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区鼠害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年第六期
1统计对象及时间
统计对象为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各市(州、地)和各县(市、区)植保植检站植保人员。统计时间为198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0年。
2结果与分析
2.1科技成果奖励情况1984~2013年贵州省各级植保植检站有137人185人次在农区鼠害研究方面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30项(表1),科技进步奖20项,科技成果转化奖2项,农业丰收奖8项,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从获奖等级来看,省(部)级成果奖励7项,获奖人员39人次,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市(州、厅)级成果奖励23项,获奖人员146人次,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四等奖2项、不分等级1项。标志性成果有3项,1992年完成的“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项目,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完成的“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完成的“农田鼠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2.2情况
2.2.1论文时间分布1984~2013年贵州省各级植保植检站有159人592次在国内31种期刊上发表鼠害研究论文196篇70.84万字,除1986年无外,其余每年均有,年数量1~14篇,年均6.53篇。以“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最多,分别41篇和40篇,各占总论文数的20.92%和20.41%。
2.2.2论文地区分布全省9个市(州)均有鼠害研究,其中,以遵义市最多,共95篇,占总论文数的48.47%,其次是黔东南州、贵阳市、黔南州,分别43篇、20篇、10篇,分别占总论文数的21.94%、10.20%、5.10%,4个市(州)共168篇,占总论文数的85.71%,其余各市(州)较少,2~8篇,共28篇,仅占总论文数的14.29%。说明全省农区鼠害研究水平发展不平衡,部分市(州)鼠害研究工作相对滞后,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黔东南州、贵阳市、黔南州4个市(州)。从单位来看,鼠害研究在一些单位研究能力较强,较多,如余庆县植保植检站86篇,占总论文数的43.88%,其次是岑巩县植保植检站、息烽县植保植检站、黔东南州植保植检站,分别28篇、14篇、9篇,占总论文数的14.29%、7.14%、4.59%。
2.2.3论文作者分布单篇论文作者最少1人,最多10人,共有作者159人,平均每篇论文作者3.02人。第一作者涉及26个单位44人,参与合著作者115人,独著论文54篇,占总论文数的27.55%,合著论文142篇,占总论文数的72.45%,这与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跨单位、跨地区间的鼠害科研项目大协作,共同发表科研项目论文密切相关,说明大部分作者具有合作精神。第一作者人均4.41篇,5篇以上的作者有6人,共141篇,占总论文数的71.94%,其中,杨再学75篇、雷邦海27篇、潘世昌13篇、郑元利11篇、松会武9篇、卢方林6篇。合著10篇以上的作者有10人,其中,杨再学97篇、雷邦海39篇、郑元利39篇、金星36篇、松会武29篇、潘世昌24篇、龙贵兴24篇、刘晋17篇、周朝霞13篇、周显明10篇,他们是贵州省农区鼠害研究的核心力量,在贵州省农区鼠害研究工作中做出了显著贡献。
2.2.4论文期刊分布196篇鼠害研究论文共分布于国内31种期刊中,发表9篇以上鼠害研究论文的期刊有8种,其中,在《贵州农业科学》上最多,共48篇,占总论文数的24.49%;其次为《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7篇,占总论文数的13.78%;在《植物医生》、《耕作与栽培》、《植物保护》、《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西南农业学报》、《中国农学通报》9~17篇,分别占总论文数的4.59%~8.67%,说明以上8种期刊是贵州省植保科技人员发表鼠害科研论文、交流学术成果的主要期刊和重要平台。在贵州省主办的《贵州农业科学》、《山地农业生物学报》、《耕作与栽培》3种期刊上共90篇,占总论文数的45.92%,说明这3种期刊已在贵州省农区鼠害研究人员中树立了很高的学术权威地位,为贵州灭鼠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明显贡献。在国内权威期刊《植物保护学报》、《生态学报》、《兽类学报》上分别2篇、2篇、1篇,分别占总论文数的1.02%、1.02%、0.51%,反映出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能力有待提高。
2.3论文引文情况
2.3.1引文量在196篇鼠害研究论文中,无引文论文78篇,占总论文数的39.80%,有引文论文118篇,占总论文数的60.20%(表2)。单篇论文引文量最少1篇,最多49篇,共有引文1343篇,平均引文量6.85篇,明显高于1981~1998年贵州省鼠害研究有引文论文占31.51%和平均引文量1.73篇[1]。可见,有引文论文数量和引文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说明贵州省农区鼠害研究人员对引文引用越来越重视,引文引用能力逐渐增强,论文质量不断提升。
2.3.2引文语种引文语种有中文和英文2种,以中文引文最多,共1324篇,占总引文量的98.59%,英文引文19篇,占总引文量的1.41%,说明中文文献是科技人员获取信息资料的主要来源,而对英文文献的引用较少,这与基层植保人员掌握英文能力较差、阅读英文文献较困难有关。
2.3.3引文类型全部引文按照图书、期刊、其他(论文集、标准等)3种类型进行统计,其中,图书引用111篇,占总引文量的8.27%,期刊引用1196篇,占总引文量的89.05%,其他类型引用36篇,占总引文量的2.68%,可见期刊引文量明显多于图书和其他类型引文量,这与期刊具有容纳力强、信息量大、出版迅速,并能及时反映本学科新动向的特点有关。引文源共140种,其中,图书32种,期刊99种,其他9种。引用15次以上的期刊有15种(表3),共有引文954篇,占总引文量的71.03%,其中,国内权威期刊《兽类学报》被引用次数最多,共205篇,占总引文量的15.26%,这与该期刊较多地发表国内鼠害研究论文有关;其次是《贵州农业科学》、《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分别被引用173篇、136篇、122篇,分别占总引文量的12.88%、10.13%、9.08%,这与我省作者较多地发表鼠害研究论文在这3种期刊上有关。因此,表3中的15种期刊是贵州省植保系统从事鼠害研究人员的主要情报和文献来源,可作为阅读的首选期刊。
2.3.4引文时间1196篇期刊引文最早发表于1902年,最近发表于2012年,时间跨度110年;32种图书引文最早出版于1964年,最近出版于2012年;9种其他类型引文最早出版于1975年,最近出版于2010年。引文的时间跨度较长,以1982~2011年引文最多,共1254篇,占总引文量的93.37%,近10年(2003~2012年)引文396篇,占总引文量的29.49%。
