医院资产信息新会计制度中规定将大型基建费用进行单独核算,这种核算办法容易导致医院财务报表难以准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对此,医院可通过在建工程账户增设一个关于基建工程的项目,并在长期借款账户下再增设一个关于基建借款情况的项目,最后把与基建工程相关的会计信息与医院总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增强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3建立统一核算体系综合来说,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了医院成本管理效能,并规定了管理方法和要求,但对于成本分摊和核算对象等问题却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公立医院在落实新会计制度时,应注意加强对成本范围及相关核算对象的管理,统一核算体系,对于管理费用的核算不再进行分摊,而应作为针对行政管理等部门成本活动的单独反映,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条理性和真实性,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效能。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在财会以及审计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法律体系,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财务制度甚至自相矛盾,对法律执行造成了困难。另外,当前的会计制度不完善,导致无法对会计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不能够适用于企业多变的环境及情况,这样在新的事物和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法,客观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2.监督体系的有效性不强。从当前情况看,三位一体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会计监督以及内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种形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为了自身利益,导致监督效果不好,另外,内审监督存在问题,不能将其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外部监督来说,注册会计师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常常有不良行为发生。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素质也是影响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业务素质比较差,且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施工企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生活环境的艰苦,再加上人员配备不足等因素,可能给不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以可乘之机。从当前情况看,很多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知识结构,无法对施工成本特点以及核算方式进行系统掌握,同时也不能对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掌握,总之,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等方面看,都会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
二、有效解决措施
1.做好企业信息化工作。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能够使企业更好进行经营和对企业进行制度流程监督。企业加强信息化工作,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能够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及协调,及时、准确地做到单据传递及信息共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企业信息的真实披露。
2.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对我国的会计法、税法、审计法及各项经济法律法规的宣贯及落实。会计法对会计凭证编制以及账簿等级还有报表编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依据;税法对税收的征收管理及程序流程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审计法要求我国的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要逐步将内审制度建立起来,监督以及评价与服务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3.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财务信息是进行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决策正确性的重要条件,所以,企业的决策层应该就财务信息披露高度重视,在对本企业业务深度调研的基础上,财务反映与业务需要挂钩,提升应变能力,对监管手段进行创新,更好地为业务服务,利用各项措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环境会计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处
在探索发展阶段,实务层面发展也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具体表现为: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提供的信息量也严重不足,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仅仅只是对企业中存在的环境信息做简要文字说明。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第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不到位。第二、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不强。我国企业习惯在法律的压力下被动地提供会计信息,不愿意主动对外披露相关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更是涉及的更少。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完整,且实用性不足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少,大多是财务信息,单独披露环境信息的专项报告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重污染的企业,环境信息能少披露就减少披露,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充分,可供信息使用者使用的资料少,因而可比性差。
(三)缺乏规范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我国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可能只选择披露一些较好的环境绩效信息而避免不利的信息披露,这样就使得信息使用者就很难获得企业真实信息,难以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环境绩效,无法对进行企业全面评价,最终影响其做出决策。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具体落实。具体来看,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环境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一是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使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未来能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二是环境负责。环境负责是由于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环境污染导致企业要在未来承担一定的支出,这些支出在尚未正式支付之前就已经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三是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得到的收益以及在企业环境资产中取得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收益。四是环境其他支出。企业从事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时,就可能会产生相关支出。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目前我国主要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是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将影响财务的信息直接列入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报表、报告、补充资料等方式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独立报告模式是有专门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信息,主要包括污染排放、环境审计报告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环境会计正处在发展阶段,因此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采取“阶梯式”的发展战略,等到发展的一定阶段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
(一)重要性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仅仅指的是其本身的重要性,其还体现在上市公司对重大项目的会计信息核算工作上。上市公司在进行重大项目时,应将各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详细以及准确的进行披露;而对于一些较为次要项目的会计信息则采取简要披露或不披露的方式。这样做就可以让最重要的会计信息得以重点体现,免除了次要信息因模糊或错误导致的会计工作量加倍,同时以避免了次要会计信息将主要会计信息掩盖,使得信息使用者对公司整体决策出现失误,阻碍公司发展。
(二)合规性合规性又称为合法性,是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属性。其主要指的是当公司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工作时,需要严格遵照我国相关会计核算法律法规进行。其合规性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成时间的合规性、核算方法和过程的合规性、核算内容和组成的合规性以及披露内容和形式的合规性等。在各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其合规性是衡量会计心理披露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保证该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现状
