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时代思政教育的挑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主客体双方信息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是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部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基于两个层次的技术基础:一个是人体感官系统,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语言和行为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和“身教”。另一个是人体感官的外接系统,包括纸介资料、黑板粉笔、电影电视、投影幻灯等技术性工具,它其实是对人体感官系统的延伸。在以人体感官系统为主的技术基础上,我军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制度和方法体系。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这一系统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因为,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技术基础更多的是信息网络,它是人的大脑的外接系统,是人的智力的延伸,能够实现人类思维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在信息化教育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共享教育信息,随时随地进行“键对键”的交流。特别是作为部队主体的“80后”“90后”官兵,他们与网络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教育模式相比,他们更钟情于图文结合、声情并茂、视听兼备的网络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通过文、图、声、像立体呈现的课堂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网上可视教育、自主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引发的教育关系重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新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信息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进行的,教育者往往占有并控制着较多的信息资源,这就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广大官兵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教育者对信息资源的相对垄断,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关系。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官兵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日益增多,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认知空间,在某些方面、对某些事物的信息占有甚至比教育者还要多,从而形成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逆向的信息不对称性。这一新的教育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表现为教育主体客体化、教育客体主体化,使“官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成为常态。但同时也要看到,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信息可以丰富官兵的知识面,但其中又潜藏着伪科学的东西;有些信息可以增强官兵的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但其中又蕴含着一些西方自由主义的糟粕;有些信息可以激发官兵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但其中又混杂着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官兵抵御消极信息的影响、发挥“疏”“堵”作用的同时,更要在提高官兵素质、增强官兵免疫力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更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较强的素质优势,并将其有效转化为解疑释惑、传播正能量的能力优势,才能完成好自己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在理论武装中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趋势,对政治教育机构的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网上信息内容丰富、存量巨大,加上新兴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介入,人们选择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设置议题、自主发表意见,并凭借言论的影响力成为“意见领袖”。这种信息来源和信息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无疑对政治教育机构的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客观地讲,存在于网络和新兴媒体上的大量信息,并不全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政治教育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筛选和加工,并及时传递给广大官兵,这种信息管理职能客观上使政治教育机构成了网上信息的“过滤器”和“控制器”。这就要求政治教育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坚持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大量网上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对经过精心筛选的教育信息,及时在网上,供官兵学习浏览,为基层政治教员备课讲课和官兵网上自主教育提供鲜活的教育素材。
应当看到,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网络传播形式的每一次创新,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为强军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靳旭林单位: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