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统计,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以2974例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特需中心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DOB≥40为阳性,DOB<40为阴性。使用河南省人民医院特需中心自拟调查问卷调查体检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生活状态等情况。分析不同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郑州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3420%(1017/2974),低于我国平均感染率(5476%);青年组阳性率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未婚体检者阳性率低于已婚者,研究生及以上体检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低学历者,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非医护人员,吸烟和饮酒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均高于不吸烟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学历、婚姻、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于体检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存在影响,高年龄、低学历、结婚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健康中心;流行病学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菌,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需寄生在氧浓度为5%~8%的微氧环境中。幽门螺杆菌并不能在强酸中生存,因此寄生部位并不在胃液中,而是依靠其自身的特殊螺旋结构穿过胃黏膜表面黏液,寄生在靠近胃黏膜的中性环境中[1]。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我国感染人数已经超过50%。但不同地区感染率差异较大,部分经济发达、卫生条件较好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多在30%以下,一些饮食卫生较差地区的感染率高于5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2]。幽门螺杆菌极大地影响了感染者身体健康,许多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密切联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WHO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3]。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降低幽门螺杆菌对感染者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974例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特需中心进行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特需中心进行体检者3765例,排除孕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接受过胃部手术和3个月内进行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体检者,共收集有效数据2974例,其中男1693例,女128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12±126)岁。
1.2检测方法
所有体检者均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①收集体检者早晨空腹呼气;②体检者服用13C尿素水溶液100ml;静坐30min后,再次收集体检者呼气;③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仪进行检测。
1.3问卷调查
使用河南省人民医院特需中心自拟调查问卷调查体检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生活状态等情况。
1.4观察指标
使用超基准值(deltaoverbaseline,DOB)判断体检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DOB≥40为阳性,DOB<40为阴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974例体检者中共1017例患者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3420%。青年组阳性率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未婚体检者阳性率低于已婚者,研究生及以上体检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其他低学历者,医护人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非医护人员,吸烟和饮酒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均高于不吸烟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会在胃黏膜附近寄生并大量繁殖,从而导致胃黏膜上皮出现炎症和免疫反应。目前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较多,如金标尿素酶检测、13C呼气检测、14C呼气检测、快速尿素酶法等。13C尿素呼气检测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检测手段,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手段简单方便、短时间内重复性高、安全无痛等特点,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4]。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的致病菌,主要通过“粪—口”、“口—口”、“胃—口”等途径传播,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3420%,低于我国平均感染率(5476%)水平。随着年龄增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渐增加,随着学历提高感染率降低,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免疫力降低和高学历人员有更好的卫生习惯有关[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未婚人员的感染率低于结婚人员,这与幽门螺杆菌在人口密集地区传播性较高有关,除此之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均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增加。综上所述,年龄、学历、婚姻、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于体检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存在影响,高年龄、低学历、结婚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涂莎,阳惠湘.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4(9):981-988.
[2]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3]郭云霞,王郁杰,朱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4(7):1700-1701,1704.
[4]项利娟,朱新建,黄德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3(8):1710-1711,1727.
[5]周颖,马坚,胡志刚.健康体检者血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45(23):5867-5868,5871.
作者:王楠;刘雨;陈改杰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