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地方政府做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主力军,在经历了雪灾,洪灾,地震的考验后,已经在抗灾救灾方面显示的日益成熟。在全国人民的见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我们并不可以满足于当前的成就。我们要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机制,以便于日后取得更大程度上的飞跃。
(一)前期预防阶段
1.健全完善的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首先,加快灾前预警系统的建设;其次,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第三,积极组织专门针对自然灾害应对的模拟演练;第四,建立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主体、民间组织救援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
2.强化与自然灾害应对相配套的法规建设根据中央颁发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地方政府可以以此作为母法,根据本地的具体实际,实事求是地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而把基本法作为应灾行动的纲领,应急管理法作为基础,最后与地方政府颁发实施的政策法规相结合,逐渐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中期的应对阶段
1.应对自然灾害的机构建设与分工“危机”即危险亦是机遇。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往往是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作战。这就需要有建立一个强大的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和管理。首先,打破原有的单一部门的营救模式,建立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都能够积极响应的协调机制;其次,保证救灾的专业化;第三,建立综合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第四,培养社会自我救助体系,扩大应对自然灾害的群体力量。
2.应对自然灾害的人才配备随着未来灾害风险的不断增加,抗灾救灾机构的设置,地方政府需要在救灾实施与灾后赈灾款发放等环节加强管理,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救灾有作为人才来适应不同层次的综合应急管理,具体包含高级决策型人才,执行指挥型人才,具体操作性人才,专业的心理救助人才。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的研究工作,培养一批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融合的人才。
3.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第一,完善救灾动员机制;第二,物资储备;第三,建立有效地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四,保证信息的通达。
(三)后期的灾区重建阶段
1.构建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绩效评估体系首先,要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程度,影响范围,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其次,设置合理的绩效评估的指标,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第三,强化评估的运作机制,地方政府应该依托于电子技术,高科技的人才和网络信息手段来实现这一评估;第四,通过相应的规则,体系来确保评估的顺利进行。
2.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善后机制第一,地区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挟持”的救灾工作计划;第二,重视心理疏导,抚平心理创伤。人作为社会中的人,心里恢复需要纳入社会过程中,尤其是对轻症心理障碍者的治疗,主要要采取社会的手段。
3.确立问责制度在抗灾救灾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系统都积极地参与到救灾过程中。但仅此是不够的,只有把行政领导干部或是一般的公务员都纳入到问责范围中,才会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从而保证监督的有效进行。首先,明确问责主体;其次,开拓多元化的问责渠道;最后,规范问责程序。
(四)结语
灾害应对体系已是现代政府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表现政府应急能力和水平的核心要素。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机制如果得以完善,那么在应急管理中,在规范制度的前提下,将会提高我国社会的抗灾能力,并最终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
作者:李聪聪单位:许昌学院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