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面对的现实
国以粮为本,粮以种为先。作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中的一员,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61年,建院以来先后培育出各类作物新品种26个,获得科研成果59项,部分研究成果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棉花育种颇具特色。选育的邢台6871棉花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是迄今河北省农业类发明奖的最高等级。花生育种独树一帜。
先后育成冀油的3、4、6、7、9号和邢花1、2、3、4、5、6号等花生系列品种12个,占河北省自育花生总数的6成以上,荣获邢台市首届科学技术市长特别奖。2012年,邢花6号花生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鉴定。玉米育种省内领先。育成的邢抗2号推广遍及十余省市,成为10年来冀中南最畅销的省内自育玉米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麦育种厚积薄发。自“邢麦2号”河北省审定以来,“邢麦4号”以产量第一位通过国家审定,填补了邢台市无国审粮食品种空白。“邢麦6号”同时通过国家和河北省双审定,使邢台市小麦育种水平跃入全国先进行列。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邢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2012年,“邢麦7号”又通过河北省审定。同时,该院还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推广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项目。截至2012年底,全院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4项、协作项目3项、争取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创造了科技项目数量、级别和经费的历史记录。先后实施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邢台综合试验站、“邢抗2号玉米示范推广”、“邢麦6号示范推广”等国家试验站和国家转化资金项目,“邢花2号的中试与示范”、“邢麦4号中试与示范”等省级转化资金项目。尤其是2012年实施的“邢麦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省农开办投资436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科技推广项目。在邢台市宁晋、隆尧等8个土地治理县,通过建立0.53万hm2高产示范田示范带动,将辐射推进邢台小麦品种的改良。加速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步伐。邢台市累计推广自育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新品种333.34万hm2,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累计60亿元,全市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连年稳定在98%以上,有力的支撑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2011年科技进步对全市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4%。
2严峻的挑战
目前,邢台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依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困难、问题和挑战。2011年,邢台市粮食总产达464.8万t,实现“八连增”。但仅有棉花总产、单产,居全省首位。邢台市单产仅为420.2kg,总产、单产均低于与邢台条件相当的石家庄、保定和邯郸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814元,比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00元低15.7。全市农业从业人员达到570万人,但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只有1400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仅为万分之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0。
2.1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现代农业的需求不适应
表现在科研队伍不够强劲,缺乏领军人物;科研能力不够强势,缺乏尖端成果;科研方向不够端正,缺乏民需课题;科研装备不够先进,缺乏急需设备。
2.2农业成果转化的实力与现代农业的需求不适应
表现在农民素质不够高。随着城镇化的强劲推进,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邢台市城镇化率也已达到40.9%,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现在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加大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的难度。表现在转化速度不够快。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3,实际转化率只有10%~15%。其原因是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推广服务体系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表现在推广体系不够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待遇不高,队伍不稳,条件不佳,效果不好。
2.3农业科研投入的财力与现代农业的需求不适应
一项农业科研成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工夫是培育不出来的。一些农业科研工作者搞了10年、30年、甚至是一辈子都没有一项显著的成果,这就是农业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指望一、两个五年计划就想解决农业问题那是不现实的。农业科技应该由公共财政支持。尽管本级财政用于科研经费在逐年增加,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业科研的实际需求。
2.4推进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现代农业的需求展还有很大差距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独立成篇,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中央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告诉我们,单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要落实邢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战略,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就必须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型农业,推进农业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上述这些矛盾、困难、问题和挑战都影响着农业科学研究的科学发展。
3科学的对策
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在践行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为民立院,创新强院,和谐兴院”的方针,理清创新思路,转变创新观念,明确创新方向,完善创新机制,突破创新重点,改善创新条件,激活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成果。
3.1理清创新思路
中央的总体要求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就明显表明,农业现代化在我们国家仍然是三化有其一,可实际上却是一条短腿。农业科技创新要以谋地方百姓福祉为出发点,以促地方经济发展为着眼点,以保国家粮食安全为落脚点,大力实施科研攻关、项目建设、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五大”行动,逐步实现科研平台做大,创新实力做强,成果转化做实,经济实力作厚和职工福利做好的五项目标,强力打造出靠得住的领军人物,营造出打得赢的创新群体,创造出信得过得科研成果,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实力,提升成果转化活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奋力攀登现代农业科技新高峰。
3.2端正创新方向
要立足邢台基本市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结合和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符合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体系。当前,要在抓好优良品种的培育的同时,大力抓好生态农业的研究。大力发展节地型农业、节肥型农业、节药型农业、节能型农业和节水型农业。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m3,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m3,占全国的1/7,邢台人均水资源193m3占全省的60%左右。水资源的消耗按比例算,70%是农业用水,工业和民用水占30%,现在传统的农田灌溉模式,生产1kg小麦,大约消耗1t水。工业企业要节水,农业同样要节水,要着力培育节水品种,使用节水技术,创新节水设施,为走生态发展之路,还邢台青山绿水作出贡献。
3.3完善创新机制
要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实行定项委任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现状。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组合模式,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重点要以国家小麦试验站和省科技推广项目为抓手,集成、熟化和推广农业技术成果,营造农业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战略,推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打造一批叫得响的亮点基地,形成强有力的引领带动效果,加速成果转化进程,将论文写在邢襄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千万农民家。
3.4转变创新作风
农业科技的应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智力支撑,取决于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能力支撑,取决于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支撑。叫响从严执政,争先进位的执政理念。在精神状态上来一个大转变、大改观和大提升,努力做到珍重使命,敢于担当;珍重责任,勇挑重担;珍重岗位,演绎精彩。要精力大聚焦。把精力集中到科学研究上来,把科技人力资源集中到我们科学研究上来,把有限的财力资源集中到科学研究上来。争取更多有希望的品系参加省级及以上区试、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或鉴定。要责任大落实。我们要有想抓落实的心劲,敢抓落实的胆识,会抓落实的本领,能抓落实的环境,使人人都责任、有压力、有动力和有活力。
作者:陈风云单位: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