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讨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从“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运用了提问式、研讨式、对分课堂及结合科研的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改革考核方式,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与研究手段的发展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更要具备把握时代的脉搏及知识创新的能力,而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加上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教育。微生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因此,我们要把握时代的需求,加强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这对培养具有积极思考、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适应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立足于我院的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加强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及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改革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紧跟时代的潮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这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且还要注重知识的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结合我校“德才兼备,止于至善”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培养,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探索知识的师生关系,同时积极尝试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大学与产业部门的合作、强调学术实践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2]。1.2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密切注意微生物学方面的前沿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授课内容。特别是在讲授微生物学绪论课程时,通过黑死病、天花、黄热病、艾滋病、狂犬病、SARS事件、啤酒酿造、污水处理、赤潮等历史事件和生活实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通过详细介绍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先驱者的感人事迹及其重大贡献,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学建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微生物个体微小,其貌不显,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补充微生物显微照片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如百度、小木虫、丁香园、生物谷、Glgoo学术、NCBI、Springer、中国知网等网站和数据库,查找一些微生物学资料,撰写论文制作成PPT,并进行学习交流,锻炼学生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发现的一些好的网站分享给大家。根据学院的情况,每年进行对大纲的补充修订,及时查阅补充一些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可结合以往和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展开讨论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1提问式教学
围绕课堂教学和学科研究进展等相关内容,提出让学生思考和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哪些微生物,对你的影响如何?讲科赫法则时,可在中文的基础上涉及到外文内容,再延伸到“生态科赫法则”[5]。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拓展,鼓励学生们初步阅读相关的文献。讲解生态学知识时,可结合有关肠道微生物研究的话题,思考微生物是如何影响人体型胖瘦或寿命长短的,乱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有什么影响,非抗生素药物呢?学习配制培养基时,提出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毒物质(如甲醛,苯酚等)生长的相关问题。环境受到污染,最先受影响的是哪类生物呢?什么是未培养微生物,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部分的分离呢?通过上述类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的查阅相关的资料。此外,本次上课前巧妙的提问前面学过的知识和相关的内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2研讨式教学
理论教学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系统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6]。理论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满堂灌”式教学不仅让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主要还是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效果也差强人意。研讨式教学可克服以上弊端,为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7]。在讲解完每章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提问式教学中罗列的问题,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后查阅相关文献,准备材料并进行演讲,其他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随机抽选几位同学进行评论,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来源。例如有学生对肠道菌群比较感兴趣,笔者指导他查阅“热心肠研究院”[5]。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查阅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不懂的问题积极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然后在课堂上讲述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氛围较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3对分课堂教学
张学新根据国内大学课堂的现状,运用心理学规律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法[8]。核心理念是留一半多课堂时间给学生讨论交流,重点在于课堂的讨论,关键在于让学生对知识充分的消化吸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讨论,“对分课堂”在国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刘明秋[9]将其运用在微生物学教学中,他主要通过讲授章节重点内容,学生课后阅读材料,写出作业(列出最大收获的内容,不懂的问题,懂了的问题),互相交流讨论,上交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相互分享体验与智慧,锻炼合作能力,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入这种方法,例如,在讲授完绪论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微生物的利与弊;思考为什么当时有些学者重复“曲颈瓶”实验时失败了?学习完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后,进行对分课堂教学,讨论如何分离部分未培养微生物,能否利用地沟油生产抗生素等;讲授完微生物传染与免疫的主要内容后,讨论“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与“蚊子叮人”相比,哪个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更大?乙肝疫苗加入啤酒的可行性等问题,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整理好作业并上交。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现有的知识,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或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实际问题。
2.4结合科研授课
教材的更新速度很难跟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在教学中可穿插一些学科前沿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放线菌时,引入一株菌落形态类似细菌的链霉菌[10]的内容;在介绍培养基的配制时,认识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方法[11],并结合自己分离假单胞菌[12]的方法加以讲解,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新种的分离鉴定。讲授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时,结合自己理解讲授一些软件应用和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在传染与免疫的讲授中,增加肠道菌群的内容,让学生对肠道菌群有初步的认识,查找资料认识肠道菌群与免疫力的联系,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如何理解古语“是药三分毒”,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为了确保以上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来源,对于讲述内容不深入或查阅资料太少的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再次查阅资料并重新讲述,表现优异的给予奖励。随着生命学科的快速发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高素质人才。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制作
PPT并演讲、积极完成课程复结、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等,提高了生物专业学生的学习素质,但还存在不足,一方面学生在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方面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了解掌握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热点,并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认真实践总结,不断前行,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林贵,李师翁,唐德平.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6,(3):177-180.
[2]王牧华,全晓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35(12):149-155.
[3]李明春,牛淑敏,严冰,刁虎欣,刘方.微生物学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26-29.
[4]朱旭芬,贾小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7,(1):185-187.
[5]220342108_662732.
[6]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7]金鹏,王雪飞,王雷.研讨式教学与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77-78.
[8]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9]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30-734.
[10]赵昌会,叶德赞.一株产黑色素链霉菌的分类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1):5145-5148.
[11]焦瑞身.新世纪微生物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J].生物工程学报,2004(05):641-645.
[13]李晓艳,张庆芳.创新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310-312.
作者:赵昌会 阳兵 尹业师 何福林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