2.4论文被引情况在发表的196篇鼠害研究论文中,被他引或自引论文有131篇,占总论文数的66.84%,共被引用次数711次,平均被引次数3.63次,其中,他引344次,占总被引次数的48.38%,自引367次,占总被引次数的51.62%。单篇论文最高被引30次,最少被引1次,被引用5次以上论文有55篇,占总论文数的28.06%,共被引523次,占总被引次数的73.56%;被引用10次以上论文有19篇,占总论文数的9.69%,共被引279次,占总被引次数的39.24%;被引用15次以上论文有7篇,占总论文数的3.57%,共被引139次,占总被引次数的19.55%。
2.5出版著作图书情况1998~2013年有13人30人次参与编著出版鼠害著作及科普图书13部144万字,其中,独著或主编《农田杂草和鼠害防治技术》、《鼠害的发生与可持续治理》、《中国鼠类年龄鉴定及研究进展》、《农区灭鼠100问》、《中国黑线姬鼠及其防治对策》、《农村实用灭鼠方法》、《中国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标准》、《贵州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标准》8部138万字,有3部著作及图书获全国及贵州省优秀图书奖。参与编写《农村鼠害防治手册》、《农村灭鼠技术问答》、《贵州稻作》(鼠害部分)、《中国农区鼠害发生与防控图谱》、《中国农业鼠害防控技术培训指南》5部6万字。这些著作图书的出版发行,为我国各级植保部门及科研院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农区灭鼠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2.6制订标准情况1997~2012年有10人33人次参与制订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省农田鼠害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农田鼠害(黑线姬鼠)监测技术规范》、《农舍鼠害(黄胸鼠、小家鼠)监测技术规范》、《农区鼠害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农田高山姬鼠监测技术规范》、《农舍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6项。其中,1997年1项,2007年3项,2012年2项,逐步完善了一套适合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标准体系,在全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2007年和2010年参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农区鼠害控制技术规程》2项,为实现全国农区鼠害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讨论
1984~2013年各级植保植检站在贵州省农区鼠害研究方面先后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30项,科技进步奖20项,科技成果转化奖2项,农业丰收奖8项,其中,省(部)级奖励7项,市(州、厅)级奖励23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在国内31种期刊上196篇,年均6.53篇,第一作者44人,人均4.45篇,超过1985~1997年贵州省植物保护学科论文人均数2.18篇[2];编著出版鼠害著作及科普图书13部144万字;制订贵州省地方标准6项,参与制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总体来看,全省农区鼠害研究水平发展不平衡,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贵州省5种优势鼠种(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农区鼠害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5]以及毒饵站灭鼠技术[6]等方面,而对绿色防控的TBS灭鼠技术[7]、鼠害数据库建设以及贵州省常见鼠种种群生态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这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黔东南州、贵阳市、黔南州4个市(州),其他市(州)研究相对滞后,而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目前尚无专人从事农区鼠害研究工作。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区鼠害研究的科研立项支持和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积极组织科研院校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协作攻关和鼠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贵州省农区鼠害研究水平及其影响力。引文是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论文的引文量是反映研究人员对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情报信息吸收量的重要标志,引文数量是评审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省植保系统部分鼠害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时,引用引文的习惯较差,仍有39.80%的论文无引文;有引文论文占总论文数的60.20%,平均引文量6.85篇,低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平均引文量8.2篇、9.8篇和14.4篇,特别是引用英文文献较少,仅占总引文量的1.41%,说明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情报信息的吸收利用能力和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撰写科研论文时,应多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鼠害研究文献,充分借鉴、吸收和运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被的应用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其的被引次数来反映,科研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少可以反映该论文的质量和在其学术领域的影响,也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贵州省植保系统科技人员30年来发表的鼠害研究论文被他引或自引论文占总论文数的66.84%,单篇论文最高被引30次,共被引用次数711次,平均被引次数3.63次,其中,他引344次,自引367次,在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和学术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数论文被引次数不高,影响力不大,被引用5次以上论文占总论文数的28.06%,被引用10次以上论文仅占总论文数的9.69%。因此,提高研究水平,发表高质量论文是提高论文被引次数最有效的方法,各级植保科技人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杨再学金星谈孝凤单位: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贵州省植保植检站