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体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心理援助组织间协作体系作为心理援助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用科学的原则与方法来构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协同与合作是一种保持集体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因素,由此能够促进系统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因此,我们才能用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间协作体系这个问题,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就是一种系统的表现形式,对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系统方法的角度不可或缺。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是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虑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它为我们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是系统,按照贝塔朗菲的观点,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7]。钱学森主张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8]因此可以把系统定义为: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运用系统科学需要掌握的原则有:整体性、层次性、优化性、模型性、动态性等原则[9]。本文基于这些原则,尝试构建红十字会与政府、社会的心理援助工作关系模型,以使这个组织网络系统更加科学、有序且有效的运行。
二、云南省心理援助组织间协作体系模型构建
根据调研,云南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对于灾后心理援助这一领域的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经过几年专业研究与实际经验的积累,云南省在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省内各组织在灾后心理援助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这些组织这些年所做的工作,为云南灾后居民心灵重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课题组经过实地调研与资料研究,对云南省进行心理援助的主要组织做了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构建了云南省心理援助组织间协作体系的模型。以时间维度为分割标准,将组织间的协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平时状态下的各组织间的协作,另一个为紧急状态下的各组织间的协作。
(一)云南省灾后心理援助中的红十字会定位及援助组织分类
首先,对云南省红十字会的定位做界定。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云南省红十字会的定位如下:作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一个重要助手,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构建心理援助平台,作为这一平台的重要参与者,借助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功经验,开展自然灾害心理援助工作,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云南省灾后心理援助的组织进行分类。以红十字为中心,根据云南省与之有过协作关系的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将要纳入协作体系的组织主体分为三类:云南省红十字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考虑到作为灾区本地的组织与红十字会协作时间与空间上的特殊性,即把它们归一类:灾区当地组织。这样,组织协作系统的组织主体整体上可分为四类,如图2所示。
(二)平时状态下的组织间协作
1.组织成员: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中心、常态组织、准常态组织2.合作内容:灾后心理援助理论与技术研究、专家资源库建设、志愿者资源库建设及心理援助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包括对多灾害地区的乡村干部、单位骨干、基层社区领导以及当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心理援助知识的培训)等。3.平时状态下的心理援助组织间协作体系如图3中所示,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中心在常态下与省内外各常态组织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同时,心理援助工作中心还与很多具有合作机会的心理援助组织开展积极的合作关系。借助业内纽带的关系,红十字会心理援助中心还能够通过一些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组织来开发新的组织关系资源。以共同救灾为契机,主动将许多拥有潜在合作关系的组织纳入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中心所建立的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中来。这方面已有其它地区的经验,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台湾心理治疗协会等多家台湾心理机构组成的“台湾512川震服务联盟”前往汶川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与中国内陆的许多救援组织进行了援救合作,为台湾的心理援助组织与内地心理援助组织的合作与协同提供了发展组织关系资源的契机。
(三)紧急状态下的组织间协作
1.组织成员: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指挥中心、心理援助信息联络组、心理援助后勤保障组;常态组织;非常态组织;灾区当地组织(包括接受培训的人员力量)。2.协作内容:实施心理援助3.协作方式:政府统一协调、平行接洽、“标记”方法4.紧急状态下的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如图4所示,紧急状态下:(1)由云南省红十字会专家资源库与各有过合作经验的常态组织间在危机来临时,结成同盟,成立心理援助救援小组,赴灾区救援。(2)心理援助救援小组由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中心统一领导,负责心理援助工作人员的派出与管理。(3)到达灾区后,由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指挥中心及时与当地政府,当地红十字会组织,以及当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得到心理援助工作的协助。(4)与没有过合作经验的和省内外非常态组织间的协作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当地政府、卫生部、民政局、教育部或者现场指挥部进行心理援助组织的统一管理与指挥;第二,依靠红十字会自身的力量进行组织间的协调,在没有统一协调者的情况下,云南省红十字会的信息联络组负责与各非常态组织进行平行接洽,心理援助后勤保障组协助协调工作,如与其它非常态组织取得联系,获得了协作机会,相应的组织间对进行心里援助的协调也就成为可能,势必有利于解决重复救援等问题的出现;第三,可以利用工作中某一些细节部分来调节整个救援工作的协调,在这里,我们引入“标记”的概念,标记(markup)能引起注意、易于记忆辨识的记号。在红十字会或者是成立的心理援助小组在进行完心理援助工作后在灾区居住地发一个带有红十字会红十字标记的贴纸,以此作为“这户已经进行过心理援助工作救援”的标记,以减少重复救援的问题。(5)把各心理援助组织纳入云南省红十字会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中,达到改善救灾工作质量、促进志愿组织和政府机构良好的合作、参与救灾、提供灾害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
(四)紧急状态过后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当地人员的专业培训是建立灾后心理援助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云南省红十字会可与各组织或者政府部门一起,对云南省灾害多发地区的乡村干部、单位骨干、基层社区领导以及当地学校教师等进行培训,宣传与普及心里援助专业知识。使他们在灾后第一时间可以进行自救或者相互救助,同时这支力量也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证,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各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技术支持与指导才能完成。长效机制的建立思路如图5所示
三、结论
1.灾后心理援助的组织应当由多方构成,其中政府是灾后心理援助的主导者,政府主导的优势在于能及时启动社会动员机制,整合心理重建资源。自救、政府救助和非政府救助是灾后救助的三个主要途径。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给予我们借鉴,如日本、美国等,在这些国家,非政府组织是灾后心理援助的重要力量。在美国,很多非营利机构就积极参与到灾后的心理服务,其中包括美国红十字会、心理学系、社会工作系、教会组织、各大学的医学院、慈善机构等。
2.在当前公共管理的现实背景下,红十字会在灾后心理援助等应急管理过程中应发挥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云南省红十字会在灾后心理援助过程中与各个政府部门、学校、心理研究所、医院卫生所、心理专家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行动,相互协调与合作。作为政府应急救援的助手,云南省红十字会具有相对健全的组织体系,具有百年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灾后心理援助等应急管理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组织协调优势。同时,作为从事人道救助工作的社会团体,云南省红十字会积极参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在灾后心理援助及救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
3.本文构建云南省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的模型,突出政府主导,云南省红十字会协作参与,联合各心理援助组织与志愿者等民间力量,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协同,使灾后心理援助组织协作体系发挥出最佳成效。
作者:邓崧杨洋陆宏通黄静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