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总结近年江苏省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发生密度高等特点,从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化学除草水平尚需提高及不良气候条件影响等角度展开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监测、农业防治与化学防除相结合的防控策略,为科学、合理、安全防控麦田杂草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田杂草;发生特点;防除对策
小麦是江苏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20万hm2,主要分布在太湖、宁镇扬丘陵、沿江、里下河、沿海和徐淮六大农业区[1]。主要种植制度为稻麦轮作,播种方式以浅旋耕播种为主。麦田杂草通过与小麦苗竞争水、肥及生长空间等资源,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降低小麦的抗逆性,导致产量降低。轻度草害田可造成产量损失10%,中等草害田造成产量损失30%,严重草害田产量损失70%以上,甚至绝收[2]。据当地植保部门统计,经过防治后江苏全省每年仍因草害损失小麦5万t以上。其中,2017年损失52376t。此外,杂草还是多种病虫的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有利于小麦病虫发生与为害。针对近年来本省麦田杂草发生日益严重的情况,于2014年起开展江苏省麦田杂草普查,以了解本省麦田杂草发生概况,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科学、安全防控麦田杂草提供参考。
1发生概况
本省麦田杂草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群落为主。禾本科杂草以菵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为主,早熟禾、野燕麦、黑麦草次之;阔叶杂草以繁缕、牛繁缕、猪殃殃为主,大巢菜、藜次之。由于种植结构不同、土壤类型及地带性气候因素差异,且近年来随着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选择性除草剂的连续使用等因素的影响,本省各地麦田杂草草相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菵草、日本看麦娘、看麦娘、猪殃殃、繁缕、牛繁缕、荠菜、大巢菜、野老鹳草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发生。而棒头草在苏南地区(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地)重发;硬草在沿海、淮北局部地区(南通扬州、泰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地)重发;早熟禾在沿江、大运河沿线(南通、泰州等地)重发;藜科杂草在沿海(如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地)碱性土壤重发;泽漆在苏中、苏北等地(如扬州、泰州、淮安、宿迁、连云港、盐城、徐州等地)重发;石龙芮在宁镇扬丘陵区(如南京、镇江、扬州等地)重发;多花黑麦草、雀麦、播娘蒿、波斯婆婆纳、麦家公等在淮北地区(如淮安、宿迁、连云港、盐城、徐州等地)旱茬麦田重发。近年来,本地麦田杂草草相也有所变化,自然发生程度呈日益加重趋势。菵草、早熟禾、婆婆纳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密度上升较快,呈加重为害趋势。野老鹳草、泽漆、棒头草等田埂、沟边杂草有从田埂、路边向麦田扩散趋势,在局部地区已蔓延到田间为害。据2017年2月底田间杂草普查,发现苏州地区野老鹳草由田埂向田间扩展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田间发生多度可达0.99%,宿迁泗阳地区麦田野老鹳草发生密度达30株/m2;淮安金湖地区麦田泽漆发生频度达3%;泰州姜堰区棒头草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仅在田边、沟边、渠边、路边发生,扩散至田间,田间发生密度达15株/m2。
2发生特点
2.1发生种类多据2014—2016年江苏省田间杂草普查结果,江苏省麦田杂草种类达168种,分属35个科。主要有以菵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30种,以稻槎菜、小飞蓬、马兰等为主的菊科31种,以播娘蒿、荠菜等为主的十字花科11种,以酸模叶蓼为主的蓼科10种,以大巢菜为主的豆科10种,以繁缕、牛繁缕为主的石竹科9种,以波斯婆婆纳为主的玄参科6种,以石龙芮为主的毛茛科6种等。
2.2发生面积大2001—2017年,江苏省麦田杂草年均发生面积185万hm2,防治面积年均201万hm2,发生与防治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2017年全省麦田杂草发生面积203万hm2,较2001年增加31.79%;全省防治面积达242万hm2,较2001年增加76.77%。
2.3发生密度高据2014—2016年全省杂草普查,本省小麦田有2个出草高峰期。播种后7~20d出现第一出草高峰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自然出草量最高可达1000株/m2以上,12月中、下旬气温降低、杂草停止出土。据2017年1月田间杂草基数调查,淮安市洪泽区禾本科杂草密度可达1460株/m2,镇江市禾本科杂草密度最高为4425株/m2。小麦播后翌年2月底至3月初,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期,以阔叶杂草为主,自然出草量大。2017年2月底调查,南通市如皋区阔叶草发生密度达395.3株/m2,宿迁市阔叶杂草发生密度为111.6株/m2。
3重发原因
3.1简化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麦田免耕、少耕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导致土壤中杂草种子库密度积累,有利于杂草发生,且轻型栽培下麦田杂草出草不一致、出草期长,防除难度大。本省小麦田以免耕、少耕为主,面积达180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5.35%。其中,宿迁市2016年小麦田免耕、少耕田块占种植面积的97%。免耕田的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高于旋耕和翻耕,杂草发生量明显多于旋耕和翻耕田[3]。