2009年到2013年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调查工作显示,平均每年我国都有近百家上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情况,大部分均是未及时进行披露、披露信息不真实、虚报或错报资产、虚设经营项目、对重大项目未进行披露以及对外担保项目未进行披露等。
(一)虚构公司收入当前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不同目的,都通过虚构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影响其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一般情况下就是采取虚构收入、提前核算收入(将下一时期收入放在当前时期进行核算)、虚构企业资产、虚设运营项目等手段,这样做能够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实际调查中,一些公司利用虚假出货单或虚假销售发票为本公司增加销售额度,同时也虚假增加了利润额度,这也就使得该公司从表面上看在市场中拥有较好的地位和发展,蒙骗政府和同行业者,以此谋求不正当利益。
(二)虚设费用项目近几年来,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费用资本化或者递延费用等方式达到虚增销售利润的目的。还有一部分公司采取虚增相关费用的方式,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虚增折旧、虚增运营成本费用等方式,减少公司在当期经营的利润,这样就可以使本公司在上税时少交一部分钱,导致了国家经济的损失。例如在2005年,两面针有限股份公司就以在其它相关公司挂账广告费用的方式,为自己公司虚增了仅60亿的利润,使得其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严重受阻。
(三)不等价资产置换当公司出现亏损时,一部分公司会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来挽救经营颓势,这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较为惯用的手段。但当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或者关联交易等方式,通过不等价资产置换或者虚构资产置换过程中的利润操作费用等手段,将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虚假披露。使其能够继续在市场中保持一定的资历,欺骗市场和同行业者,并以此获得非法利润。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够全面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首先表现在对财务报表的披露,尤其是非上市的商业银行,很多商业银行很少披露或者甚至没有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财务报表附注是用来说明商业银行使用的会计政策及其他相关项目,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报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会计政策变化时常发生,这对商业银行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加大商业银行报表附注的披露势在必行。其次表现在对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的披露。表外业务虽然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随着表外业务的日益发展,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也不断的改变原来业务单一的状况,逐渐发展各种表外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在不断的膨胀,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不容忽视。最后,表现在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上,非财务信息是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不涉及财务状况的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对这些非财务信息却不能够公开披露。
2.信息披露标准较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该办法用来规范国内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管理还比较落后,《暂行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只做了最低披露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上市。原来的《暂行办法》规定的最低标准对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并无实际影响,其主要受证券法的规范,但对于非上市的商业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的最低标准是其受到规范和约束的唯一标准。因此,非上市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也会促使非上市银行对自身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3.监管系统不健全
商业银行监督系统不健全首先表现在监管法规不完善,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不够精确,使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时有空子可钻,影响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的很多规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具体操作起来可能很困难。其次,监管体制不健全,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采取“外部压迫式”的监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靠外部的强制制度的约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部压迫式”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合商业银行目前发展形势的需要。最后监管合作不协调。在监管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必然会造成监管力度下降,浪费监管资源,当前监管合作协调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
1投资效率的概述
1.1投资效率的概念投资就是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而在当前付出的投资行为,企业在从事某种项目投资时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要实现未来经济利润的更大化。投资主要分为生产性投资和资本性投资。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生产性投资行为。企业进行投资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因信息不对称和冲突等而出现非效率投资的现象非常的普遍。
1.2投资效率的衡量目前关于对投资效率的衡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投资效率进行衡量:一是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从企业支付现金作为企业投资的替代变量;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将企业的增加值作为企业投资的替代变量。
2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投资效率:
2.1在项目决策阶段在企业选择项目时需要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发现掌握项目的可行性,这些都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作为判断的依据,一旦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就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比如某个项目可能需要投入5000万,但是由于企业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成分,只是披露了前期建设费用需要3000万,而没有披露整个项目完成后的资金,结果导致企业误认为只需要3000万就可以,于是在企业投资该项目后,就会在后续的工程建设中因为资金短缺问题,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2.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不断地分析与总结企业项目的运行情况,并且根据市场变化、企业环境变化等因素调整投资策略,进而实现投资效率的最大化。而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及时的发现投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而及时的采取控制措施,保证投资方向的正确性。比如在企业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市场因素的变化,比如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等,这就需要企业根据真实的会计信息评价项目实施的市场可行性,从而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投资策略,通过有效的补救措施降低投资失败的现象出现。
2.3在项目完成阶段当一个投资项目完成后需要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估,以便分析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而这就需要正确的会计信息,通过正确的会计信息才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判断出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而为下次投资提供科学的案例依据。当前我国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关系时需要面对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企业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又遇到很多好的投资项目时,企业应该如何分析与判断这些项目的风险与效率,从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二是企业应该如何解决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如何降低融资的成本;三是企业如何充分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将有效地资金用于投资过程中,并且降低机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