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科学研究教学革新论述范文

教育科学研究教学革新论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科学研究教学革新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科学研究教学革新论述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定位

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教育基础课程以及应用课程的学习后,应当对本专业有一定的思考。这种思考不能仅仅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这种思考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使理论更鲜活,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深入地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着寻找规律。我们基于这样的思考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的教学目标、内容重新定位与整合。具体来说,“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包括:(1)建立科学研究的意识,理解科学的精神特质,为之后运用研究方法客观地进行教育现象研究奠定认识基础;(2)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3)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技能,包括:选题技能、研究方案设计技能、文献查阅和整理技能、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技能、专业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技能;(4)熟悉并掌握教学一线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5)逐步养成在教学实践中质疑与反思的习惯。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的教学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改革。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必须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的过程。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的教学内容,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教学理念,即教学改革应既强调理论理解透彻,又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一基本理念贯穿于该课程教学始终。

1.结合案例,讲透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的专业性及理论性很强,增强实践性的前提是讲透专业理论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的核心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我们精心选择与学生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相结合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问卷调查表设计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一大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维度地分解,还要学会在维度分解基础上层层分解出具体问题。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引领学生尝试针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在这个案例教学中首先需要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经验将学校食堂的卫生划分为三大维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人员卫生,这样的引领既贴合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清楚问卷调查表的问题提出不是几个人聚在一起,你提一个、我提一个凑出来的,它的设计是需要有明晰的思路的。有了三大维度的划分,学生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进一步在三大维度下将食堂分为:操作间、售卖区和就餐区,直到具体问题整理出来。这样的案例引领使学生们对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有了直观的认识,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也理解透彻。

2.联系专业精心选题、设计,结合见实习有效实施课题学生仅仅熟悉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无法形成自觉的科研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伊始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实际,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依据教育研究方法的步骤,精心选题、设计并逐步实施。在教学中,尽管会有丰富案例支撑理论的讲解,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都只是间接经验的获得。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发现学生实际操作存在什么问题,教师也可有的放矢地指导、引领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从选题开始的,我们在讲解到该部分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拟定课题。这个环节的实训直接暴露出学生在选题过程中不善于将课题具体化,以及表述过于笼统、不准确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实训前认为拟定研究课题“并非难事”,实训后尤其在点评阶段他们认识到课题的拟定并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主动搜集资料,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评析;不但要提出假设,还需要对假设进行论证,并进一步对课题的关键词进行定义。通过上述直接经验的获得,学生体会到课题的拟定是要遵循相应步骤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研究实训并不能固步于课堂内。由于该课程的学习与学生见实习处于同一学期,我们便将学生的研究训练与见实习结合起来。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优选一个课题;接下来,每组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确定具体研究方法,采用边学边训的方式掌握不同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在实地研究前依据每种方法的具体要求设计研究工具(如观察记录表、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等);之后,各小组在见实习期间利用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资料收集;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例如,我们有一个研究小组对幼儿的阅读状态特别感兴趣。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该小组成员严格按照观察研究的要求,先到幼儿园大、中、小班分别进行了近两周的初步观察并做好记录。回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工具的设计,经过多次修订成型。该组成员在实习期间用两个月的时间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最终形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观察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融合在一起,真正理解了科学的精神特质,建立了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注重学生自主性的课堂组织形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体现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就是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做,更注重团队合作完成项目,更注重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到每一种研究方法的学习上就是小组作业,集体讨论,点评深化。

1.组建学习小组,依据教学内容分类训练教师将学生分组后,根据“教育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将研究训练项目分为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教育研究方法训练(包括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研究报告(论文)撰写。在上述训练项目中,前两项以及最后一项训练要求所有小组共同参与,教育研究方法训练则由不同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组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这样分类训练的理由是,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以及研究报告(论文)撰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研究方法,必须训练到位。且这三项训练在学校就能实施,方便操作,因此有条件进行全面训练。而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训练需要学习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实证研究,所以由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比较合理。

2.集体讨论,信息互享,点评深化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过程中,集体讨论是常态,它既有组内的讨论也有班级的讨论。小组成员从研究的选题开始就需要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确定本组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案等等,在讨论与碰撞中逐一完成各个研究训练项目。但是,在全面训练阶段(包括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为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研究报告(论文)撰写三项)我们强调每个小组应该将自己的成果进行班级内的集体讨论,在这样的集体讨论中可以发现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如某些小组在文献综述的撰写方面存在逻辑不清的问题,通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对文献综述均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由于具体的研究方法训练采取的是不同小组分项训练,这样就存在不同小组只能熟悉、实践本组研究方法的问题。为此,我们专门留出一定的课时,进行信息互享。在课堂上,不同的小组对本组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展示研究过程,其他同学结合课堂、课下的理论学习进行积极的讨论,最终熟悉并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在信息互享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根据小组间信息互享以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释疑并点评,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过程中理实结合的能力。

(三)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教育研究科学方法”课程的改革淡化书面考试,淡化对研究方法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我们认为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好的评价与奖励。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自我监督与调节。在一次次的集体讨论和信息共享中,不同小组之间也暗地里在进行比拼,比拼项目完成的质量,比拼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讲解水平。因此,该课程的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相较以往要丰富得多。

1.评价内容本次课程改革的评价内容更为注重学生对教育研究的科学意识以及能力的考察。主要涉及学生的选题与课题设计能力、文献检索与综述撰写能力、课题研究实践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自觉遵循科学精神,是否自觉应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反思与研究则是衡量学生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

2.评价方法由于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研究方法的各个环节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我们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也很难固于某一种方法。在选题阶段,我们要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知识的理解,看他们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应用研究方法的选题技巧将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文献检索与综述阶段,我们更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学生对已有研究规律的分析能力,该阶段可以通过对学生文献综述撰写的质量进行考察看出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在研究方法的应用阶段,评价的方法就更丰富,不仅要考察研究方案设计的可行性,还要考察研究工具制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这个阶段既涉及对行为目标的评价,还要涉及生成目标的评价;最后,在论文撰写阶段主要考察学生资料整理、分析与论文写作的能力,尽管最终学生是以论文的形式呈交,但是该阶段同样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注重发展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逐步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基本理念以及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过程是艰难的,不仅教师要重新修订教学计划,重新适应教学方式,学生也要从过去“满堂灌”的听课状态中释放出来,不仅课堂上要听要实践,课后还要学要实践。但是,每一次集体讨论、信息共享我们都能看到学生明显的进步,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成就感、荣誉感也令我们感动。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是受益者,教师同样也是受益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同样也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目前,教学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堂集体讨论的课时数较少,学生们进行信息共享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问题的探讨只能浅尝辄止。另外,学生在带着研究工具进场研究时,由于研究方法老师无法随时跟进,导致学生的实地研究只能自己摸索,走了很多弯路。这些问题我们都将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逐一解决。

作者:闵钰杨恒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