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儿童皮肤接合菌病的护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接合菌病是由接合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见于免疫抑制宿主,包括毛霉病和虫霉病[1]。这是一种致死性真菌感染,易侵犯血管,形成血栓并导致组织坏死,病情发展较快,预后不佳,治疗困难[2]。我科于2017年7月3日收治1例皮肤接合菌病的患儿,主要采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儿,男,4岁,出生半月脐周外伤后出现一枚红色丘疹,之后皮疹逐渐增多并融合成片。2016年患儿于外院行病理检查提示:接合菌病(毛霉菌)。曾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及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近5个月,皮疹较前消退1/3,家属自行停药,导致患儿皮疹无明显变化。为求进一步治疗,患儿于2017年7月3日收治于我科。入院时体温36.3℃,脉搏100/min,呼吸20/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皮肤科体检示:腹部脐周可见7cm×7cm红色斑片,其上散在坚实边界清楚的丘疹及豆粒大小萎缩性白色瘢痕。真菌培养加药敏结果回示为少根根霉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伊曲康唑有效。2017年7月6日起使用1mg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输注,每天1次,治疗第6天加量至10mg,每天1次,第21天加量至12mg,每天1次。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期间予患儿一级护理、心电监护。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配合两性霉素B稀释后局部皮损内注射及湿敷皮损。患儿皮损逐渐好转,面积缩小至6cm×5cm,丘疹较前变平,部分区域可见色素沉着斑。患儿于2017年8月15日好转出院。
2护理
2.1皮损护理
患儿真菌培养结果回示对两性霉素B敏感,我们在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该药局部皮损内注射和湿敷。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25mg)加入5mL灭菌注射用水内溶解,浓度为5mg/mL,抽取0.5mL的上述液体与0.5mL灭菌注射用水混合,配成含两性霉素B2.5mg/mL溶液,隔日1次局部皮损内注射;每日予含2.5%两性霉素B药液湿敷皮损并暴露。密切观察皮损情况,每日拍照并测量皮损面积,可让家属直观地了解皮损的改变、治疗效果。经上述治疗后,患儿皮损缩小至6cm×5cm,丘疹、结节较前变平。
2.2用药护理
由于两性霉素B遇光容易分解,必须现用现配,需使用避光输液袋及输液器[3]。用灭菌注射用水5mL溶解两性霉素B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从低剂量1mg/d开始,根据患儿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12mg/d,患儿累积治疗量为410mg。我们用安全型留置针为患儿单独开放静脉通路,用输液泵控制滴速,滴注时间6h~12h。输注两性霉素B前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2.3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两性霉素B脂体不良反应较大,常出现发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静脉炎、心律失常等。经周围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对血管刺激性强,易导致静脉炎,而中心静脉置管由于费用较高,长期带管生活不便,在临床上尚不能普及[4]。我们采用安全性留置针,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四肢静脉交替选择静脉,采用下肢静脉输液时可适当抬高30°,它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每日输液结束后拔出留置针,次日选择新的静脉重新穿刺。本例患儿穿刺部位曾出现轻度红肿,我们将新鲜的冷藏后土豆切成薄片外敷于红肿处,用胶贴固定,每1h~2h更换土豆片。因土豆有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血脉等功效,可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缓解疼痛,有效控制炎症反应[5]。3d后患儿静脉炎症状消失,并未再出现静脉炎。两性霉素B脂质体主要在肾脏代谢,使肾脏对血钾的排泄增加,所以易引起低钾血症并会引转氨酶升高等肝脏损害。我们密切观察患儿的尿液颜色、性质和量,鼓励其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紫菜、菠菜、香蕉等;患儿每3d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1次。本例患儿出现厌食、不配合,我们指导家属将牛奶和香蕉配合制作成果汁;或将橙子切片摆成可爱的形状,诱发患儿食欲。患儿配合后,给予其贴纸等奖励。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患儿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
2.4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患儿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时,对疾病缺乏认知,我们鼓励诱导患儿,依照患儿的理解程度,对其讲解护理与治疗的方法、目的及配合方式等,以取得患儿的理解与合作[6]。向家属介绍毛霉病的知识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虽然疾病病程长、药物毒副反应重,但药物造成的损害是暂时的。鼓励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切勿擅自中断,导致疾病加重。
2.5消毒隔离
为患儿提供单间,减少人员探视,循环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每天1h对病室进行消毒。患儿的床头柜、桌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和患儿接触的输液泵、血压计等用75%乙醇擦拭。医疗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裹,注明隔离标志,按照感染性医疗垃圾进行单独处理。科室组织业务学习,医护人员了解毛霉菌的易感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有基础疾病的病人。且病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皮肤黏膜交界进入人体。严格遵守两前三后的洗手原则。本患儿住院期间该病房内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
3出院指导
向家属强调患儿继续规律治疗的重要性。家属因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外伤和劳累。告知家属患儿复诊的时间,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4讨论
患儿因出生半月后脐周外伤而导致接合菌病。其年龄小、免疫力低下、外伤都是导致此病的重要因素。患儿对疾病缺乏认知、配合治疗能力差;而家属治疗心切,担心药物副反应并对治疗效果期许高。我们应关爱和理解患儿及家属,为其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可在穿刺成功后给予患儿礼物,关心鼓励患儿。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定期可将皮损照片整理归纳并展示给家属,让其简单直观地了解皮损的变化、疾病的治疗效果,取得家属的信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确保病室内无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牟向东.接合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实用皮肤病学杂,2011,4(4):193196.
[2]顾黎雄,薛燕宁,曾学思.毛霉菌的治疗[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33(1):1618.
[3]范晓莉,黄芳.皮肤毛霉病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4748.
[4]王建华.经周围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13114.
[5]袁微,杨明莹,叶红纹.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30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90.
[6]刘玉婷.心理护理在不同年龄住院儿童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3):158160.
作者:刘瑞琪;周旋;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