3.2杂草抗药性水平迅速上升随着单一除草剂品种长期连续及不当应用,导致除草剂抗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本省麦田菵草、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猪殃殃、荠菜、繁缕、大巢菜对苯磺隆和苄嘧磺隆等均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导致田间防效降低,增加了麦田化学防除压力。2017年3月杂草防除调查,发现扬州市炔草酯、唑啉草酯等药剂对菵草防效较差。据徐洪乐[4]调查发现,江苏省小麦田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已产生高水平抗性。而苏州市精噁唑禾草灵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也由20世纪90年代的超过90%降低为近年的56.1%~68.4%[5]。
3.3化学除草水平尚需提高本省麦田除草主体为农民,但很多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掌握杂草防除防治适期,导致防治难度加大。麦田杂草防除过程中,用水量不足、喷施不均匀、重喷、漏喷现象亦时有发生,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部分农民为追求防效任意加大药量,造成药害发生。据2017年4月调查,本省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面积高达1698hm2(表1)。此外,农民往往见草打药,冬前土壤封闭意识薄弱,在麦田杂草防除过程中过度依赖茎叶处理剂,导致防除压力加大。
3.4异常气候条件影响防除近年来,本省水稻收割普遍较晚,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冬前化学防除面积较小,加之整个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好,有利于杂草的萌发与生长,春季防除难度大。如2016年,受温度、降水等因素影响,本省冬前化学防除面积仅48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12%,冬后杂草发生达标面积达66.06%。但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性。扬州市麦田冬前化除面积仅占种植面积的3.83%;2017年2月8日普查,全市小麦田杂草发生达防治指标面积平均为47%,其中邗江区高达70%,仪征市达60%。宿迁市冬前化除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24%,冬后杂草达标面积占种植面积36%。
4防除对策与建议
4.1加强监测及治理①加强草情监测。每隔3~5年,开展麦田杂草普查,及时掌握草情变化,改变防除策略和调整除草剂配方,建立杂草草情监测制度和体系,以准确及时预报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用药。②加强抗药性监测。加强对本省麦田杂草抗药性水平监测,推行除草剂的合理混配和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针对麦田杂草抗药性水平的状况,联合科研、教学和农药企业加大“高效、经济、安全”除草剂的开发和筛选力度,不断开发新型除草剂和生物除草剂。
4.2推广农业防治措施①精选麦种。播种前对麦种进行筛选,汰除混杂的杂草种子,降低杂草种子量,减少杂草发生量。在进行种子调运时,加强种子检验检疫,杜绝外来杂草的传入。②合理轮作。推行麦油、麦豆、麦蔬、玉米豆麦三区轮作[6]等合理轮作换茬制度,抑制杂草发生和积累。同时,注意合理密植,抑制杂草生长。③土壤耕作。每隔2~3年进行1次深耕翻种,将草籽埋入土表5cm以下,使其无法出土,降低杂草出苗量,减轻杂草危害程度。④人工拔除。对于错过防治适期的大龄难防杂草(如菵草),采取人工拔除减以轻杂草危害,控制农田杂草基数,降低第二年杂草发生量。
4.3完善化学除草技术目前麦田杂草的防除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根据不同田块杂草发生种类、特点,科学合理选择并使用除草剂。①重视土壤处理。在小麦播后苗前选择异丙隆、乙草胺、苄嘧磺隆、噻吩磺隆等封闭性土壤处理剂,或越冬早期选择兼具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作用除草剂,降低杂草基数,减轻中、后期化学防除压力。生产上可以因地制宜选用相关药剂,注意在播种盖籽后适墒用药。②加强冬后补治。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等药剂。各地根据优势杂草草相,选择适宜的除草剂种类及其组合,如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的田块选用唑啉草酯、唑啉草酯•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和炔草酯等药剂;以菵草为主的田块可将唑啉草酯或甲基二磺隆与异丙隆混用等;以繁缕、牛繁缕为主的田块选择苯磺隆、苄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药剂;以猪殃殃为主的可选择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等药剂。
参考文献
[1]饶娜,董立尧,李俊,等.江苏省麦田杂草的发生、危害及防除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07(1):13-15.
[2]张小龙,张艳刚,李虎群,等.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田间危害自然损失率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17-121.
[3]牛永志,李凤博,柳建国,等.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8(1):79-81.
[4]徐洪乐.小麦田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japonicus)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及靶标酶抗性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5]张国彪,沈晴.苏州市麦田草害现状及防除对策[J].杂草学报,2014,32(1):130-132.
[6]许艳丽,李兆林,李春杰.小麦连作、迎茬和轮作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4,30(3):26-29.
作者:朱阿秀;张绍明;鞠国钢;王茂涛;田子华 单位: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